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立新:欢迎各位来到第52期的读书会,我是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有请今天两位重量级的嘉宾,一个是古典音乐的作家田艺苗,一个是流行音乐的诗人李健,掌声欢迎!
今天选的两位嘉宾都特别有特色,一个很古典,田艺苗是专门做古典音乐的乐评。李健是一个摇滚歌手,虽然他作的《传奇》这么优美。但我仍认为他具有摇滚精神。因为我和李健的观点是一样的,摇滚是一种精神,是在骨子里头,不是非要开个摩托车,然后刺青,嘶喊才是摇滚。今天的第一个问题,你们怎么定义古典和流行?先从艺苗开始吧。
田艺苗:我对古典比较了解,古典音乐有两个概念,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概念,是指维也纳乐派,贝多芬、海顿和莫扎特,他们三个人的音乐属于古典主义时代的音乐。广义的说法,只要以古典音乐的题材写的音乐,不管是什么风格的,都算古典音乐。
李健: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古典音乐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流行音乐经过多少年检验,它可能成为未来的古典音乐,其实很多都是殊途同归。
以前人们用大提琴、小提琴演奏,现在人们喜欢用吉他,理念、思想、表达情感都是一样的。在我看来古典和流行没有严格的区分,古典音乐可能更是一个大的母体。
宋立新:你的评价,乐评很多,但是始终有你田艺苗的价值观所在。我也想请你给我们听众介绍一下你对音乐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想了解你的价值观。
田艺苗:我自己喜欢肖邦的音乐,它呼应了我们内心孤独诗意的向往。肖邦是一个真正的具有音乐感的音乐诗人,我觉得公众对音乐家的感觉就是肖邦那个样子,比较忧郁,比较瘦弱。还有我推荐的书里面有一个斯特拉文斯基也是我特别喜欢的音乐家,他那种叛逆的精神也是我特别欣赏的。
宋立新:网友都评论田艺苗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文艺女青年,不过今天听到你说这个词还是蛮惊讶的,我第一次在我们这种世界里听到有人对孤独和诗意有一种向往。
李健:自己评价自己音乐非常难,我一直觉得所有的写作都是个人化写作,你所写的不一定是市场最需要的和别人最感兴趣的,但终究是你最想说的话,这个创作的一个初衷是一直不能变的。
宋立新:很想让你预测一下,十年以后,你认为你哪首歌还在被我们传唱?
李健:这是很难预测的。人是掌握不了命运的,歌曲也一样。
田艺苗:任何能够留下来的东西肯定是有一些经典的品质。我一直在想,有经典品质的音乐肯定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是感情真挚的,这样的接近天然的东西才可能留下来。
宋立新:艺苗有一句很好的话,音乐是自然真实的情绪,不懂得感性不能够被这种情绪感染的人没办法理解艺术。跟我们分享一下对你影响比较深的书是什么?
田艺苗:我为大家推荐了以下几本书,第一本是《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这是一位美国的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写的一本音乐通史,不是音乐专业的朋友应该也会喜欢,而且他文学性和音乐性并重。
第二本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写的书《音乐诗学》,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解释了音乐其实并不是灵感来了就能写,而一个认真的努力工作的过程。第三本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这是古希腊的一部美学的代表作,亚里士多德刚好生活在古希腊,各种艺术、文学、诗歌、戏剧都在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他以他个人的艺术、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修养,为这些艺术作出了一个总结,对后来很多大艺术家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一本《我们时代的音乐》,这是乐评人舒曼写的,他是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但在舒曼生活的时代,大家其实并不知道他是个作曲家,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他只是一个著名的评论家。在乐评人里面舒曼是最有慧眼的,因为他发掘了很多大师。
