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留学,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往往存在语言交流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欧美留学生在汉语习得阶段中介词“做”的使用,指出其使用的搭配方式,以及出现这种方式的原因。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尤其是欧美留学生来华学习,促进了文化交流。但是,很多欧美留学生在说汉语时,往往对于“做”字出现使用不当的现象。
一、泛义动词的含义
在我国语言表达中,泛义动词使用非常频繁,例如做,干,搞,整等等泛义动词,存在着使用状况千变万化的现象,难以掌握其所表达的准确性含义,对于这类动词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律往往具有不可知性。
二、“做”在现代汉语中的搭配
通过对“做”进行分析发现,“做”一共可以使用4503词次,例如做动员大会。
(一)“做”的整体搭配
在对“做”词进行搭配分类时,总共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等词汇进行搭配。其中,与名词可以搭配500多次,与动词可以搭配100多次,与形容词可以搭配3次,與代词可以搭配20次。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绝大部分“做”可以与名词和动词进行搭配,分别占比为70%和20%。
(二)常用搭配词语
在进行搭配中,搭配过15次以上的搭配词共有72个,出现频率约为3400次,占总词汇的8.32%。在这72个搭配词语中,又有13个出现频率高达140次以上,出现频率占总词汇的13.3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做”是开放性动词,可以与很多词语进行搭配,表达出各种各样的含义。从词性上看,做和名词是搭配主流,在所有与“做”搭配的词语中,与名词搭配使用频率最频繁。
(三)在不同义项上的搭配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做”与其他词语搭配之后往往会产生歧义,在不同语境中表达出不同意思,故而“做”也有不同的义项。例如,在语境中出现“我与B前阵子做的一个广告正在电视台播出”,在这里“做”字意思是创造意思,与其搭配的是广告。再例如,“做朋友”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含义。如果在语境中出现“不做女朋友多好啊,我希望你是我的亲姐姐”。在这里,“做”的意思是充当之意。但是,如果语境是“最优秀的臣子才和最优秀的君王做朋友”在此语境中,“做”可以解释为结成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做以多种词语搭配,表达出完全不同的含义。
三、“做”在欧美留学生汉语中介语中的搭配
在对欧美留学生汉语中介词与加工统计之后,我们得出了910条语句,其中与“做”相关的总共有1500次。
(一)“做”的整体搭配
在对欧美留学生的分析调查中,总共有130个搭配词语与“做”进行词性分类搭配。欧美留学生中,与“做”进行搭配词语的词性分类非常不均匀,但是名词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搭配的次数远多于代词、动词。
(二)常用搭配词语
在欧美学生中,与做搭配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词语分别是:事、菜、饭、事情、工作、什么、家务、生意、朋友、题目。以上十种常见的搭配,占据总词汇的80%,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出这些词汇都是名词,所以欧美留学生中“做”也大部分与名词搭配。
(三)在不同义项上的搭配
在欧美留学生中,“做”总共有以下几个含义:写作,担当,结成,制造,从事某项活动,庆祝某项活动,当做,假装。“做”担当“制造”含义搭配词共有50个,出现193次,且都是与名词进行搭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做饭”与“做菜”两个词汇。
四、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
(一)母语的影响
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在学习第二个语言时,学习者往往会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存在语言迁移的现象。语言迁移现象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正迁移的现象是指在学习第二门语言时,母语对于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产生正效果;负迁移现象是指在学习第二门语言时,母语起到阻碍作用,产生负面效果。对于欧美留学生来说,语言存在思维惯性,在学习汉语时一定先使用母语进行翻译,在翻译时会将母语的语法和词汇使用到汉语翻译上来。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在中国求学的欧美留学生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如美国留学生在使用“做”时,只能区分制作这个义项,其他义项无法区分。因为在英语中“做”只能用“do”来代表,学生在表达做晚饭时,同样会说成干晚饭,再说做样子时,同样也容易产生干样子的效果。
(二)目的语内的泛化影响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往往存在过度泛化现象。过度泛化是指,学习者将有限的语言知识使用类推方法进行学习。在欧美国家留学生中,这种泛化现象非常普遍。当学习到达一定阶段后,学生受母语的干扰会逐渐降低,但在学习中学会的介词与汉语规则的不一致又成为新的干扰。例如欧美留学生在使用“做”时,通常会说做取钱,做打扫,做衣服,做表演,做样子,做朋友等等,此时的学生并不是受母语的语法影响进行表达,而是想表达“做”这个词的含义,但出现了乱用混用的现象。例如在很多学生的造句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句子:“我很想和她干朋友”“昨天的卫生干完了”。在这些语句中,学生往往想表达“做”的含义,但却用了“干”来进行表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当多积累词汇,针对不同的语境理解词汇词义,避免造成误解。
(三)语释误导的影响
教师在讲解语言时,往往会采取化难为易的方法,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因此在具体教学时会回避复杂的内容,尽量使语言简化,缩小语言的词义。这种方法在初期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没有延伸性,又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继续学习,会产生很多误解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鲁川,缑瑞隆,董丽萍.现代汉语基本句模[J].世界汉语教学,2013(4 ).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尤其是欧美留学生来华学习,促进了文化交流。但是,很多欧美留学生在说汉语时,往往对于“做”字出现使用不当的现象。
