他爱爬高,你睁大眼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子十个多月时,就能攀爬上儿童乐园的各式轨道,一岁半时可以爬较高的梯子,两岁后开始喜欢爬树爬大石头。对于往高处爬,他乐此不疲。
  随着身体协调能力的增强,航子把爬高的重点转移到家中,家中几乎没有他够不着的地方。桌子、沙发自然不用说了,还经常借助凳子、椅子往更高的地方爬,有时我会把一些不想让他拿到的东西放到书架的最顶层,乍一看,他是够不着了,可是他会搬来椅子,先爬到书架的中层,然后再沿着架子爬到顶层,顺利拿到。奶奶为了防止航子爬高,总是设法清理可以爬高的工具,尽量为宝宝创造更为安全的环境,或者直接制止。可不仅达不到制止的效果,反倒更激发了宝宝爬高的欲望。
  很多妈妈都知道爬行有利于宝宝的小脑发育,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基本都不会限制宝宝进行平面爬行,甚至是想方设法鼓励。可是对于宝宝攀高的行为,妈妈们就总是设法教育,采取限制措施。其实攀高和爬行一样,对宝宝小脑的发育、空间认知感的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都是有利的。所以我并不想限制航子的爬高行为,但准备工作和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
  功能教育
  针对航子喜欢爬上椅子、桌子、灶台的情况,我告诉他,椅子是用来坐的,灶台是用来做饭的,书桌是用来看书的,书架是用来放书的,衣柜是用来放衣服的,这些都是不可以爬上去玩的。在家里只可以爬上床和沙发,在外面可以爬栏杆、石头和树。对于家里的阳台和窗户,我是三令五申:绝对不能爬,如果爬了就一星期不带他出门玩。每次发现他在家爬椅子时,我就会强调说:“这不是树,不能爬。”作为补偿,我会告诉航子可以换个时间带他去体育场爬杆,或去公园爬树。于是在爬杆或爬树的憧憬下,他便放弃在家攀高。
  后果教育
  到了室外,只要航子想爬的地方,无论是栏杆、铁门、大石头、高架子、健身梯架、大树小树,只要环境安全,我们基本都不阻止,有些地方可能会有潜在危险,我们就提醒他“这里是水泥地,很硬的,万一摔下来,可能会流血哦,会很痛很痛的”、“这块石头很硬的哟”。航子一开始不相信,摔了几次后他就知道我们没有骗他。现在他在爬之前都会评估危险性,绝不贸然做自己能力之外的动作,越是高和危险,他越是小心,小手总是抓得紧紧的。只要孩子一旦开始爬,我们就会静静地看着,不再开口提醒,以免让孩子分心。
  孩子爱爬高是天性,家长一定要有安全意识,在孩子爬高时一定要在旁边看护,在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小摔一跤也是不错的“疼痛教育”。
其他文献
孩子间互送礼物,原本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孩子上幼儿园后,社交需求会进一步激发,希望在团体中认识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而礼物,正是孩子表达好感、寻求认同的最好载体。但是目前孩子的送礼已经不再单纯,价格越来越贵、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示好行为变成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攀比活动。这股歪风越吹越盛,不是由单方面原因造成的,仔细考究,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传统观念,中国式社交潜移默化  中国文化素
“洋洋,你好了没有啊?校车已经来了,要不然会赶不及的……”姥爷一声声地叫唤着,而穿戴整齐的洋洋却一直跟在我身后,不停地说:“妈妈,你送我好不好?送我好不好嘛……”由于起晚了,手中还有活儿没干完,我只能对洋洋说:“你先和姥爷出门,妈妈收拾完马上赶上你。”于是,洋洋才不情不愿地下楼去了,边走还边在楼道里念叨着:“妈妈,你一定要追上我啊!”  忙完后,我匆匆忙忙冲到小区门口,校车正在缓缓启动。坐在车内的
我的女儿并不聪颖过人,也没有出众的天赋,但有一点令我十分欣慰,女儿做事比较认真专注,尤其在倾听方面表现较好,这对于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裨益。我没有在这方面刻意对她进行训练和辅导,但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意无意对她渗透点滴教育因素,涓涓细流汇成大海,逐渐使女儿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在无意的观察接触中,有意提问,使孩子主动关注周围事物。  我