《英国病人》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加拿大作家叫迈克尔·翁达杰写的一部代表作。他写书的一个特点,他是破碎的,片段性的写作,这也符合我们年特征,很多碎片拼贴在一起,成为了整本小说。接下来是《情陷撒哈拉》这是爵士音乐家写的一部小说。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很多现代的艺术家被当代的都市化的生活所侵扰,我们知道都市化的生活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分工,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守着眼前这点事,情感、想象力都受到了压抑。所以他们转而向原始文明去寻求解脱的道路。这个也是一个现代艺术的方向,都会来描写非洲、亚洲原始文明,求助于原始文明。
宋立新:谢谢艺苗的分享,你很高兴的称自己为文艺女青年,那在你心中文艺女青年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
田艺苗:我觉得未必是喜欢读书或者喜欢风花雪月就是文艺女青年。非要一个特点的话,我觉得不现实才是文艺女青年的特点。
宋立新:就像说只有命好才可以做文艺女青年。我们请李健来分享一下影响你比较深的书。
李健:我在不同阶段喜欢的书还是不太一样的。《梵高传》这本书写的一般,但是他传奇的经历,契合了我在大学的时候迷惘不定的心理,你知道工科学生在某些阶段非常难熬,面临毕业,经常怀疑自己。当我看到梵高过的更加艰辛,还能活的不错,就给了我自己鼓励。
《活着》,余华是我最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他每一篇文章,包括给别人写的信我都看过,后来我跟余华吃饭的时候,我发现我比他更了解他的作品。而且我并不觉得他后期的那些作品不够好,是因为人们的心态变了,其实他写的还是很好。
《霍乱时期的爱情》,他写遍了人类各种各样的爱情,有病态的,变态的,正常的,年轻人的爱情,老年人的爱情,他都写尽了。
《鲍勃·迪伦的传记》这本书是因为他的情史,他读的书可能不多,但他有一种天赋,他能够像做文字游戏一样,把那些单词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逻辑关系,他天生是一个对文字有超级能力的人。
《红字》是非常老的一本书,我看过黛米·摩尔演的同名电影,我喜欢霍桑的文字,胡允桓翻译的特别好,没有一个字是浪费的。我喜欢他的更多是他的文笔,他每一句话都非常精彩,特别像电影中精彩的旁白一样。 《聂鲁达诗选》很多时候读不懂,包括狄金森那句“爱情很短,而遗忘太长”吸引了我,他是一个天才。很多天才天赋是无法复制的,可能这两个人最终的差距还是天赋上的差距,在勤奋上努力上都差不多,最终还是一个天赋。你可能达到97、98分,那两分却永远都达不到。
我最近迷恋卡佛的小说,以前就看过印象却不深,觉得这小说写的太平淡了。但现在越来越喜欢,他用一种平淡无奇的文字,传递了偶尔会感到很惊悚的情感,非常厉害。他这种写作方式我很喜欢,歌词上也很有启发,进而用大而无当的歌词,用一些最简单的歌词。你看美国一些民谣,包括内地特别优秀的民谣歌手都用特别简单的歌词,口语化的,传递出特别不一样的意境,这是我很喜欢的。
观众提问
Q:想问一下二位如何看待孤独还有自我?如何看待一个人他与世界的关系?
田艺苗:我觉得对于我这样一个写作者来说,孤独是一种需要,是生活中一种需要。你在孤独中是发现最多的,是成长最快的。
李健:我觉得人最好的状态还是游离、抽离。因为你孤独才会抽离,孤独是一个写作者,如果你善于思考的话,是一个永远的状态,人永远是孤独的。一个人没必要一定要融入到某一个集体当中,但大多数人喜欢寻找一种安全感。
Q:两位老师平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
李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我有点茫然。其实最保险的方法,读那些老书,因为老书都是经过检验的。当然你身边遇到博览群书,有一些自我见解的人,他们会给你一些指导,那是很幸运的。
田艺苗:我觉得书是有性格的,或者有气味的,你有时候翻开一本书,你阅读它的行文,它的文字的感觉,它的气息,它的节奏感,你就会觉得这本书是跟你气味相投的,符合你性格的。当然也不能完全选那种都是自己口味的东西,读书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长知识。
Q:我想问一下两位对东方传统音乐的看法,我不知道中国传统民乐会受到什么影响?
