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是学生写作文的第一项工作。所谓审题,就是审视题目的要求。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脑,文章的眼睛,它突出地表现文章内容、形式的总特点。对学生来说,审题过程就是掌握题目要求,酝酿作文的过程。
有人把审题比作下棋,“走错一着,满盘皆输”。审题,这个环节的正确与否,将决定全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能否合乎题目的要求,决定文章的构思能否按照题目的要求展开,也就是说将决定文章的命运,审题失之毫厘,行文便会谬之千里。可见,审题是作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只有“切题”的作文,写起来才会一帆风顺,不然的话,便会产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切题意、徒劳无功的弊病。那么,怎样才能审清题意呢?我认为,大致要做到以下三条:
一、审定体裁
通读全题之后,首先确定这篇文章的体裁。俗话说:校场比武,要你耍刀,你就得耍刀,尽管你的枪法超群,得如蛟龙出水,那也是不算好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作文练习中,对于该写什么体裁的作文,一般老师都有明确的要求,可是,也有作文或考试时,老师只出了题目,没有提出体裁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根据题目、判断作文的体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审清作文体裁的知识和方法。
作文的体裁,就是作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需要采用哪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作文的主题要求而定的。
1.审题中确定记叙文体裁的方法。
从文题中“记”字的提示词确定。这是确定记叙文最简便的方法,是记叙文的标志。如:《记一次旅行》、《参观记》等,不管“记”字的位置在前还是在后,都暗示学生题目要求写记叙文。
从文题中涉及的记叙要素来确定。记叙文的题目往往牵涉记叙文的“六要素”。可借助文题中涉及的要素,来确定文题的体裁要求。《寒假见闻》涉及了时间要素;《走进丽江》涉及了地点要素;《陈嘉庚办学》涉及了人物和事件,文题中涉及的要素越多,就越好判断。
从文题的特点来确定。有些文题具有象征性、抒情性,如《教师颂》,这就要求学生以记叙为主,稍加抒情、议论。
2.审题中确定说明文体裁的方法。
从文题特点来确定。说明文的文题比较具体,都是说明实物的。如《教室》、《学校》、《我的文具盒》等。
3.审题中确定应用文体裁的方法。
应用文,这种体裁为短小精悍型,文题特别清楚。如:《通知》、《倡议书》等。
4. 审题中确定特殊文题体裁的方法。
有些作文,对文章的体裁没有明确的要求,给学生留下了选择体裁的余地。如《松树》可写成松树生长过程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借物喻人的记叙文,可依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文题所涉及的体裁,来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文体。
二、审准“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提示思想感情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这是题目中关键词,是所给材料中最精华的部分,是文章精神之所在,也是题中或材料的焦点。只有抓准了题眼,审透了关键词,才能明确文章该写什么,该表现怎样的中心思想。如《一位热心的同学》,热心就是文题的“题眼”,把握了这个关键词,就会在作文中着力描写这位同学怎样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有情有感,有声有色。
“着眼”是传神达意的所在。掌握好“题眼”就可以抓住作文表情达意的重点,可以写得生动、传神。学生在审题时应该特别注意掌握“题眼”。
三、审清范围
由于作文是考核学生阅题写作的能力,如果作文不规定范围,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众人各执一端,无所遵循,那么,很难定一个衡量众人的标准。因此,一般都要规定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作范围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下列五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材受时间的限制。
如《寒假里的一件事》中的寒假,《课余生活》中的课余,都指明了时间,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
2.地点范围。有的题材受地点的限制。
如《走进丽江》,游览的地点必须是丽江。
3.对象范围。有的题材受所写对象的限制。
如:《我的妈妈》,写的对象是自己的妈妈。《我的自画像》则要以自己为对象。
4.数量范围。有的题材受数量限制。
如《一件小事》中的“一件”。
5.内容范围。有的题材受内容的限制。
如《一件感人的事》,在内容上必须感人。
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只要审定了体裁,审准了“题眼”,审清了范围,然后,开拓思路,由此及彼、逐层深入、抓住焦点、变换角度,构思成的文章一定会条理清晰、不蔓不枝!
