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可以散开,但诗意必须显现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h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星:谈谈你对散文诗这一文体的理解。
  诗人何文:近年来,散文诗这一文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写作者的爱好,也吸引了更多的阅读者。说明散文诗是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因为其文本的特征,不像分行的新诗那样有着显著的形式,看外貌就能辨别。
  散文诗是诗歌发展过程中诞生出的一种新文体,在写作与叙述上更加自由,这更利于作者情感或思想的表达。可以不受文体形式上的禁锢。
  但散文诗首先必须是诗,这是核心与本质。散文诗没有了传统认知意义上“诗”的外包装,在内文里必须更要注重诗意,彰显诗情!
  文字可能散开,但诗意必须显现!
  星星:谈谈你对散文诗题材选择的体会。
  诗人何文:可用于散文诗写作题材是广泛的,山水景物,人文风情,历史现实,只要是打动了自己,或说自己有了新的发现,再找到好的契合点,都能写出好的散文诗。但不能就形而写,照样直书,不能像照相机一样地复述与传递。
  好的散文诗要求有强烈的“我在”,是从眼前或现实题材上激发出的带着浓烈情感与个性发现的诗意表达。
  诗歌的写作是作者内在的袒露,题材只是道具或灵魂展现的载体。题材只是舞台,演出的主角只能是诗人的精神。
  星星:说说你诗歌以外的爱好,或者说,你如何理解诗歌写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诗人何文:多年前,在与本土的文学爱好者们进行交流时,我曾用“不写诗也要诗意地生活”为题,将诗歌定义为“生活的盐”。有了它,生活才更有滋味;但要追求美好,我们就不能缺少诗歌,哪怕是不写,也有诗意的追求。比如月光,星空,梦想,远方,乡愁。否则,只能用苟活来概括。
  星星:说说您生活中近十年最难忘的经历。
  诗人何文:“5.12”汶川地震时,距震中只有170公里。“4.20”芦山地震时,距震中只有30公里。两次巨大的天灾,让我对生命与爱,亲情与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爱的依然爱着,不爱的已能容忍。”這句诗已能表明我现实的心态。
  星星:感谢何文,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读者分享了这么多宝贵的人生体验和经验。最后请您对《星星》读者留下您衷心的祝福!
  诗人何文:我先说一下《星星》诗刊对我的影响。我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学生时代就从自己生活费中节约出钱来订阅。工作后,曾订过几年。后为种种原因中断了,甚至远离文学,置身“眼前的苟且”与现实的“功利”,但混到四十岁后,放不下的还是这“无用”的诗歌。重新订阅《星星》诗刊。通过阅读,走近诗歌。在今年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微信上曾有一句看似戏谑的话:“雾霾这么严重,再不订《星星》,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这话瞬间刷屏,引起大家的共鸣——在迷茫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诗歌!更需要《星星》的照耀!
  愿大家在现实的琐屑与繁杂中,保持一颗跳跃着的诗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祝愿《星星》永远闪亮在现实之上,引领爱诗与写诗的人,一起走向精神的高处!
其他文献
卜寸丹的新作《那些密布的河流》,满篇有这些关键词:“河流”“水”“母亲”“神谕”等等。“水”是作品的主题,是生命的喻象。从整体来看,这九章是一个交响曲的上下钩联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设定曲式,呈示、展开、再现那些让生命得以温润的故事。很明显,这是一段段与家族史相关的故事。它对自身的存在充满了无限眷恋和体验。而存在和感知之谜,总会被一颗心举到天空。叙写上帝的神圣,许多言辞富饶、圣洁。复线的结构、人物旁
