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新侨饭店一楼茶座的沙发上,导演刘家成说,他家小区的保安,正在追着看《芝麻胡同》。
这个地方,他年轻时常来。“倒退20年,北京最有名的三家西餐厅,一个是这儿,新侨饭店,一个是马路对面的马克西姆餐厅,还有一个是动物园那儿的‘老莫’(莫斯科餐厅)。”
他现在的家就在附近,搬来了四五年,不算老住户。2017年,零宣传、零推广的《情满四合院》悄无声息地上星播出,保安从电视剧的片花里认出了刘家成,自从知道他是导演后,“热情得都有点儿难受了”。“有时候着急,家都回不去,拉着我说,今天演的那集,我觉得怎么样,哪个演员哪个地方演得好,跟你讨论上具体细节了。”刘家成说,“所以观众的热情,我是从我们小区保安那儿知道的。”
主演何冰也正经感受了一回群众的热情。《情满四合院》播到第三天,他心里打鼓,市场是不是又恶劣了,观众接不接受。过了几天,他打电话告诉刘家成,导演啊,我现在去胡同口买一趟奶,不签五六个名都回不了家。
这几年,刘家成的“京味儿剧”确实火了。从《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到最新的《芝麻胡同》,老北京胡同里的市井人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琐事,在他的镜头下,叠印着时代的流转变迁,别有一番活色生香、荡气回肠的滋味。
一碟酱菜,沉积的是规矩和讲究
这种滋味,就像《芝麻胡同》的主角——酱菜铺子沁芳居的老爷、太太和伙计们,酸甜苦辣里都滚过一遍,才能“腌制”出百味俱全的人生。
酱菜,串联起所有老北京人的味觉记忆。它是喝粥时就的小咸菜、是炸酱面里的小碗干炸、是涮羊肉搭配的糖蒜,配大席面可以,配窝头吃也不掉价。它是老北京人的“魂儿”——一碟小小的酱菜里,沉积的是规矩和讲究:做黄酱必选丰润马驹桥的黄豆,所谓“丰润豆,油赛肉,上了屉,香味传出二里地”;甜面酱必用京西涞水小麦,自己磨制二伏的面;糖蒜必选长辛店或赵辛店的白皮六瓣大蒜,每头要求重一两二三;制酱时,踩黄子、起缸、打耙,一招一式、一分一秒的工夫都不能省。
这些几近失传的门道,挂在剧中人物的嘴边,更呈现在他们的手上、脚上。刘家成请老字号六必居的师傅们给剧组上课,讲完了,再把他们请到拍摄现场,怎么摘黄瓜、怎么分辨原料的好坏、怎么打耙把酱底翻上来,挨个做示范,让演员们跟着学,“可是下了大功夫”。
开篇第一集,就见出功夫了。阳光灿烂的好天气,镜头从空中俯瞰城楼,骑着三轮摩托的国军一闪而过,拉货的骆驼在街上慢悠悠地走,卖卤煮的、剃头刮脸的小贩们在路旁忙碌。沁芳居老板严振声(何冰饰)坐在人力车上,长衫马褂,翡翠扳指。后院作坊里,十几条汉子用烧酒洗干净了脚,开始踩黄子……
行云流水的一个开场,3分钟,年代、地理、民俗、人物,都交代得差不多了。刘家成最在意的就是细节,他的做法是,弄得精致考究,然后“一晃而过”。老天桥一场戏,卖糖葫芦的,拉洋片的,抖空竹的,耍空幡的,吞剑、顶缸、摔跤、唱双簧的,喧哗热闹。戏总共不到1分钟,他请来不少老手艺人,现场表演绝技,为的就是还原一幅天桥杂耍的京城旧景。“观众看了,觉得地道、亲切,这就完了,不用穷人乍富似的玩命给镜头。”刘家成说,“一切都是为故事服务的,背景、气氛得跟着人走。”
人就是严振声。他一路走马观花,到天桥来找自己的生父俞老爷子。那是1947年,正是国共内战的混乱年月,关外兵匪横行,最好的丰润大豆运不进来,眼瞅着伏天要开耙,严振声就请亲哥哥帮忙,陪自己走一趟丰润。没承想回来的路上,大哥被国军打死,俞老爷子伤心欲绝,非要严振声再娶一房媳妇,给老俞家传承香火……这就引出严振声、林翠卿(刘蓓饰)和牧春花(王鸥饰)之间的情感故事,三人的命运自此纠缠扭结,从酱菜铺的生意危机、兵痞的讹诈欺压到北平的和平解放,从“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到“文化大革命”,就像老北京胡同里的芸芸众生一样,在时代变迁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互相帮衬着把日子过下去。
