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职教育与甘肃省高职教育资源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甘肃省高职教育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3类专业出现了教育过度现象;教育类专业规模偏大;专业结构与支柱产业的适切性较差。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顺应国家工业化和甘肃省工业强省的潮流,积极发展工科类专业;立足区域特色,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建设成为特色品牌专业;适应新农村建设,重视农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医药卫生类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缓解教育过度现象,控制教育过度专业的招生规模;转变服务空间观,将大部分专业的服务空间扩展到全国。天津高职教育现状和天津市支援西部省份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结构;教育过度;教学硬件资源;教学软件资源数量;实践教学、产学合作
  甘肃省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需要大批活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据甘肃省人事厅公布的2006年全省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显示:专科生和高职生就业率最低,21所高职院校中有13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未达到50%。从专业设置这一角度分析,专科生和高职生就业率低,与不合理的专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就甘肃省高职教育现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调整甘肃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建议。
  1.甘肃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现状
  截至2007年底,甘肃省共有39所高等教育机构举办高职教育,其中普通高职院校21所、独立学院5所、成人高校6所、普通本科院校7所。在这39所举办高职教育的机构中,专业结构的总体情况如下。
  1.1专业类别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别由19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专业类、532种专业组成。甘肃省现有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覆盖率为100%;在78个二级专业类中,甘肃省现有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覆盖了其中的62个,覆盖率为79.4%;在532种专业中,甘肃省设置有239种。在239种专业中,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84种,占所设专业总数的35%;理工农医类专业155种,占所设专业总数的65%。
  1.2专业数量结构
  截至2007年底, 甘肃省39所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共设有高职高专专业239种839个。这839个专业分布在l9个专业大类和62个二级专业类中,其中,在19个专业大类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从19个专业大类中专业数量分布情况来看,文化教育类专业布点数最多,达l84个,这些专业大部分属于语言文化类和教育类专业。文化教育类、电子信息类、财经金融类等3个专业大类所涵盖的专业布点数占专业总布点数的50.1%。另外,专业布点数在20个以上的二级专业类主要有教育类、计算机类、语言文化类等11个专业类,见表2。
  从表2可知,这11个二级专业类所涵盖的专业布点数占总布点数的60%,而其余51个二级专业类所涵盖的专业布点数只占总布点数的40%。在839个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布点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英语教育等专业布点数较多,见表3。
  表1 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布点在19个大类专业中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甘肃省教育厅,以下各表同。
  表2 专业布点数在20个以上的二级专业类一览表
  表3 布点数在10个以上的高职高专专业一览表
  1.3专业规模结构
  在举办高职教育的甘肃省39个高等教育机构、239种839个专业点中,目前共有122513名在读专科生,平均每个专业有146名学生。在19个专业大类中,文化教育专业大类学生规模最大,占在校生总数的25%。文化教育类、制造类、财经金融类、土建类等4个专业大类的学生规模接近60%。各专业大类学生规模分布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19个专业大类学生分布情况一览表
  学生规模超过3000人的二级专业类有教育类、计算机类等13个,见表5。从二级专业类学生规模分布睛况看,教育类不仅是专业布点数最多的二级专业类,也是在读学生人数最多的二级专业类。
  表5 学生规模超过3000人的二级专业类一览表
  在239种专业中,学生规模超过2000人的专业有11个,其中,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数最多达5568人,见表6。
  表6 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德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一览表
  1.4专业布局结构
  专业布局结构是指专业在校际、地区和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分布情况。目前,甘肃省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有4大类共39个,这39个高等教育机构分布着839个专业,其具体布局数量情况,见表7。
  表7 甘肃省高职教育专业布局数量情况一览表
  2.甘肃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以来,甘肃省高职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专业设置种数和布点数增长很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突出表现为专科生就业比较困难。
  2.1 13类专业出现了教育过度现象
  所谓教育过度亦称教育过剩或教育膨胀,是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在总量和水平结构上超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部分专业教育过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失业率比较高。截至2007年4月,甘肃省21所高职院校中,只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4所学校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了70%;有5所高职院校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50%~70%之间;有l3所高职院校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50%以下。举办公安类专业的甘肃警察职业学院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30.7%;只设置文科类专业的兰州外语职业学院200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41.7%;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06届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31.4%。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是专科层次的城镇规划与管理类、计算机类、财政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应用英语类、公共事业类、体育类、艺术设计传媒类、公安类、法律类13个专业类的毕业生。上述专业类中,虽然有些专业类的社会需求数量较大,但与这些专业类庞大的毕业生数量相比仍然供过于求。如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虽然社会需求量较大,但是这类专业毕业生数量远远大于社会需求数量。以国家人事部发布的2007年第三季度招聘职位数与求职人数排名前l0位的专业情况通报为例,该季度共需求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的人数位居各专业首位为420230人,而计算机类专业求职者为912381人,远远高于需求人数。据甘肃省人事厅统计计算机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在甘肃的需求和就业情况与全国相似也是供大于求,待业者逐年增加。   2.2教育类专业规模偏大
  在甘肃省高职教育中,教育类专业布点达128个,在校生规模达25881人,占全部高职高专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21.1%。虽然甘肃省乡村地区中小学对大专学历以上的教师有一定的需求量,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拮据,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依靠财政全额拨款。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地方政府人事部分严格控制教师编制,大部分地方政府只好先安排教师教育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而将教师教育类专科毕业生暂时搁置或延后就业,或者通过考试安排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其余的待业。于是出现了一方面乡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大批教师教育类大专毕业生持证待业的现象,教育类专业的巨大规模与待业毕业生数量庞大之间形成了矛盾。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教师教育类毕业生较多,乡村中小学教师需求较多,与地方政府财政拮据之间的矛盾,将上岗的专科层次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在刚上岗的1~3年内控制在300~500元之间,以便增加就业人数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3专业结构与支柱产业的适切性较差
