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渗透文化教育理念的根本策略,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能够自觉自主地进行继承发扬,最终达到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作为中国公民,不仅需要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学生,肩负着祖国复兴的重任,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古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同学们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品质的根本素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最终自觉自主地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本文笔者将通过课本所选内容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爱莲说》——理解忠贞不屈、清白自持的为人道理
《爱莲说》以物喻人,集中阐述了周敦颐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需围绕文章内容认真研究学习,特别是对文章中的一些传世名句的理解更要具体深刻,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作者周敦颐从莲花的形态特点入手,从洁身爱好、宁折不弯、清高自持、品德高尚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对于周敦颐爱莲的原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进行感受,何为洁身自好,就是要经受住外在的不良诱惑,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何为宁折不弯,就是要勇敢面对邪恶势力,不与之同流合污,百折不挠;何为清高自持,就是要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丧失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何为品德高尚,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保持一颗宁静清白之心。《爱莲说》以物喻人,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能够对学生做人做事提供基本的准则和方向,更能培养学生忠贞不屈、清白自持的高贵品质。
二、《过零丁洋》——理解何为真正的爱国情
《过零丁洋》的作者是一代爱国名将文天祥。诗文表达了文天祥为了国家民族而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深刻诠释了文天祥浓浓的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原文内容中摘取千古名句,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何为真正的爱国情以及应当如何爱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作者通过反问“人生自古谁无死”,阐述了自己甘愿牺牲性命以保家卫国,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一片爱国之心。通过分析这句话,教师就能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提出问题:“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为了国家安全抛头颅洒热血,那我们可以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才能表达我们的爱国情呢?”根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家国概念,理解国家大义,自觉承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责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孟子》二章——理解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孟子》二章包括《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孟子的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需围绕原文内容认真研究学习,特别是对文章中的一些传世名句的理解更要具体深刻,这样才能为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富贵不能淫》一文是以景春和孟子两人对话的方式展开,其中景春对公孙衍和张仪大加赞扬,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原因是具有“怒诸侯而安天下”的大本领,而孟子对景春的说法予以驳斥,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从仁、礼、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对于景春所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进行感受,对一些所谓大明星的追捧、对权威的盲信盲从,认为他们才是大丈夫,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而反观孟子之言,从本心出发修身养性,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真正的为人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其中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人物,以事实为依据阐述了“天授命于人而炼人,只有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永久生存”的深刻道理。对同学们来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沉浸于眼前的成就而止步不前,则亦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教师需立足教材,让学生多学习、多阅读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解艳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4):130.
[2]田存库.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7(32):44-45.
[3]杨宏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34-35.
[4]贾鹏.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7(10):158.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作为中国公民,不仅需要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学生,肩负着祖国复兴的重任,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古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同学们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品质的根本素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最终自觉自主地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本文笔者将通过课本所选内容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爱莲说》——理解忠贞不屈、清白自持的为人道理
《爱莲说》以物喻人,集中阐述了周敦颐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需围绕文章内容认真研究学习,特别是对文章中的一些传世名句的理解更要具体深刻,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作者周敦颐从莲花的形态特点入手,从洁身爱好、宁折不弯、清高自持、品德高尚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对于周敦颐爱莲的原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进行感受,何为洁身自好,就是要经受住外在的不良诱惑,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何为宁折不弯,就是要勇敢面对邪恶势力,不与之同流合污,百折不挠;何为清高自持,就是要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丧失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何为品德高尚,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保持一颗宁静清白之心。《爱莲说》以物喻人,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能够对学生做人做事提供基本的准则和方向,更能培养学生忠贞不屈、清白自持的高贵品质。
二、《过零丁洋》——理解何为真正的爱国情
《过零丁洋》的作者是一代爱国名将文天祥。诗文表达了文天祥为了国家民族而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深刻诠释了文天祥浓浓的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原文内容中摘取千古名句,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何为真正的爱国情以及应当如何爱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作者通过反问“人生自古谁无死”,阐述了自己甘愿牺牲性命以保家卫国,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一片爱国之心。通过分析这句话,教师就能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提出问题:“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为了国家安全抛头颅洒热血,那我们可以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才能表达我们的爱国情呢?”根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家国概念,理解国家大义,自觉承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责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孟子》二章——理解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孟子》二章包括《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孟子的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需围绕原文内容认真研究学习,特别是对文章中的一些传世名句的理解更要具体深刻,这样才能为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富贵不能淫》一文是以景春和孟子两人对话的方式展开,其中景春对公孙衍和张仪大加赞扬,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原因是具有“怒诸侯而安天下”的大本领,而孟子对景春的说法予以驳斥,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从仁、礼、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对于景春所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进行感受,对一些所谓大明星的追捧、对权威的盲信盲从,认为他们才是大丈夫,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而反观孟子之言,从本心出发修身养性,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真正的为人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其中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人物,以事实为依据阐述了“天授命于人而炼人,只有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永久生存”的深刻道理。对同学们来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沉浸于眼前的成就而止步不前,则亦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教师需立足教材,让学生多学习、多阅读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解艳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4):130.
[2]田存库.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7(32):44-45.
[3]杨宏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34-35.
[4]贾鹏.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7(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