“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都在底层的小人物身上,折射出最真实的景象。”刘家成说。就像《芝麻胡同》片头曲唱的:“人生漫漫,日子多不过芝麻一碗;人生百态,家家绕不过柴米油盐。”
“北京最地道的老百姓是什么样,我太熟悉了”
劉家成这些年拍的戏,都是这些寻常百姓的“芝麻人生”。
2009年,刘家成准备拍《情满四合院》,先用了3年,一点点打磨剧本。那段时间,正是资本大量涌入影视行业、烧红IP与流量明星的风口,光是寻找投资方,就花了两年,正式拍摄时又是一波三折,男女主演不红啊,京味儿过不了江啊,刘家成没妥协,坚持用何冰和郝蕾。
为了还原记忆中的大杂院,他在昌平搭建了一座四进的大四合院,从床单、药罐、搪瓷杯到铺在大白菜上的棉被,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换来的。为了演出物质匮乏年代那种“饿”的感觉,他在院里添置了一间厨房,菜都是现炒的,馒头都是揉面现做的,吃饭的戏也尽量安排在饭点。很多小角色,一个车间主任、一个保卫科长、一个3岁的小孩,都是他一个个“海选”来的。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IP加成,这部2014年就拍摄完成的“老”剧,成了2017年的“爆款”。一年后的《正阳门下小女人》也是如此,没什么吆喝宣传,就得到许多“自来水”式的叫好。前几集,还有观众吐槽蒋雯丽和倪大红演20多岁的青年有“老黄瓜刷绿漆”的尴尬,但随着剧情发展,许多网友说,比起那些古装IP的“玛丽苏”,《正阳门下小女人》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刘家成最爱这些市井里的小人物。《芝麻胡同》的剧本拿来,每个角色的形象,在心里就立了起来。严振声,仗义、体面,也有商人的油滑、隐忍,还有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和自嘲;林翠卿,大大咧咧的“北京大妞”,说一不二的“管家婆”,损人骂人的语言艺术家,但嘴恶心善,凡事讲理。
“当时就决定,老爷和太太,必须是何冰和刘蓓。”何冰之前合作过,拿捏小人物信手拈来。刘蓓多年没出山了,刘家成心里过了好几个女演员,气场、味道最足的还是她。“我把剧本给刘蓓,她很快就回复了,导演,这个角色非我莫属。”
还有郭秉聪这个人物,家道中落的败家子,自视清高,油腔滑调,又透着一股聪明机灵劲儿。刘家成第一时间想到了演员毛乐,“他也是多年没演戏了,一看剧本说,导演,你太准了,我演这个,打我手背上!”
打得准,因为心理是共通的,“北京最地道的老百姓是什么样,我太熟悉了,都浸透在骨子里了”。
刘家成小时候住在珠市口的一个大杂院里,在天桥和大栅栏之间。他特别强调了“南城”这个地理空间——不是北城里的官宦大户和知识分子,也不是大院里的干部子弟,这里生活的是寻常百姓和体力劳动者。
和很多南城孩子一样,他的童年也是在胡同里上蹿下跳,做弹弓子,糊沙燕风筝,吃桃酥、绿豆糕,每次把渣舔得干干净净。那时候,好多老字号还是原汁原味的,老百姓也讲究。他记得父亲每次买鞋,都得去内联升,吃东西也是,酱肘子必须要天福号的。
1983年高中毕业后,刘家成去了北京京剧院。他从7岁开始练体操,有一身功夫,在团里唱武生,接触了很多名角,也没少舞台历练。
那几年,京剧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有一回,他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台上演员30多人,台下才十几个观众,“刺激特别大,我还年轻,怎么办?”