一、泛义动词的含义
在我国语言表达中,泛义动词使用非常频繁,例如做,干,搞,整等等泛义动词,存在着使用状况千变万化的现象,难以掌握其所表达的准确性含义,对于这类动词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律往往具有不可知性。
二、“做”在现代汉语中的搭配
通过对“做”进行分析发现,“做”一共可以使用4503词次,例如做动员大会。
(一)“做”的整体搭配
在对“做”词进行搭配分类时,总共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等词汇进行搭配。其中,与名词可以搭配500多次,与动词可以搭配100多次,与形容词可以搭配3次,與代词可以搭配20次。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绝大部分“做”可以与名词和动词进行搭配,分别占比为70%和20%。
(二)常用搭配词语
在进行搭配中,搭配过15次以上的搭配词共有72个,出现频率约为3400次,占总词汇的8.32%。在这72个搭配词语中,又有13个出现频率高达140次以上,出现频率占总词汇的13.3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做”是开放性动词,可以与很多词语进行搭配,表达出各种各样的含义。从词性上看,做和名词是搭配主流,在所有与“做”搭配的词语中,与名词搭配使用频率最频繁。
(三)在不同义项上的搭配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做”与其他词语搭配之后往往会产生歧义,在不同语境中表达出不同意思,故而“做”也有不同的义项。例如,在语境中出现“我与B前阵子做的一个广告正在电视台播出”,在这里“做”字意思是创造意思,与其搭配的是广告。再例如,“做朋友”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含义。如果在语境中出现“不做女朋友多好啊,我希望你是我的亲姐姐”。在这里,“做”的意思是充当之意。但是,如果语境是“最优秀的臣子才和最优秀的君王做朋友”在此语境中,“做”可以解释为结成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做以多种词语搭配,表达出完全不同的含义。
三、“做”在欧美留学生汉语中介语中的搭配
在对欧美留学生汉语中介词与加工统计之后,我们得出了910条语句,其中与“做”相关的总共有1500次。
(一)“做”的整体搭配
在对欧美留学生的分析调查中,总共有130个搭配词语与“做”进行词性分类搭配。欧美留学生中,与“做”进行搭配词语的词性分类非常不均匀,但是名词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搭配的次数远多于代词、动词。
(二)常用搭配词语
在欧美学生中,与做搭配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词语分别是:事、菜、饭、事情、工作、什么、家务、生意、朋友、题目。以上十种常见的搭配,占据总词汇的80%,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出这些词汇都是名词,所以欧美留学生中“做”也大部分与名词搭配。
(三)在不同义项上的搭配
在欧美留学生中,“做”总共有以下几个含义:写作,担当,结成,制造,从事某项活动,庆祝某项活动,当做,假装。“做”担当“制造”含义搭配词共有50个,出现193次,且都是与名词进行搭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做饭”与“做菜”两个词汇。
四、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
(一)母语的影响
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在学习第二个语言时,学习者往往会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存在语言迁移的现象。语言迁移现象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正迁移的现象是指在学习第二门语言时,母语对于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产生正效果;负迁移现象是指在学习第二门语言时,母语起到阻碍作用,产生负面效果。对于欧美留学生来说,语言存在思维惯性,在学习汉语时一定先使用母语进行翻译,在翻译时会将母语的语法和词汇使用到汉语翻译上来。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在中国求学的欧美留学生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如美国留学生在使用“做”时,只能区分制作这个义项,其他义项无法区分。因为在英语中“做”只能用“do”来代表,学生在表达做晚饭时,同样会说成干晚饭,再说做样子时,同样也容易产生干样子的效果。
(二)目的语内的泛化影响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往往存在过度泛化现象。过度泛化是指,学习者将有限的语言知识使用类推方法进行学习。在欧美国家留学生中,这种泛化现象非常普遍。当学习到达一定阶段后,学生受母语的干扰会逐渐降低,但在学习中学会的介词与汉语规则的不一致又成为新的干扰。例如欧美留学生在使用“做”时,通常会说做取钱,做打扫,做衣服,做表演,做样子,做朋友等等,此时的学生并不是受母语的语法影响进行表达,而是想表达“做”这个词的含义,但出现了乱用混用的现象。例如在很多学生的造句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句子:“我很想和她干朋友”“昨天的卫生干完了”。在这些语句中,学生往往想表达“做”的含义,但却用了“干”来进行表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当多积累词汇,针对不同的语境理解词汇词义,避免造成误解。
(三)语释误导的影响
教师在讲解语言时,往往会采取化难为易的方法,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因此在具体教学时会回避复杂的内容,尽量使语言简化,缩小语言的词义。这种方法在初期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没有延伸性,又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继续学习,会产生很多误解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鲁川,缑瑞隆,董丽萍.现代汉语基本句模[J].世界汉语教学,20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