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给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法生活化三方面入手,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
0.引言
自我国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正试图改变传统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现象,朝着生活化教学方向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已经树立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但对数学生活化的真正内涵和外延内容掌握的不够精准,没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还需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和实践。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情境,虽然与课本内容息息相关,但是仍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想脱离[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本素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贴近,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才能更好的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
如在《比例》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有关比例的问题,你们有谁能告诉老师吗?”这样就有出现各式各样的答案,如“我知道,我们脚底长与身高比为1:7”、“脚底长和拳头一周的长度是一样的”、“手臂和手腕的比是1.7:1”……当学生给出了这些答案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说:“没错,同学们都讲的很对,但是你们知道吗,我们了解了这些人体比例后,对我们日常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说,我们去买袜子,就不需要脱鞋试大小了,只要用自己的拳头和袜子一比就知道了。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吧。”通过创设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逐步引入课堂中,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整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追求,彼此并不存在矛盾,而是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将教材中有关生活素材的内容筛选出来,并与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2]。或者将教材内容和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如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课堂中买东西的生活化场景与每天有送水师傅给教室送水的这样一个实际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教师:“同学们,送水师傅真的很辛苦,每天要爬那么高的楼,你们猜猜他每天要送多少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分别使用自己的方法,想方设法的得到答案。如有学生会说:“老师,我们教师饮水机每桶水的净重量为18kg,学校一共有30个教室和10个办公室,如果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送一桶水的话,一天的送水量是(30+10) ×18kg。”通过对教材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进行整合,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掌握生活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探索“数学化”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的。
3.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和角度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方法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能来做房屋梁柱、单车支架等。或者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如在《圆》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作为问题的挖掘者和引导者,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与圆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如车轮为什要做成圆的、碗又为什么要做成圆的、盖头也要做成圆的,难不成只是为了美观。学生通过思考后会发现,原来将车轮做成圆的是根据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而成的,有相等半径的车轮在行车中才能保持平稳,如果不是圆形的话,车子就无法平稳行驶。这样一种与生活相关的探究性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在生活中发现和挖掘数学问题的习惯,还能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力和创造力。
4.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教师的实践行为。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整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科学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林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5(02):14-15.
[2]黄卓锐.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置艺术[J].新课程(中),2011,30(03):19-20.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
0.引言
自我国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正试图改变传统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现象,朝着生活化教学方向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已经树立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但对数学生活化的真正内涵和外延内容掌握的不够精准,没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还需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和实践。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情境,虽然与课本内容息息相关,但是仍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想脱离[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本素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贴近,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才能更好的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
如在《比例》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有关比例的问题,你们有谁能告诉老师吗?”这样就有出现各式各样的答案,如“我知道,我们脚底长与身高比为1:7”、“脚底长和拳头一周的长度是一样的”、“手臂和手腕的比是1.7:1”……当学生给出了这些答案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说:“没错,同学们都讲的很对,但是你们知道吗,我们了解了这些人体比例后,对我们日常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说,我们去买袜子,就不需要脱鞋试大小了,只要用自己的拳头和袜子一比就知道了。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吧。”通过创设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逐步引入课堂中,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整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追求,彼此并不存在矛盾,而是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将教材中有关生活素材的内容筛选出来,并与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2]。或者将教材内容和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如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课堂中买东西的生活化场景与每天有送水师傅给教室送水的这样一个实际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教师:“同学们,送水师傅真的很辛苦,每天要爬那么高的楼,你们猜猜他每天要送多少水?”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分别使用自己的方法,想方设法的得到答案。如有学生会说:“老师,我们教师饮水机每桶水的净重量为18kg,学校一共有30个教室和10个办公室,如果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送一桶水的话,一天的送水量是(30+10) ×18kg。”通过对教材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进行整合,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掌握生活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探索“数学化”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的。
3.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和角度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方法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能来做房屋梁柱、单车支架等。或者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如在《圆》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作为问题的挖掘者和引导者,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与圆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如车轮为什要做成圆的、碗又为什么要做成圆的、盖头也要做成圆的,难不成只是为了美观。学生通过思考后会发现,原来将车轮做成圆的是根据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而成的,有相等半径的车轮在行车中才能保持平稳,如果不是圆形的话,车子就无法平稳行驶。这样一种与生活相关的探究性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在生活中发现和挖掘数学问题的习惯,还能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力和创造力。
4.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教师的实践行为。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整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科学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林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5(02):14-15.
[2]黄卓锐.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置艺术[J].新课程(中),2011,30(0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