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志愿服务队伍不稳定、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低、志愿服务培训不足、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不够等方面提出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期待从分析问题入手,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寻找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1-0148
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我国志愿者的中坚力量,在社区志愿服务和区域化团建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步一解决和优化。
一、志愿服务队伍不稳定
1.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不稳定
一方面,自从实施高校青年志愿者网上注册制度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按照高校行政要求,在网上注册了青年志愿者身份,也在学校团委或志愿者组织的组织下,参与了一些基础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其中,尤以大一新生参与热情高,人数多。据有关调查显示,一年级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不遗余力地宣传名人参与公益活动以及公益事业,青年学子也将参加志愿活动作为体验时尚健康生活的方式和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年级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逐步递减,加上升学、就业、毕业接踵而至,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频次越来越少,直至退出志愿者行列。还有少数学生带着较强的功利性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在参加了几次活动后,觉得对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就果断选择退出。
2.志愿者组织管理队伍不稳定
高校志愿者组织经常隶属于各二级学院(或系部)的共青团组织,由实践部或社团部等相关部门的团干担任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牵头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受到学制限制,高校志愿者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少数能坚持下来的高年级志愿者或团干成为志愿者组织的骨干。学校这些志愿者骨干的指导停留在团内工作的宏观指导层面,对志愿服务的专项指导非常少。志愿者组织的换届往往是“民间”的形式,不被列入学团干部换届的范畴,缺少监管,因此在工作交接时容易出现权责不明,工作过程中存在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能力不足,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工作带动困难。
二、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低
1.服务前缺乏统筹安排
高校志愿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往往是高年级的学长,他们往往依据自己的经验策划和安排志愿服务活动,习惯于就单次活动进行具体分工,很少从整体上对活动的持续性进行构思,从服务的长期性、逐步深入方面去做安排,因此,导致志愿服务的“碎片化”,不够专业,难以深入、持久,难出精品项目。
2.服务后缺少总结反思
高校对于志愿活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一般只要求活动前提交策划方案,活动结束后上交总结。而这些书面材料上交后,几乎是无人问津。只是形式上的“过场”。对于活动本身及参与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往往缺少活动后的交流、研讨、反思和总结。因此,也就丧失了一个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提升的机会,也不利于今后志愿活动的组织。
3.服务内容缺乏特色
高校志愿服务参与人员甚广,但主要以低年级为主,这些大一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基础课,极少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因此,以他们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服务内容也是以敬老扶弱、爱心助残、社区环保为主。无论是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方式,跟社会上的志愿服务、义工活动没有太大的区别,无法突出高校的特点和优势,无法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高素质及专业技能。
三、志愿服务培训不足
1.缺乏志愿服务专门指导教师
我国的高校志愿服务仍处于自发阶段,志愿者活动大多由高年级学生发起和组织,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尽管这些学子具备一定的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但毕竟志愿服务面向的是多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在这些复杂的服务对象面前明显社会经验不足,因此,也会造成对活动的开展计划性不足,預案不足,宏观把控整体活动的能力受限。
2.缺乏志愿者专项技能培训
一项成功的志愿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志愿者的前期培训和指导。这些培训,包括志愿精神的解析、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服务对象情况介绍、沟通交流礼仪、志愿服务技巧、服务注意事项等等。也应包括志愿者在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方面能力的提升。尽管志愿者组织做过这方面的培训,但系统化、全面的培训较少,尤其是针对志愿者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培训较少。还有很多志愿者完全未经专门培训就直接上岗。
四、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不够
1.政策、法律保障不足
尽管志愿服务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的政策法规却不多。这使一些志愿组织在身份确认、角色定位、服务活动合法性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现在志愿者组织普遍采用的是学校制定的志愿者管理办法,主要面向志愿者内部管理。而对于志愿者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方面的权益保护等尚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
2.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是制约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经费来源单一,一般是由高校划拨给团委,团委实行专款专用,无法满足社会志愿服务的需求,很多时候,志愿者外出参加活动的车费、水费、用餐都是自己解决。志愿者组织也无力取得社会机构的资助,志愿服务缺少专项资金是志愿服务深入发展的长期困难。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是当前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发力,让高校的志愿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董晓绒.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271-272.