有人把审题比作下棋,“走错一着,满盘皆输”。审题,这个环节的正确与否,将决定全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能否合乎题目的要求,决定文章的构思能否按照题目的要求展开,也就是说将决定文章的命运,审题失之毫厘,行文便会谬之千里。可见,审题是作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只有“切题”的作文,写起来才会一帆风顺,不然的话,便会产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切题意、徒劳无功的弊病。那么,怎样才能审清题意呢?我认为,大致要做到以下三条:
一、审定体裁
通读全题之后,首先确定这篇文章的体裁。俗话说:校场比武,要你耍刀,你就得耍刀,尽管你的枪法超群,得如蛟龙出水,那也是不算好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作文练习中,对于该写什么体裁的作文,一般老师都有明确的要求,可是,也有作文或考试时,老师只出了题目,没有提出体裁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根据题目、判断作文的体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审清作文体裁的知识和方法。
作文的体裁,就是作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需要采用哪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作文的主题要求而定的。
1.审题中确定记叙文体裁的方法。
从文题中“记”字的提示词确定。这是确定记叙文最简便的方法,是记叙文的标志。如:《记一次旅行》、《参观记》等,不管“记”字的位置在前还是在后,都暗示学生题目要求写记叙文。
从文题中涉及的记叙要素来确定。记叙文的题目往往牵涉记叙文的“六要素”。可借助文题中涉及的要素,来确定文题的体裁要求。《寒假见闻》涉及了时间要素;《走进丽江》涉及了地点要素;《陈嘉庚办学》涉及了人物和事件,文题中涉及的要素越多,就越好判断。
从文题的特点来确定。有些文题具有象征性、抒情性,如《教师颂》,这就要求学生以记叙为主,稍加抒情、议论。
2.审题中确定说明文体裁的方法。
从文题特点来确定。说明文的文题比较具体,都是说明实物的。如《教室》、《学校》、《我的文具盒》等。
3.审题中确定应用文体裁的方法。
应用文,这种体裁为短小精悍型,文题特别清楚。如:《通知》、《倡议书》等。
4. 审题中确定特殊文题体裁的方法。
有些作文,对文章的体裁没有明确的要求,给学生留下了选择体裁的余地。如《松树》可写成松树生长过程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借物喻人的记叙文,可依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文题所涉及的体裁,来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文体。
二、审准“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提示思想感情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这是题目中关键词,是所给材料中最精华的部分,是文章精神之所在,也是题中或材料的焦点。只有抓准了题眼,审透了关键词,才能明确文章该写什么,该表现怎样的中心思想。如《一位热心的同学》,热心就是文题的“题眼”,把握了这个关键词,就会在作文中着力描写这位同学怎样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有情有感,有声有色。
“着眼”是传神达意的所在。掌握好“题眼”就可以抓住作文表情达意的重点,可以写得生动、传神。学生在审题时应该特别注意掌握“题眼”。
三、审清范围
由于作文是考核学生阅题写作的能力,如果作文不规定范围,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众人各执一端,无所遵循,那么,很难定一个衡量众人的标准。因此,一般都要规定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作范围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下列五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材受时间的限制。
如《寒假里的一件事》中的寒假,《课余生活》中的课余,都指明了时间,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
2.地点范围。有的题材受地点的限制。
如《走进丽江》,游览的地点必须是丽江。
3.对象范围。有的题材受所写对象的限制。
如:《我的妈妈》,写的对象是自己的妈妈。《我的自画像》则要以自己为对象。
4.数量范围。有的题材受数量限制。
如《一件小事》中的“一件”。
5.内容范围。有的题材受内容的限制。
如《一件感人的事》,在内容上必须感人。
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只要审定了体裁,审准了“题眼”,审清了范围,然后,开拓思路,由此及彼、逐层深入、抓住焦点、变换角度,构思成的文章一定会条理清晰、不蔓不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