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交往能力、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优化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任务驱动并非课堂教学的“永动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任务驱动”时通常会把“任务驱动”异化为“任务驱使”,使学生处在不断完成任务的“流水线”上,疲于应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任务驱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任务设计模式化,缺乏现实情境的创设;任务设计一刀切,缺乏层次性;“任务驱动”片面化,缺乏实践性;“任务驱动”形式化,缺乏驱动后的互动评价;“任务驱动”单一化,缺乏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整合。
如何构建和整合高效的教学模式?
提出任务要有情境。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大胆创新地设计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要有浓烈的生活和时代气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地联想、思考,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时,设计的任务是调查有关商场的商品销售情况,经了解很多学生对此类问题不感兴趣。采用这个任务去进行“驱动”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显然不高。
设计任务要有层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在难度上有层次性。要有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深层次任务,也要有适合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的浅层次任务,并给予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尽快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解决任务要有实践。任务的解决应体现“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处于一种与丰富生活相联系的“用中学,学中用”的实践情境中,使他们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情境任务的解决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感觉与任务的交互就是自己与真实世界的交互。从某种程度上,学生觉得任务本身就是他自己感兴趣的事,需要亲自动手完成。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针对“体验网络数据库”的环节,笔者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登录“中关村在线”模拟攒机。给定相应的价位限制和其他条件,让学生针对自己不同的用途和需求,组装出自己满意的电脑。攒机结束后,让学生展示、评价、交流自己的攒机方案。
评价任务要有互动。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任务之外,评价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笔者的做法是:在完成一个任务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演示与讲解,把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介绍给其他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互动评价,让学生自己讨论、评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的学习,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任务驱动”与其他教学模式要有整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仅仅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用单纯的“任务驱动”来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局限于一种固定的学习套路,长此以往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任务驱动”的具体应用中,应根据教学实际与其他教学方法灵活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然而,任务驱动并非课堂教学的“永动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任务驱动”时通常会把“任务驱动”异化为“任务驱使”,使学生处在不断完成任务的“流水线”上,疲于应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任务驱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任务设计模式化,缺乏现实情境的创设;任务设计一刀切,缺乏层次性;“任务驱动”片面化,缺乏实践性;“任务驱动”形式化,缺乏驱动后的互动评价;“任务驱动”单一化,缺乏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整合。
如何构建和整合高效的教学模式?
提出任务要有情境。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大胆创新地设计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要有浓烈的生活和时代气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地联想、思考,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时,设计的任务是调查有关商场的商品销售情况,经了解很多学生对此类问题不感兴趣。采用这个任务去进行“驱动”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显然不高。
设计任务要有层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在难度上有层次性。要有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深层次任务,也要有适合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的浅层次任务,并给予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尽快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解决任务要有实践。任务的解决应体现“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处于一种与丰富生活相联系的“用中学,学中用”的实践情境中,使他们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情境任务的解决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感觉与任务的交互就是自己与真实世界的交互。从某种程度上,学生觉得任务本身就是他自己感兴趣的事,需要亲自动手完成。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针对“体验网络数据库”的环节,笔者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登录“中关村在线”模拟攒机。给定相应的价位限制和其他条件,让学生针对自己不同的用途和需求,组装出自己满意的电脑。攒机结束后,让学生展示、评价、交流自己的攒机方案。
评价任务要有互动。在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任务之外,评价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笔者的做法是:在完成一个任务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演示与讲解,把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介绍给其他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互动评价,让学生自己讨论、评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的学习,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任务驱动”与其他教学模式要有整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仅仅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用单纯的“任务驱动”来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局限于一种固定的学习套路,长此以往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任务驱动”的具体应用中,应根据教学实际与其他教学方法灵活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