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转化为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面就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从古至今仍流传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强调苦读,苦练,父母也常嘱咐要“用功”学习,放学回家则常问“上课能听懂吗”、“考了几分”之类的话。从不问“今天你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你解决了几个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流传之久,传播之广,实践之长,根深蒂固。千百年来,中国学生学答能力不断提高,却掩盖了人们震惊的事实:我们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被教成了没有问题的学生。然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现成的问题,需要人们从纷繁杂乱的生活中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连收集信息并从中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可能解决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首先高度重视了学生解题的能力,往往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一过程。在城镇小学,学生基础比较好,可能会对这一块比较重视。但是,偏远的乡下小学校,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不关心,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欠缺,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学生通过多做练习,苦读、苦练后,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初中就已经很满意了。可是哪怕是这样,也仅仅只代表他们解题还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使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扎实基础
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是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怎样才算是解决了问题呢?一般是以通过列式计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标志。那么要想将问题解决掉,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比如要会列式,会计算等。基于乡村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首先还是要丰富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利用基础知识解题的能力。
除了多做练习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老师把握好方法,将题目讲透,并且在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至少要渗透这个思想在里面。其次在解题时,一定要学生理清每题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是靠数量关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数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以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怎么列式,它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维方法,为列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途中,却是“山穷水尽”;有时即使解出来了,让他说说是怎么解的,他就是说不出来等等.这些疑惑可归结为没有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一定要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听听学生应用数量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叙述。学生不能仅靠感觉列式计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训练,在列式解题之前让他们列出数量关系,务必让他们对数量关系感悟到位、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2.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会消除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厌倦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这样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加,不会产生厌学状态。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乐趣
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难解的知识,这时作为老师就要善于联想,寻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如曾经听过教学《循环小数》一课,为了使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他特地用多媒体引出日常生活中的红绿灯现象让学生观察,得出“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红绿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定义打下了直观的基础。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知道面积公式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多边形,然后量一量数据,再计算,体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因为学校比较小,学生每班的人数比较少,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带他们去操场上,找一些多边形,计算它们的面积,让他们体会真正的学有所用。
其次,要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如在讲解完超市为了促销搞活动具体设计了三种促销方式,要求学生算算市民选择哪种方式所得优惠更大时,我要求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帮他家设计一种促销方式,让他家一个销售不是很好的产品能在促销中多销售,而且在他家不亏本的前提下,怎样让周围的人通过此次促销获得更大的利润。虽然同学们最后做得有点不尽人意,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至少让他们知道了学有所用,自己都有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成熟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涟水县徐集中心小学 江苏】
一、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从古至今仍流传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强调苦读,苦练,父母也常嘱咐要“用功”学习,放学回家则常问“上课能听懂吗”、“考了几分”之类的话。从不问“今天你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你解决了几个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流传之久,传播之广,实践之长,根深蒂固。千百年来,中国学生学答能力不断提高,却掩盖了人们震惊的事实:我们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被教成了没有问题的学生。然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现成的问题,需要人们从纷繁杂乱的生活中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连收集信息并从中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可能解决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首先高度重视了学生解题的能力,往往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一过程。在城镇小学,学生基础比较好,可能会对这一块比较重视。但是,偏远的乡下小学校,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不关心,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欠缺,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学生通过多做练习,苦读、苦练后,能考上一所不错的初中就已经很满意了。可是哪怕是这样,也仅仅只代表他们解题还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使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扎实基础
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是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怎样才算是解决了问题呢?一般是以通过列式计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标志。那么要想将问题解决掉,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比如要会列式,会计算等。基于乡村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首先还是要丰富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利用基础知识解题的能力。
除了多做练习以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老师把握好方法,将题目讲透,并且在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至少要渗透这个思想在里面。其次在解题时,一定要学生理清每题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是靠数量关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数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以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怎么列式,它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维方法,为列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途中,却是“山穷水尽”;有时即使解出来了,让他说说是怎么解的,他就是说不出来等等.这些疑惑可归结为没有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一定要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听听学生应用数量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的叙述。学生不能仅靠感觉列式计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训练,在列式解题之前让他们列出数量关系,务必让他们对数量关系感悟到位、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2.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会消除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厌倦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这样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加,不会产生厌学状态。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乐趣
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难解的知识,这时作为老师就要善于联想,寻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如曾经听过教学《循环小数》一课,为了使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他特地用多媒体引出日常生活中的红绿灯现象让学生观察,得出“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红绿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定义打下了直观的基础。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知道面积公式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多边形,然后量一量数据,再计算,体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因为学校比较小,学生每班的人数比较少,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带他们去操场上,找一些多边形,计算它们的面积,让他们体会真正的学有所用。
其次,要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如在讲解完超市为了促销搞活动具体设计了三种促销方式,要求学生算算市民选择哪种方式所得优惠更大时,我要求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帮他家设计一种促销方式,让他家一个销售不是很好的产品能在促销中多销售,而且在他家不亏本的前提下,怎样让周围的人通过此次促销获得更大的利润。虽然同学们最后做得有点不尽人意,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至少让他们知道了学有所用,自己都有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成熟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涟水县徐集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