焦虑中,机会来了。1984年,香港导演刘家良的《南北少林》来京剧院选人,刘家成去了,从此进入电影圈。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找他拍戏,1987年,他索性辞了职,正式“下海”。那些年,他演过枪战片的男一号,做过编剧、场记、武术指导各个工种,香港的徐小明、李仁港,大陆的陈凯歌、李少红,这些知名导演,都合作过。
历练了10年,走上导演之路,也是顺理成章。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侯门浪子》。电视剧拍完,刘家成失业了近两年,直到“亚环”的老板边晓军拿着一个刚写了10集的剧本找上门来——这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
“摄影灯光服化道,没人蒙得了我”
在中国电视剧史上,《铁齿铜牙纪晓岚》已成为一个经典符号,即便到今天,在视频网站上随时打开任何一集,都有人在线观看,弹幕淹没画面。网友们分享着各自的观剧感悟,有人集锦剧中的诗词对联,有人考辨真实的历史事件,有人同情和珅,剖析贪腐的根源和朝堂政治的规则;有人为纪晓岚“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而感动。
拍这部戏时,刘家成35岁。开拍第一天,他发给每个演员一份导演阐述,从服装、道具到场景、人物都做了详尽的分析。王刚说,好多年没看过导演写阐述了。第一部拍了90天,3个月里,他平均每天睡4个小时,“就琢磨戏,明天怎么拍,在那儿较劲,第二天很早起来,布灯,调度现场,每个人坐在哪儿,什么时候站起来,什么时候端茶,全都设计好”。
他手边堆着各种史料书籍,尽管编剧都是一流的,像邹静之、郑万隆、陈文贵,他还是不放心,要自己把关。有一场戏,宫中选秀女。40多个秀女化完妆,梳着旗头,穿着盆鞋,衣服也是绫罗绸缎。刘家成一看,不对。“秀女进宫,都要换上普通的粗布衣服,这样才能看出来模样好坏,出众不出众。”于是,40多个秀女又从十三陵发回北影,重新化妆。明星大腕儿就等在现场,3个多小时,“所有人都没有话,因为觉得你这个决定是对的”。
“一部戏撑下来,真的不容易。”刘家成说,“有的导演一年能拍三四部剧,这不开玩笑吗?第一是对付,第二是挂名,交给执行导演、副导演去拍,自己来个三五天就行,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敬畏之心,不负责。”
他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挺独特的”。首先是不拉晚,最晚10点就收工。这取决于功课做得足,现场效率特别高。“收工了不是让你们吃喝玩乐去,回家洗个澡,和我一样,备好明天的课,好好睡8个小时,第二天精神饱满地来。”
还有一个习惯是从来不分组,“一个组从头拍到尾,不请假、不迟到,每个镜头都是我的”。工作人员都挺怕他的,但刘家成说,那不是故意裝出来的严厉。“导演是个杂家,摄影灯光服化道,方方面面,没人蒙得了我,别想在戏里对付。”
他做过演员,懂表演,也懂演员的心态。“今天这场戏特别悲怆,我的脸色就幽沉一点,没人敢和我说话,演员一到现场,很压抑,一下把他带入这个氛围里;今天是场欢快的戏,我就和周边人开开玩笑,斗两句嘴,演员可能前一秒正说笑着,下一秒就带着情绪进戏了。”
在“京味儿”里深耕细做了这么多年,刘家成有时也想换一个题材、换一种口味。其他类型的剧拍了不少,但一旦有“京味儿”题材的好剧本到他手里,还是难以割舍,“因为你对这片文化爱得深”。他喜欢坐地铁,喜欢逛菜市场,看各种各样的人,也常去明城墙遗址公园散步,拿一台相机跑到上面,一待多半天,没完没了地拍。
就像他的镜头,永远对准着四合院、正阳门和胡同口,将时代转折中的北京城与人,一帧帧定格。
刘家成 1965年生于北京,由其执导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成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近年拍摄了《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一系列“ 京味儿”题材的电视剧。最新作品《芝麻胡同》由何冰、刘蓓、王鸥领衔主演,正在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