[2]李滟.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2015(11):51-52
作者简介:黄娟,女,(1981——)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1-0148
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我国志愿者的中坚力量,在社区志愿服务和区域化团建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步一解决和优化。
一、志愿服务队伍不稳定
1.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不稳定
一方面,自从实施高校青年志愿者网上注册制度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按照高校行政要求,在网上注册了青年志愿者身份,也在学校团委或志愿者组织的组织下,参与了一些基础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其中,尤以大一新生参与热情高,人数多。据有关调查显示,一年级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不遗余力地宣传名人参与公益活动以及公益事业,青年学子也将参加志愿活动作为体验时尚健康生活的方式和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年级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逐步递减,加上升学、就业、毕业接踵而至,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频次越来越少,直至退出志愿者行列。还有少数学生带着较强的功利性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在参加了几次活动后,觉得对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就果断选择退出。
2.志愿者组织管理队伍不稳定
高校志愿者组织经常隶属于各二级学院(或系部)的共青团组织,由实践部或社团部等相关部门的团干担任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牵头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受到学制限制,高校志愿者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少数能坚持下来的高年级志愿者或团干成为志愿者组织的骨干。学校这些志愿者骨干的指导停留在团内工作的宏观指导层面,对志愿服务的专项指导非常少。志愿者组织的换届往往是“民间”的形式,不被列入学团干部换届的范畴,缺少监管,因此在工作交接时容易出现权责不明,工作过程中存在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能力不足,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工作带动困难。
二、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低
1.服务前缺乏统筹安排
高校志愿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往往是高年级的学长,他们往往依据自己的经验策划和安排志愿服务活动,习惯于就单次活动进行具体分工,很少从整体上对活动的持续性进行构思,从服务的长期性、逐步深入方面去做安排,因此,导致志愿服务的“碎片化”,不够专业,难以深入、持久,难出精品项目。
2.服务后缺少总结反思
高校对于志愿活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一般只要求活动前提交策划方案,活动结束后上交总结。而这些书面材料上交后,几乎是无人问津。只是形式上的“过场”。对于活动本身及参与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往往缺少活动后的交流、研讨、反思和总结。因此,也就丧失了一个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提升的机会,也不利于今后志愿活动的组织。
3.服务内容缺乏特色
高校志愿服务参与人员甚广,但主要以低年级为主,这些大一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基础课,极少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因此,以他们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服务内容也是以敬老扶弱、爱心助残、社区环保为主。无论是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方式,跟社会上的志愿服务、义工活动没有太大的区别,无法突出高校的特点和优势,无法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高素质及专业技能。
三、志愿服务培训不足
1.缺乏志愿服务专门指导教师
我国的高校志愿服务仍处于自发阶段,志愿者活动大多由高年级学生发起和组织,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尽管这些学子具备一定的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但毕竟志愿服务面向的是多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在这些复杂的服务对象面前明显社会经验不足,因此,也会造成对活动的开展计划性不足,預案不足,宏观把控整体活动的能力受限。
2.缺乏志愿者专项技能培训
一项成功的志愿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志愿者的前期培训和指导。这些培训,包括志愿精神的解析、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服务对象情况介绍、沟通交流礼仪、志愿服务技巧、服务注意事项等等。也应包括志愿者在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方面能力的提升。尽管志愿者组织做过这方面的培训,但系统化、全面的培训较少,尤其是针对志愿者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培训较少。还有很多志愿者完全未经专门培训就直接上岗。
四、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不够
1.政策、法律保障不足
尽管志愿服务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的政策法规却不多。这使一些志愿组织在身份确认、角色定位、服务活动合法性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现在志愿者组织普遍采用的是学校制定的志愿者管理办法,主要面向志愿者内部管理。而对于志愿者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方面的权益保护等尚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
2.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是制约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经费来源单一,一般是由高校划拨给团委,团委实行专款专用,无法满足社会志愿服务的需求,很多时候,志愿者外出参加活动的车费、水费、用餐都是自己解决。志愿者组织也无力取得社会机构的资助,志愿服务缺少专项资金是志愿服务深入发展的长期困难。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是当前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发力,让高校的志愿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董晓绒.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271-272.
[2]李滟.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2015(11):51-52
作者简介:黄娟,女,(1981——)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