田艺苗:作为学院派的专业的作曲家或者音乐人,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在探索民乐的生命力,让民乐继续发展下去,写出一些符合当代审美观的民乐作品。现在很多古老的乐器或者古老的音乐开始得到复兴。现在也有不少东方作曲家都在写民乐的协奏曲,民乐和西方传统管弦乐队一起合作,这样就给西方的管弦乐队增添一种新的亚洲色彩,一种东方色彩。
李健:这可能是一种出路,我理解中国音乐是弦外之音,跟音乐本身的技巧没太多关系,或者东方的音乐是一种意境音乐,为什么人们以西方为主体?因为人们崇尚技术,喜欢和声。
今天选的两位嘉宾都特别有特色,一个很古典,田艺苗是专门做古典音乐的乐评。李健是一个摇滚歌手,虽然他作的《传奇》这么优美。但我仍认为他具有摇滚精神。因为我和李健的观点是一样的,摇滚是一种精神,是在骨子里头,不是非要开个摩托车,然后刺青,嘶喊才是摇滚。今天的第一个问题,你们怎么定义古典和流行?先从艺苗开始吧。
田艺苗:我对古典比较了解,古典音乐有两个概念,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概念,是指维也纳乐派,贝多芬、海顿和莫扎特,他们三个人的音乐属于古典主义时代的音乐。广义的说法,只要以古典音乐的题材写的音乐,不管是什么风格的,都算古典音乐。
李健: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古典音乐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流行音乐经过多少年检验,它可能成为未来的古典音乐,其实很多都是殊途同归。
以前人们用大提琴、小提琴演奏,现在人们喜欢用吉他,理念、思想、表达情感都是一样的。在我看来古典和流行没有严格的区分,古典音乐可能更是一个大的母体。
宋立新:你的评价,乐评很多,但是始终有你田艺苗的价值观所在。我也想请你给我们听众介绍一下你对音乐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想了解你的价值观。
田艺苗:我自己喜欢肖邦的音乐,它呼应了我们内心孤独诗意的向往。肖邦是一个真正的具有音乐感的音乐诗人,我觉得公众对音乐家的感觉就是肖邦那个样子,比较忧郁,比较瘦弱。还有我推荐的书里面有一个斯特拉文斯基也是我特别喜欢的音乐家,他那种叛逆的精神也是我特别欣赏的。
宋立新:网友都评论田艺苗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文艺女青年,不过今天听到你说这个词还是蛮惊讶的,我第一次在我们这种世界里听到有人对孤独和诗意有一种向往。
李健:自己评价自己音乐非常难,我一直觉得所有的写作都是个人化写作,你所写的不一定是市场最需要的和别人最感兴趣的,但终究是你最想说的话,这个创作的一个初衷是一直不能变的。
宋立新:很想让你预测一下,十年以后,你认为你哪首歌还在被我们传唱?
李健:这是很难预测的。人是掌握不了命运的,歌曲也一样。
田艺苗:任何能够留下来的东西肯定是有一些经典的品质。我一直在想,有经典品质的音乐肯定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是感情真挚的,这样的接近天然的东西才可能留下来。
宋立新:艺苗有一句很好的话,音乐是自然真实的情绪,不懂得感性不能够被这种情绪感染的人没办法理解艺术。跟我们分享一下对你影响比较深的书是什么?
田艺苗:我为大家推荐了以下几本书,第一本是《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这是一位美国的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写的一本音乐通史,不是音乐专业的朋友应该也会喜欢,而且他文学性和音乐性并重。
第二本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写的书《音乐诗学》,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解释了音乐其实并不是灵感来了就能写,而一个认真的努力工作的过程。第三本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这是古希腊的一部美学的代表作,亚里士多德刚好生活在古希腊,各种艺术、文学、诗歌、戏剧都在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他以他个人的艺术、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修养,为这些艺术作出了一个总结,对后来很多大艺术家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一本《我们时代的音乐》,这是乐评人舒曼写的,他是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但在舒曼生活的时代,大家其实并不知道他是个作曲家,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他只是一个著名的评论家。在乐评人里面舒曼是最有慧眼的,因为他发掘了很多大师。