  甘肃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能源、原材料工业是其传统支柱产业。以冶金、有色金属、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主的重工业增加值,自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工业内部的36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烟草制品业的比较优势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甘肃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中,与上述产业适切性较好的材料与能源大类专业只有4个专业布点385名在校学生,在校生人数占整个高职教育在校生人数的0-3%。特别是材料与能源大类中的能源类专业,如能够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等专业还处于空白状态。再如,电力技术类专业只布点1个,有在校生148人,这与甘肃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现状极不协调。
  甘肃省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查、采掘、选矿、加工等相对比较发达,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还是甘肃省的优势产业之一,与上述产业适切性较好的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布点在甘肃省有27个在校生4606人,占全省高职学生总数的3.7%。但是,在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之下的矿业工程类、石油与天然气类、矿物加工类等3个二级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分别只有665人、324人和106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是甘肃省的优势产业,但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在全省只布点2个,仅有在校生93人;选矿技术专业在全省只有1个专业布点,仅有在校生61人;选煤技术专业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在全省分别只有1个专业布点,仅有在校生45人;像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煤质分析技术等专业均处于空白状态。甘肃省高职教育中矿类专业的布局现状显然不能满足甘肃乃至全国矿业发展的需要。
  3.甘肃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3.1顺应国家工业化和甘肃省工业强省的潮流,积极发展相关专业
  甘肃省正在实施10个上百亿元的工程项目,此外,甘肃省正在加速发展县乡交通运输网,重点发展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新型采矿设备、数控机床、电工电器、风力发电设备、真空设备、军工及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逐步形成石油化工、冶金、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制药等特色优势产业。
  上述产业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需要大批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与上述产业联系十分紧密的公路运输类、铁道运输类、电力技术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化工技术类、材料类、能源类;环保类、气象与安全大类;林业技术类、制造大类、食品类、制药技术类、土建施工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等专业将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甘肃省高职教育应积极发展与全国产业发展趋势比较吻合、与甘肃省产业发展特点联系比较紧密的上述各类专业,且在校生人数应保持年增长5%~10%的发展速度。
  3.2立足区域特色,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建设成为特色品牌专业
  甘肃省所在的西北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矿产有煤炭、油气、镍、铜、铅锌、金、钾盐等。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石油储量占全国陆上总量的近23%,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总量的58%,我国的钾盐储量则有97%集中在青海省。甘肃省集中了全国近62%的镍和57%的铂储量,已发现矿种158种,已发现矿产地3500余处,已有E级以上储量矿产地1500余处,已有大中型矿床180余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矿种数51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矿种数32种,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矿种数l1种。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33.7万亿元,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取得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程度不高,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地勘投资不足东部地区的1/5,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较低。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与开发不足正是高职院校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得以大力发展,并有理由建设成为特色品牌专业的基本依据。把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建设成为甘肃省高职教育的特色品牌专业,既有地域优势,又容易得到社会认同。同时,要扩大矿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3.3适应新农村建设,重视农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医药卫生类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布局是重点发展以定西为中心,辐射带动兰州、白银、天水、临夏北部、平凉的马铃薯种植业;以甘南、临夏、河西地区、陇东地区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以河西地区为主的酿造葡萄、啤酒大麦、玉米制种、蔬菜种植业;以平凉、庆阳、天水为重点的优质林果业;以定西、陇南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业。继续发展百合、油橄榄、花卉、花椒、黄花菜、玫瑰、黑白瓜籽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政府将推动建立和完善种养业良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等7大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动植物新品种培育、早作农业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高产优质高效耕作栽培、农业生物和农业信息等先进技术。这些举措将增加农村对农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另外,为了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甘肃省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从2008年开始,甘肃省将实施“医疗卫生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和“招聘执业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两个人才支农项目,通过公开考试,每年招募460名优秀卫生人才到省内乡镇卫生院工作。力争到2010年,使全省八成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甘肃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体制已经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现财政全额支付。这些政策将刺激乡镇卫生院对具有大专学历的医药卫生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基于上述原因,在未来5年,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应该重新重视已经冷落多年的农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医药卫生类专业,适度扩大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应保持在5%~10%之间。
  3.4缓解教育过度现象,控制教育过度专业的招生规模
  甘肃省高职教育中一些专业过分扩张,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造成了社会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据2008年1月8日《中国教育报》登载的胡瑞文《高校毕业生供求形势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分析》一文披露,管理学科专业、经济类专业、计算机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外语类专业、艺术类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6大类专业规模严重失控,发展过快,远远超出了人才市场的吸纳能力。而这6大类专业,恰恰也是甘肃省高职教育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专业,并且涵盖了前述13个甘肃省高职教育过度专业中的大部分专业。此外,教育类专业也已显现教育过度的迹象。