2005年,我意外地看到了《孩子》杂志,当时我还没怀孕,当看到同事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叫做《孩子》的杂志时,就随手翻了一下,没想到立即就被杂志丰富的内容给迷住了,向同事打听了一下情况,同事也说不错,我就开始通过邮局订阅了,这一订就订了五年。刚开始当妈妈的时候,我也很紧张,幸亏有《孩子》杂志,给了我很多育儿知识,我觉得《孩子》在同类杂志里性价比特别高。  现在我的宝宝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孩子》对我来说
周日,婆婆过生日,老公的弟弟妹妹带着孩子齐聚我们家。  孩子们聚到一起,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玩具。儿子烁烁过生日时,我们给他买的那辆遥控玩具车,很快成了焦点。刚开始,他们三个还客气地轮流玩,不一会儿后,年龄最大的哥哥就开始掌控局面了。他将凳子和积木横七竖八地摆好,然后拿起遥控器一阵狂按,想看看小汽车能否成功越过障碍物。谁知这时烁烁突然不干了,一把从大哥哥手里抢过遥控器,护在手里就是不松开。  两个孩子
周末在家,看到一档亲子互动节目——  比赛进入了高潮,主持人指着摆在3个家庭面前的汽车轮胎,宣布了比赛规则:“这个环节,需要孩子坐在轮胎里,父亲利用纤绳拉动轮胎,把十米之外的西瓜运送到身后的筐内,以3分钟的时间为限,运送数量最多的家庭获胜。”场上,三位父亲摩拳擦掌,三个孩子兴奋异常。这时,主持人接着向观众进一步说明:“轮胎的重量加上孩子的重量,大约在160斤左右。”主持人话音一落,现场观众纷纷瞪大
许多家长在刚刚让孩子接触英语的时候,都喜欢从字母表教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只为让孩子书写二十六个字母。这种做法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有点舍本逐末。  语言学习和儿童认知学学者认为,幼儿时期是学习语音语调的最好时期,比如孩子常常会模仿保姆或爷爷奶奶的语调。与此同时,幼儿语言系统的发育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手指小动作的协调能力还在发展,过快要求书写反而勉为其难。再者说,英语启蒙阶段的发音很容易形成习惯,所以比
国际象棋比赛、围棋比赛、少儿英语口语大赛、钢琴考级、舞蹈考级、讲故事比赛……在孩子身边,这样那样的比赛几乎充斥着每个大小长假、节日、典礼。这些参赛的孩子很大一部分还在上幼儿园,有的甚至才刚刚开始“学艺”,身、心、智还懵懵懂懂,这一场接一场的“比赛”,对他们到底是福是祸?  竞争之弊细细数  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让孩子参赛,目的是希望通过比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想法虽好,但实际情况却不一定
一位爸爸给儿童心理专家的来信:  我女儿今年4岁,上幼儿园小班,已经学了一个学期的绘画。按理说,她应该画的不错了。可事实上,她画的画简直是糟透了,像小动物、树木、花草、太阳这些简单的事物,她拿起画笔来东涂涂、西画画,轮廓还没有画好,就急着涂色。小兔子的眼睛应该涂成红色,她偏要涂成黑色,小草应该是绿色她偏要涂成蓝色,颜色还常常涂到轮廓线外面,看起来就像是一把一把的小刺刀,很难看。然后,她很快就把画拿
在美国,有一个叫艾伦的孩子,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即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这是件非常脏的活儿,许多孩子都不愿意伸手,可是,小艾伦却一点也不嫌弃,反而兢兢业业,干得很出色。为此他受到了祖父的赞扬。不久,祖父交给了他一个向往很久的工作——放牧马匹。通过这件事,艾伦认识到了一个道理:眼前的事情无论多么低贱,只要做好了,就能赢得好机会。  长大以后,艾伦仍然抱着这个不变的人生信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