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置课外阅读栏目以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为目的。本文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实例明确了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作用,探讨了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使用技巧。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 作用与方法
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教科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设了一种以卡片形式出现的小栏目——课外阅读栏目,这些内容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近年来,我市中考生物试题中对课外阅读栏目的知识已有涉及,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多数弃而不用或流于形式。那么怎样利用这部分内容,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说明:
一、重视“课外阅读”设置的作用
1、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科书的每一节都有五大系统组成,即目标系统、图文系统、活动系统、评价系统和拓展系统,其中课外阅读是拓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统计,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上的“课外阅读”有48个,其分类和数量如下: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课外阅读”统计表:
这部分内容是对教科书内容的铺垫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过去的生物教学由于偏向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中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育在教学中体现不够。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而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1]。如:“科学、技术、社会”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科学家的教学”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的意义;“生物学与文学、艺术”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生物与文学艺术的联系,渗透人文精神。
3、培养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流利而有思考地阅读。”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栏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养成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课内活动积累知识,还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例如,学生对“无土栽培”的阅读,能使他们认识到植物细胞的全面性,激发他们去寻找更多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促使他们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4、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阅读材料”大量介绍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意识。例如,“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发现的头盖骨化石丢失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在人类进化中占据的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使用技巧
1、加强与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如何将部分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生物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融入了新课的教学中。例如,在“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的设计中,我采取让学生阅读“营养师”这则材料作为新课导入。学生发现营养师是学过医学和营养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对不同需要的人如何设计合理的食谱,那可是营养师的功劳。于是,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急于了解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营养,这样学习新知识轻松自然。又如,学习了“血液”一节的知识,学生急于了解人体血细胞的知识,因而我指导他们阅读“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帮助他们疏理知识点,如骨髓、干细胞的分化、脐带血等内容,促使他们了解我国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生物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通俗易懂,是我们引入新课的好材料。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改、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学习能力[3]。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状况适时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提出阅读提纲、组织学生讨论、解答阅读中的疑问。例如,学习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后,指导学生阅读“第七类营养——膳食纤维”,有利于学生纠正日常生活中的偏食习惯,从而合理膳食,全面营养,促进身心健康。
3、举办课前3分钟“演讲”。课前3分钟是语文课多年来许多教师采取的一种方法,我适时迁移到了生物课堂中,效果较好。例如,在进入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学习中,课前布置,按学期初班内安排的演讲人,在朗读“寄予植物的情怀”的基础上,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植物。学生置身于文学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生物学与文学艺术的联系,不仅渗透了人文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机会。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课属于“小学科”,历来不受重视,学生课下完成阅读的主动性很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课堂教材研究所,八年级(下)教师教学图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2]莫燕芳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生物学教学,2009(5)20-21。
[3]王爱林 试论“阅读材料”的教学功能.中学生物教学,2004(3)19-20。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 作用与方法
随着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教科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设了一种以卡片形式出现的小栏目——课外阅读栏目,这些内容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近年来,我市中考生物试题中对课外阅读栏目的知识已有涉及,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多数弃而不用或流于形式。那么怎样利用这部分内容,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说明:
一、重视“课外阅读”设置的作用
1、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科书的每一节都有五大系统组成,即目标系统、图文系统、活动系统、评价系统和拓展系统,其中课外阅读是拓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统计,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上的“课外阅读”有48个,其分类和数量如下: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课外阅读”统计表:
这部分内容是对教科书内容的铺垫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过去的生物教学由于偏向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中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育在教学中体现不够。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而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1]。如:“科学、技术、社会”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科学家的教学”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的意义;“生物学与文学、艺术”这一栏目旨在反映生物与文学艺术的联系,渗透人文精神。
3、培养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流利而有思考地阅读。”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栏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养成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课内活动积累知识,还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例如,学生对“无土栽培”的阅读,能使他们认识到植物细胞的全面性,激发他们去寻找更多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促使他们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4、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阅读材料”大量介绍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意识。例如,“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发现的头盖骨化石丢失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在人类进化中占据的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使用技巧
1、加强与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如何将部分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多年的生物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融入了新课的教学中。例如,在“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的设计中,我采取让学生阅读“营养师”这则材料作为新课导入。学生发现营养师是学过医学和营养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对不同需要的人如何设计合理的食谱,那可是营养师的功劳。于是,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急于了解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营养,这样学习新知识轻松自然。又如,学习了“血液”一节的知识,学生急于了解人体血细胞的知识,因而我指导他们阅读“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帮助他们疏理知识点,如骨髓、干细胞的分化、脐带血等内容,促使他们了解我国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生物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通俗易懂,是我们引入新课的好材料。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改、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学习能力[3]。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状况适时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提出阅读提纲、组织学生讨论、解答阅读中的疑问。例如,学习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后,指导学生阅读“第七类营养——膳食纤维”,有利于学生纠正日常生活中的偏食习惯,从而合理膳食,全面营养,促进身心健康。
3、举办课前3分钟“演讲”。课前3分钟是语文课多年来许多教师采取的一种方法,我适时迁移到了生物课堂中,效果较好。例如,在进入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学习中,课前布置,按学期初班内安排的演讲人,在朗读“寄予植物的情怀”的基础上,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植物。学生置身于文学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生物学与文学艺术的联系,不仅渗透了人文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机会。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课属于“小学科”,历来不受重视,学生课下完成阅读的主动性很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课堂教材研究所,八年级(下)教师教学图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2]莫燕芳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生物学教学,2009(5)20-21。
[3]王爱林 试论“阅读材料”的教学功能.中学生物教学,2004(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