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晚明的文艺启蒙曙光中,有一对双子星座在长空中熠熠发光。她们冲破了迷茫的夜雾,清光万里,互为辉映。这便是共同出于"幽微凄苦之音"而"隐其郁郁激切之旨"(《钟谭二先生论》,见道光元年《天门县志》卷22《谭元春传》)的楚声所形成的感应神经和攻守手足的两个文学流派——公安与竟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的文艺启蒙曙光中,有一对双子星座在长空中熠熠发光。她们冲破了迷茫的夜雾,清光万里,互为辉映。这便是共同出于"幽微凄苦之音"而"隐其郁郁激切之旨"(《钟谭二先生论》,见道光元年《天门县志》卷22《谭元春传》)的楚声所形成的感应神经和攻守手足的两个文学流派——公安与竟陵。
其他文献
翁方纲的肌理说是乾嘉时期诗坛上一种颇有代表性的诗论.它刘清代后期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影响至深。
序宋人说话有小说一门,敷衍古今杂事,如烟粉、灵怪、公案等色目不同,当时谓之"舌辨"。盖散乐杂伎粗有可观,虽一时习尚难以禁除,亦不为世重。及文人代兴,效其体而为书,浸开以俚言著述小说之风。如明冯梦龙"三言"、凌濛初《拍案惊奇》二集、清李渔《无声戏》、《十二楼》等不下数百卷,为世人传诵。于是通俗小说骎骎乎为文艺之别枝,与丙部小说抗衡。盖其纪事不涉政理,头绪清晰,无讲史书之繁,用事而以意裁制,词由已出,故无讲史之拘;以俚言道恒情,易览而可亲,则无文言小说隔断世语之
《戏曲小说书录解题》是孙楷第先生写于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旧著。由于种种原因,这部早已蜚声学术界的著作一直未能正式出版。经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的努力,得到许多同志的协助,终于在孙先生去世5年后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可以说是孙先生生前着手编订的最后一部著作。因为今天广大读者已不了解本书的撰写经过与背景,孙先生曾准备
孙楷第先生1931年在北平图书馆作编辑时,已在北大、师大、辅仁三校中文系兼课,但由于他时常到外地调查研究、访书写作等,各大学的课,时讲时辍。1941年,北平沦陷后,北平图书馆被日本宪兵强行接管,孙先生出于爱国义愤,断然放弃了他所热爱的工作,弃职离馆。
1.本文试图从另一侧面来展开我的文学史观。相对于建构历史逻辑框架、探求文学发展规律的高音合唱,"非逻辑"的观点可能会是一个低音甚或不和谐音;但是对我来说,确定这一题目毋宁是对文学史研究的某种期许,——我深知它并不具备"片面的深刻",只是希望能与"逻辑观"达成方法论的互补。读者能够理解,论题本
1991年6月5日至7日,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发起召开了元代文学学术讨论会,有国内九十位专家、学者参加。预会者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交流了新的信息,并提出了若干今后研究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会议就元代诗文、戏剧、散曲、小说以及相关问题分别展开专题研讨。关于诗歌,有的学者认为,元人全面学习唐诗,造成元诗繁荣、多样化的局面,而开启了明人宗唐的诗风,所谓"诗必盛唐",也是针对元诗而发的。"唐宋派"与
一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陶、杜相提并论,但又总将他们看作是全然不同的两种诗人。前人或从才性,或从思想、或从作品内容、或从创作风格进行对比,提出过不少看法。只是这些看法,基本上都还停留在表象上,未能从整体的内在联系中,作综合深入的探讨。陶、杜成为伟大诗人,全在他们身上所共有的纯真。在陶渊明诗中,屡见一个"真"字:"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饮酒》其二十)。前人推重渊明,也往往集中在一个"真"字上。萧统称他"颖脱不群,任真自得";①王十
从解释学的观点来看,杜诗学的历史即是杜诗的解释史,校勘成果和批评观点的单纯罗列并不能构成完整的杜诗学。而正象解释学所要证明的那样,杜诗解释史也体现了解释的双向性特征,不但逐步揭示出杜诗本身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在不同时代以多种方式反映了解释者对他们的处境和他们自己的理解。因而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追寻对杜诗的某种最终的、绝对的、唯一的解释,也并不是单纯推翻或驳正前人的种种解释,而是发现这些解释和它们的历史条件的关联,说明这些解释如何成为可能的,从而显示杜诗解释曾有的和还会有的丰富的历史可能。
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论周邦彦之为人,第二章总论周词,第三章论周邦彦之精于音律;第四、五、六诸章分论周邦彦的爱情词、羁旅词、咏物词,第七章论周邦彦的审美观及其创作个性,
蒋士铨是清中叶引人注目的文学家,他不仅是乾嘉诗坛的领袖人物之一,而且以戏曲成就高步一时。自民初王文濡为‘三家诗选',近百年问无人问津。最近,河南中洲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第一个选注本,精选出蒋涛二百余首加以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