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反馈策略的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师生间的交往对话主要是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在教学中展开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式,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是否得当,正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反馈学生的回答呢?
  一、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
  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要及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反馈的积极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学生的回答常常会背离教师的预设。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捕捉每一个教学契机,及时地进行反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例如在教学《老王》时,最后升华主题,引导学生讨论“我”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往我备课时设定的方向靠,这节课似乎要圆满结束了。这时前排一位学生却小声嘀咕了一句:“因为我没让老王完成心愿呗。”学生的质疑非常小声,他本身似乎也有些不太自信,但这样的一句话却让我有些触动。我马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馈:“老王的心愿是什么?”学生讨论的结果:老王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关心与帮助,而是能够平等地交流,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帮助,否则他不会在临死的时候还送来鸡蛋与香油。我又问:那么作者愧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讨论:作者为了自己无意中伤害到他人却不自知感到不安,老王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我没能平等地看待老王,给予他人格上的尊重,造成终身的遗憾,所以十分愧怍。
  本堂课的成功,正是因为教师及时抓住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信息:“没让老王完成心愿”,而且及时地点拨、诱导,让学生明白作者“愧怍”的深层原因。可见,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二、适当延迟对学习信息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容易助长学生浅尝辄止的学习心理,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而对学生的回答不及时作出评价,有意延长反馈时间,有时能起到即时反馈不能起到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留下不讲。”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地进行思索,并在带着问题学习下一阶段的材料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例如教学《背影》一课时,学生仅仅从文本表面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爱,并没有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甚至有学生说:“不就是背影吗?有什么好感动的?面对这种现象,教师没有马上进行解释,而是在多媒体上出示了“一个老人的背影”,问学生: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结合文本展开讨论:
  生: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师:为什么沉重?
  生:因为父亲当时刚失去父亲,而且又赋闲在家,失去了工作,可以说精神上与经济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生2:这是一个穿着布衣的背影。
  师:这能说明什么?
  生2:因为当时父亲经济窘迫,穿布衣。却让我穿大衣。
  生3:这是一个黑色的背影。
  师:父亲穿的是黑色,那“我”穿的是什么颜色的?
  生3:紫红大衣。
  师:父亲穿着黑色布衣,却买来橘子(红色)给我(紫红)大衣,这种色彩上对比,有什么作用?
  ……
  教师正是在一步步地引导中,激发了学生对浓浓父爱的体味。最后,教师和学生又满含深情地朗读起最后几段,使学生仿佛与朱自清一起在泪花中看到了父亲的背影。
  正是教师灵活地变终止型的句号评价为探究型的问号反诘,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精神世界所迸发出了“深刻”、“精彩”和“独到”……这些,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也是教师的一个大脑所望尘莫及的,更是教师的任何事前设计所无法预见的。
  三、反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和史渥林对课堂师生对话有过精到的阐述,其中一种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十分普遍,甚至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这类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抛出大量的问题,而问题大都只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反馈无外乎是“对”、“好”、“是”或“不是”之类。师生之间虽互动频繁,但通常就像照本宣科,缺乏思维的深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反馈如不是一下子就给出答案,而是层层深入,不断地追问,那么,教师的反馈过程也就成了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加深思维的过程。
  如鲁迅的《孔乙己》,文中有多处出现“笑”字,这个“笑”字实际上是作者精心构思的“文眼”。有位语文教师围绕“笑”字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师:孔乙己一出场,有一个字伴随他,这是哪个字?
  生:“笑”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孔乙己的可笑之处?
  生:他的衣服、说话、动作
  师: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
  生:懒惰又死要面子、迂腐不堪,偷书还不承认。
  师:孔乙己在讥笑中悲惨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生:封建科举制度。
  生: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就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一样。
  师: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出来,心里还有隐隐作痛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生:(思索、讨论)孔乙己很让人同情,但想到他自己的懒惰,死要面子,自欺欺人,又很气愤……
  师:所以鲁迅先生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教师正是抓住这个“笑”字设疑提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掘文中所蕴含的深意。这些问题处处问到点子上,各个都能激起思维的波澜,“笑”的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全文也就研究透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层层深入地反馈引导,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发现、创造、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成为思维的探索、创新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课需要美育, 教与学本身教与学本身需要具有美的精神和形式,为“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主动表达美的能力”这一目标服务。在英语课中开展美育,可以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笔者根据自己的思索与实践,抛玑引珠供同行们参考指正。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课;审美教育;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繁多,育人功能不尽相同,但都共同蕴含着一个丰富的教育因素:美育。那么非英语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关键词】学案;导学;探究;操作优点;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
人体运动时,肌肉群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影响肌力的因素,肌肉的收缩速度越快,所产生的运动速度越快。反之,肌肉的收缩速度越慢,所产生的运动合力就越小。只有肌肉用才与放松迅速而有节奏地协调一致,才能获得最佳的肌肉收缩速度,可节省体力、使动作经济省力、轻松自如、持久性强,技术不变形、向前性好,从而获得较快的运动速度。  1肌肉放松能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肌肉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五个因素: 
【摘要】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任务教学,活动有形,形形色色,贵在创新。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益是我们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任务;活动    在新目标《go for it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在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点滴,现略述下列观点,望指正。  一、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  教材的熟悉程度有助于教师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活跃领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普及,作文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阅”的影响,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使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基于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探索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动力激趣,变“为他人作文”为“为自己作文”  心理学
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本人工作13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每年的班级建设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和做法,和大家交流。    一、建立一支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搞好一个班级的前提    班级是学生的班级,而不是班主任的班级。再好的班主任去管理班级,都不如学生去管理自己。学生管理的核心就是班干部队伍。我从接班的一开始,就注意培养班干部,在这个方面,我主要做了下面几个工作,是帮他们建立威信,比如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而人物形象是文学艺术形象的中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而,小说教学中也常以分析人物形象为重点。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那就是紧扣故事情节来分析。因为情节是由人物产生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中体现并完成的,如高尔基所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糸、矛盾、同情、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2、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3、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过程方法目标】  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  1、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人人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用积极、热切的期望寻找和发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来说,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它的激励性。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步。同时,它还能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