《英国病人》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加拿大作家叫迈克尔·翁达杰写的一部代表作。他写书的一个特点,他是破碎的,片段性的写作,这也符合我们年特征,很多碎片拼贴在一起,成为了整本小说。接下来是《情陷撒哈拉》这是爵士音乐家写的一部小说。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很多现代的艺术家被当代的都市化的生活所侵扰,我们知道都市化的生活一个特点就是社会分工,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守着眼前这点事,情感、想象力都受到了压抑。所以他们转而向原始文明去寻求解脱的道路。这个也是一个现代艺术的方向,都会来描写非洲、亚洲原始文明,求助于原始文明。
宋立新:谢谢艺苗的分享,你很高兴的称自己为文艺女青年,那在你心中文艺女青年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
田艺苗:我觉得未必是喜欢读书或者喜欢风花雪月就是文艺女青年。非要一个特点的话,我觉得不现实才是文艺女青年的特点。
宋立新:就像说只有命好才可以做文艺女青年。我们请李健来分享一下影响你比较深的书。
李健:我在不同阶段喜欢的书还是不太一样的。《梵高传》这本书写的一般,但是他传奇的经历,契合了我在大学的时候迷惘不定的心理,你知道工科学生在某些阶段非常难熬,面临毕业,经常怀疑自己。当我看到梵高过的更加艰辛,还能活的不错,就给了我自己鼓励。
《活着》,余华是我最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他每一篇文章,包括给别人写的信我都看过,后来我跟余华吃饭的时候,我发现我比他更了解他的作品。而且我并不觉得他后期的那些作品不够好,是因为人们的心态变了,其实他写的还是很好。
《霍乱时期的爱情》,他写遍了人类各种各样的爱情,有病态的,变态的,正常的,年轻人的爱情,老年人的爱情,他都写尽了。
《鲍勃·迪伦的传记》这本书是因为他的情史,他读的书可能不多,但他有一种天赋,他能够像做文字游戏一样,把那些单词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逻辑关系,他天生是一个对文字有超级能力的人。
《红字》是非常老的一本书,我看过黛米·摩尔演的同名电影,我喜欢霍桑的文字,胡允桓翻译的特别好,没有一个字是浪费的。我喜欢他的更多是他的文笔,他每一句话都非常精彩,特别像电影中精彩的旁白一样。 《聂鲁达诗选》很多时候读不懂,包括狄金森那句“爱情很短,而遗忘太长”吸引了我,他是一个天才。很多天才天赋是无法复制的,可能这两个人最终的差距还是天赋上的差距,在勤奋上努力上都差不多,最终还是一个天赋。你可能达到97、98分,那两分却永远都达不到。
我最近迷恋卡佛的小说,以前就看过印象却不深,觉得这小说写的太平淡了。但现在越来越喜欢,他用一种平淡无奇的文字,传递了偶尔会感到很惊悚的情感,非常厉害。他这种写作方式我很喜欢,歌词上也很有启发,进而用大而无当的歌词,用一些最简单的歌词。你看美国一些民谣,包括内地特别优秀的民谣歌手都用特别简单的歌词,口语化的,传递出特别不一样的意境,这是我很喜欢的。
观众提问
Q:想问一下二位如何看待孤独还有自我?如何看待一个人他与世界的关系?
田艺苗:我觉得对于我这样一个写作者来说,孤独是一种需要,是生活中一种需要。你在孤独中是发现最多的,是成长最快的。
李健:我觉得人最好的状态还是游离、抽离。因为你孤独才会抽离,孤独是一个写作者,如果你善于思考的话,是一个永远的状态,人永远是孤独的。一个人没必要一定要融入到某一个集体当中,但大多数人喜欢寻找一种安全感。
Q:两位老师平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
李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我有点茫然。其实最保险的方法,读那些老书,因为老书都是经过检验的。当然你身边遇到博览群书,有一些自我见解的人,他们会给你一些指导,那是很幸运的。
田艺苗:我觉得书是有性格的,或者有气味的,你有时候翻开一本书,你阅读它的行文,它的文字的感觉,它的气息,它的节奏感,你就会觉得这本书是跟你气味相投的,符合你性格的。当然也不能完全选那种都是自己口味的东西,读书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长知识。
Q:我想问一下两位对东方传统音乐的看法,我不知道中国传统民乐会受到什么影响?
田艺苗:作为学院派的专业的作曲家或者音乐人,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在探索民乐的生命力,让民乐继续发展下去,写出一些符合当代审美观的民乐作品。现在很多古老的乐器或者古老的音乐开始得到复兴。现在也有不少东方作曲家都在写民乐的协奏曲,民乐和西方传统管弦乐队一起合作,这样就给西方的管弦乐队增添一种新的亚洲色彩,一种东方色彩。
李健:这可能是一种出路,我理解中国音乐是弦外之音,跟音乐本身的技巧没太多关系,或者东方的音乐是一种意境音乐,为什么人们以西方为主体?因为人们崇尚技术,喜欢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