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制度改革让一线教师安心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2006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涨在2015年8月28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那些为职称疲于奔命的一线教师而言,是一大福音。改革原则正中现行职称体系中的多处“病灶”: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建立同行专家评审机制等一系列矛盾,从职称设置、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让人对此次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期待满满。
  一方面,改革以公正合理为价值取向。比如,此次改革提出的职称统一,就是看准了现行分开设立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种种弊端做出的合理化修正。目前,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无法打通,中学教师最高可以评副高,小学最高等级却仅为中级,因此有老师在评上最高职称后,便会产生惰性思想。通过改革,统一将中小学教师职称扩大到初、中、高级,拉高了教师的“职业天花板”。这意味着只要工作有成绩,中小学教师也有机会在职称方面与大学教授平起平坐。另一方面,改革还突出科学评价、有所侧重。不少教师之所以为职称疲于奔命,就在于评价体系与教学实际存在一定脱节,考外语、发论文、拼证书……这些都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却未必能“等值兑换”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这些标准都是“硬杠杠”,很多老师为了考外语不得不牺牲备课时间,本末倒置;强行要求中小学老师搞科研发论文,也不符合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取向。改革之后,对教学实践、师德的考量,让教师安心教书,让教师提升道德修养,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根本保证。值得一提的是,改革特别强调职称评价标准要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让广大乡村教师群体看到了希望。以往,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乡村教师评职称难度要比城市里的教师难度大很多。因此,在评职称方面有所倾斜,这样的“关照”应该有、必须有。
  改革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不仅事关教师待遇和尊严,更是涉及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职称改革不论从何处入手,都必须秉承一个原则:引导老师回归教育本位,把心放在教学上。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中的活动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群众文化舞蹈自然是以群众为主,逐渐融入民族艺术,使群众文化舞蹈在表达群众生活的同时,更
大一新生还未进校门,已经为“新装备”花费上万元,甚至数万元。这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据说今年大学新生的入学“标配”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或者干脆来个“苹果三件套”。难怪一些家长直呼,开学季成了“烧钱季”,自己快“破产”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升学经济”,让开学季成了“烧钱季”呢?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奖赏心理与让孩子开心的心理在助推。有的家长在高考前甚至更早时,就已经向
蒋璟璟在2015年8月26日《华西都市报》撰文指出:现代学徒制的构想,无疑是以强化职业教育实操化为导向。大致可以预见的是,“就学即就业”“工学交替”等全新思路,理应能够推进职校与企业进一步打通,同时又极大降低职教成本、提升教学效果。只是可惜,这种乐观的前景描绘,似乎并未获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其实,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势必会经历一个从被排斥到被接受的过程,现代学徒制想必亦是如此。当然了,在此之前,
曲征在2015年8月27日《西安晚报》撰文指出:这些年秋季开学,不管是中学报到还是大学报到,总会看到熙熙攘攘的家长们穿梭其中。不只是中学新生,即便已是成年人的大学新生,其家长们也是喜欢替孩子包揽一切。扛行李、交费、整理宿舍床铺,甚至找学校厕所,也是家长一手包办,好像不是学生们开学报到,倒像是“家长开学”。如此反常行为,年年上演,已成“正常”。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长们过分关注于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为了
采取三种紊流模型与V O F方法对90°弯管流场进行了水气二相流三维数值模拟.特别在上游水箱断面上自编程序使用了水位边界条件,计算得到2.5 m恒压水头下弯管内的速度场、压力
李伟成在2015年8月27日《羊城晚报》撰文指出:近年来,各行各业为了凸显其自身的价值,都习惯性地把带有行业性质的“教育”一股脑地堆在了中小学生身上。除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目前还有环境教育、健康教育、节俭教育、书法教育、禁毒教育、感恩教育、影视教育、安全教育、防火教育、性教育、廉政教育等,实在是多如牛毛,难以一一枚举。这些“教育”没有一个不重要,但对教育带来的冲击,也许局外人是不能知晓的。  首先
顾骏在2015年8月19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媒体报道,有研究机构的博士后到中国西部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田野调查,为期近三个月,所见所闻让他很不适应:乡间少年瞧不起底层学校的教师,称他们为“这个社会里被淘汰下来的‘产品’”,认为他们“在社会上也没什么尊严,所以就只有在我们面前装装权威耍耍威风而已”。文章发表后,照例引起舆论忧思,乡村学生怎么啦?乡村教育怎么啦?教育在乡村的教化功能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