  在未来5年,应严格控制上述13类专业和教育类专业布设新点,招生规模实现零增长,但不宜缩减招生规模,因为,这些专业大部分招收中学文科考生,如果缩减招生规模,将使未来几年日益增加的中学文科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
  3.5转变服务空间观,将大部分专业的服务空间扩展到全国
  甘肃省还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工业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对高职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限。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对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需求量较大,2008年以来,在广东省的一些企业更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甘肃省高职院校应走向全国,将大部分专业的服务空间扩展到全国,这样既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能解决自身发展问题。
  3.6天津市高职教育现状
  目前,天津市已在全国率先建成先进的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体系。教育部认为,经过大规模的调整,本市高等职业教育在院校数、招生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总体实力超过北京和上海。
  根据市委、市政府“推倒围墙搞调整,打破界限抓重组”的指示精神,市教委紧紧依靠各行业、委、局,对本市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战略重组。经过1年多的努力,将原来隶属于不同部门的28所学校,调整重组为15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总占地面积达3815亩,校舍面积达84.8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4亿元,专任教师2783人。高职专业点由1999年的74个增加到308个。本市2所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全国惟一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也落在天津。在职业教育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资源配置合理、充裕与否,直接决定着高职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因此,高职教育的资源配置的研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天津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3.6.1教学硬件资源分散、短缺
  天津市30余所高职院校主要分布于市区,而各区县分布较少。由于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量与高职教学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资源短缺,许多学校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必要设施和设备,缺少必要的专业实习的场所和环境。
  各高职院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差距较大。个别的院校硬件条件相对较好,多数院校的硬件条件简陋,场地狭小,不能承担对学生的实习教学。那些起步较晚的学校及原有基础条件差的学校,实训仪器设备相当奇缺,而且大部分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只能将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束缚在课堂和书本上。虽然伴随着高职教育的日趋升温,有关部门也加大了扶植力度,也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最多只能满足部分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对于技能较强的实习实训教学基本无法进行。同时,由于各所高职院校分布分散,独立运作,因此存在着硬件资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
  3.6.2教学软件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目前,天津高职教学软件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具体体现在师资、理论与实训教材等方面。
  师资是教学软件资源的重要内容,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是最显著的问题。全市高职院校教师类别中,文化教师占28%,专业基础教师占44%,而实习指导教师和外聘指导教师仅占28%。行政人员、文化基础课教师比例过大,专业教师年龄老化,试验教师缺乏等问题十分突出。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目前多数高职师资是毕业于普通高校,“出了校门又进校门”,真正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来自于企业的师资相当少。尽管多数院校均鼓励培养“双师型”教师,而且“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较高,多数职业院校已达到了90%以上。但这些“双师型”教师中真正具备“双师型”能力的只占少数。同时,教育部门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没有形成机制,一些院校为了达到评估要求,自身认定“双师型”教师资格,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出现了数量上基本满足,而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虽然有的院校聘用了在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或具有技术职称的经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不能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力量。
  理论与实训教材是教学的载体,目前真正具有高职特点的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非常少,多数教材就是传统本科教材的压缩。教材资源的匮乏,就限制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6.3实践教学尚待深入,产学合作尚需加强
  目前,天津高职院校中多数尚未建立具备真实的生产现场环境的实习工厂或校办企业,仅靠一些极为普通的专业实验室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有的学校只能通过参观或短时间的动手验证来体验复杂的专业技能,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根据中国职教学会的统计数据,有近80%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满意。
  在校企结合、产学研合作方面,由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天津高职院校中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合作企业的院校并不多,有的院校尽管建有校外合作企业但也步履艰难,绝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仍停留在学校求助企业接受实习学生这一“原始”合作层次上,根本谈不上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双赢互利、良性发展。
  3.6.4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天津现有的高职学院多数是自90年代后期逐渐建立起来的,其前身多数是一些大中专院校。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院校之间的交流较少,各自为政、闭门办学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交流合作的意识淡薄,导致院校间硬件教学资源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资源共享的合作办学较少,大大的降低了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各高职院校的软件资源的也缺乏沟通和共享,如师资的互访教学、合作办学、专题研讨等较少或流于形式,因此天津高职院校间有必要朝资源共享、携手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这样的高层次校际协作方向发展。
  3.7就天津市现有高职教育状况支援西部省份教育的建议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高职教育模式,国外高职院校在资源配置方面主要有两种模式:政府模式和市场模式。
  3.7.1政府模式
  政府模式的决策主体是政府,具有计划性、统筹性特征,即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协调高职教育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政府在掌握高职教育的总体发展规模、速度与布局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与使用教育资源。比如在经费配置上,国家按一定比例分拨教育经费到高职教育领域。政府模式的资源配置有利于高职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发展,有利于保证高职教育享有政府拨款的公平及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但这一模式缺乏活力和灵活性,不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利于发挥高职院校办学的积极能动性。
  3.7.2市场模式
  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模式是指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高职教育资源,即高职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依据社会需求和投资效益来进行,哪里需要、哪里投资效益高,资源就流向哪里,反之,资源则从哪里流出,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自发调节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率配置,提高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市场模式的优点是,刺激高职院校加强与社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高职院校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但是市场配置方式的动力是院校自身,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收益,因此在宏观上表现为盲目与自发,容易出现局部利益、眼前利益战胜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导致高职教育的不协调发展。
  3.7.3发达国家高职资源的利用模式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资源利用一般采取政府模式和市场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即在高职资源的宏观配置时以政府模式为主,在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的微观过程中,采用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为主的市场模式。
  3.8天津市支援西部省市的有效措施
  3.8.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职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
  进一步理顺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过去政府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过宽、过滥的状况,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强化政府对高职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
  3.8.2整合高职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着资源共享,提高实际利用率的原则,彻底打破行业、部门和区域限制,消除平均主义、重复建设等弊端,各类高职院校应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采用联合、兼并、置换、多元化办学的方式,对高职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3.8.3拓宽办学理念,建立多元化高职办学体制
  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办学,实质上是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办学体制多元化和办学层次多元化,多元化办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在办学主体上体现为,由传统的单一主体向股份制、中外合作制、民办教育等多元化主体发展;在办学形式上,由传统的独立办学向产学结合、集团办学、校办产业、合作办学、职教超市等多元化办学形式发展;在办学体制上,由国家或国有经济向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转变;在办学层次上,在传统的学历教育基础上向订单培养、短期技能培训、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多元化办学层次发展。
  由于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在高职教育的起步阶段,由政府把握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整合高职教育资源,协调高职院校之间以及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打造高职教育的品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高教毛入学率21%在校生2100万世界第一[N].人民日报,2006-02-17.
  [2]马义荣.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
  [3]李奎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大学开设韩国语教学已有20多年的时间,高职院校开设韩语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延承了本科院校的做法,但因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及接受的程度与本科不同,学科的定位和课程的设置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还关系到这个专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人才的需求已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对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应用韩语
【摘要】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是当前建筑领域的一个重点难题,解决好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问题必须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了解混凝土本身的特性,从而做出有效的预防。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是系统性的工程,是一种有效的运用技术。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必须要从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早期养护、外加剂等方面入手,本文以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提高为主体,展开论述,提出了改善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抗
【摘要】设施农业是个综合概念,首先要有一个配套的技术体系做支撑,其次还必须能产生效益。这就要求设施设备、选用的品种和管理技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机械化设施在实现设施农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问题着眼,分析了机械化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希望能对促进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管理  我国目前的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
为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重视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德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科学、操作性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辅导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全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要求学校必须树立科学的战略思维,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路径,推动学校的整体变革。本文主要从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等方面出发,探讨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变革的路径。  一、实施社会化策略,构建开门办学的教育格局  考察过海外学校的教师,会发现海外学校与国内学校在建筑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数海外学校没有围墙。有人说“围墙”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和专业的特性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改革。其主要
【摘要】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紧密相关的,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又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计算机的上机操作课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任课教师在各方面做好组织工作。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操作课主要以上机操作课的形式来实现,因此,在计算机实践操作课的上机操作练习中,如果不加强管理和指导,学生容易凭着自己的兴趣做与本次上机任务无关
【摘要】当今社会,感性消费和体验经济日益兴盛,市场营销已经迈进了一个全新时代。以顾客为中心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感觉营销”策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感觉营销;核心竞争力;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中,感性消费和体验经济日益兴盛,市场营销已经迈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感觉营销”时代。消费者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感官体验”已经成为影响其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产品的独特感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班主任对全班同学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学习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俱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责任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进取的精神;而德育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班集体的方方面面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