期刊
等风来  所有静默都由青铜铸就。  所有静默都是白纸上无声的空白。  天空背负的鞭痕里,刻着纯美的赞美诗——谁来吟诵?  言辞缄默。  大地隐忍。  枝柯瘦弱,臂膀里有汹涌的潮汐和一羽羽对生的翅膀在鼓动。  草叶瘦弱,枯黄的桨叶划不动二月那池冷寂的水。  鹰翼无风可依,奋力划动羽翅……  冰冻的河流,是喑哑之舌,那滚烫的颂词与歌声,含在谁冰冷的喉管,等风之手和盘托出。  我听到冰裂开的声音  梦,
期刊
星星:薛梅,您好!作为优秀的诗人、评论家, 您一定有很多丰富的创作体验和阅读经验与读者分享!  诗人薛梅:其实,我只是一个诚实的阅读者和诗写者。这要感谢我的父亲,他养成了我从小喜爱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读读写写,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人大抵有两种自我寻找,一种是只想做自己,一种是不想做自己。非常幸运的是,阅读和写作让我同时拥有这两种可能,并相互补给,不断发现自己,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突破自己,并完成自己
期刊
星星:林柏松,您好!作为优秀的军旅诗人 , 您一定有很多丰富的创作体验和阅读经验分享!  诗人林柏松:首先谢谢星星访谈!我要更正一种说法,我不承认军旅诗人的说法。如果按着职业划分可以派生出很多种诗人来。我个人认为,诗人只有两种:一种是诗人,一种是写诗的人。我就是一个写诗的人。我与诗结缘,是另一种苦难。诗的灵性往往来自生命痛苦的经验,痛苦是诗人赖以生存的最高境界。诗,对我而言,不是手段,不是目的,也
期刊
燕赵之风  燕赵之风,从易水河畔徐徐吹来,几千年的文化,一路随风撒播。  风声里,有悲歌也有壮歌。河流和山川,是锦瑟和弦。  荆轲随着历史的风云一去不返,罗敷的美貌在乐府诗中永恒,扁鹊的良方悬壶济世,黄帝的血脉是否还在延续?  多少传奇难以唱尽燕赵风流,悲壮和柔美合奏着英雄的交响。  皆往矣,看今朝河北大地,百舸争流奔向世界的海洋。  时代的大潮涌起,燕赵儿女心中的宏伟蓝图,正从纸上走向现实。  
期刊
《等风来》有隐忍的力量。孤独者静寂时总会诞育出不凡的思想。比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思考自由的人性、贝斯顿在科德角感受天地大境、约翰·缪尔在无人的山林倾听鸟鸣。博大、阔远、苍茫,与诗人们的心灵相关,是与心灵孤独达成的思考。“青铜”“白纸”“天空”“大地”“鹰”“河流”“翅膀”等等这些动静相融的镜像本身,可以实证诗人内心的绵缈和广阔。而只有高原之子,才有如此的感悟。“风”是给高原带来活性的一种力量。风吹青
期刊
黑里河,独自守望  光脚走在黑里河岸,一夜的露水柔软而坚定。  似醒未醒的泥土潮气上升,穿过脚心,骨骼,血脉,一直顶到发梢,意念四散,佛光闪动。  蚯蚓的劳作土地知晓,松软,或者板结,神明召唤留存的根。  蚂蚁还在搬家,越来越大的房子让蚂蚁恐惧。  村庄走过,校园走过,方言稀薄而微弱。  王的燕子飞到珠江、闽江、黄浦江,只剩下黑里河,在五月的风中,独自守望。  风吹麦浪  民谣从麦地拂过,唢呐伴奏
期刊
一  这间房子与我隔着一张身体的纸。纯净的桑葚的雪,悬挂在屋檐,从这里望出去,道路像一列货车那样缓慢地驶过,搭乘其上的群众,被尘埃无声无息地穿透,纸牌和空酒瓶散乱地堆积在膝下,上面有指纹和狂欢的唇印,他们所追逐的梦此时正擦肩而过。  这间房子是一个诗歌的蛹壳。庸常的事物,陈旧的家俱、遭遇,大量地涌入,慢慢沉积下来。那些书籍,智慧的结晶,全都被制作成砖头的形状,文字停止了蠕动,光芒被封面挡住,而新鲜
期刊
燕子树立在我家屋后,是村庄的标杆。  燕子树挂满燕子,一串串的,会飞。  满树燕子飞的时候,稻香便围拢过来,听藏在高枝上的秋蝉,一只只地,数燕子。  数了七天七夜。  一个跟头,树倒了,留下一个坑。  空落落的坑。  我明白,树有多高,根有多深。  我试图让另一些根生长,繁茂。把香樟嫁接在燕子树的根上,结果枝枯根烂,复归一片空无。  只有杂草的种子萌芽,在深洞里爬出几丝藤蔓,丝丝缕缕,长出荒芜。 
期刊
星星:散文诗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无疑,你是喜欢的,请你谈一下喜欢的原因。  诗人江耶:我在写作体裁上没有想过要专一,有了感觉,觉得用什么方式表达更恰如其分,我就用什么体裁。当然,我写的诗歌和小说相对多一些,散文诗以及散文也有一部分。散文诗写得少,主要是我觉得“划不来”,散文诗的长度和宽度都超过诗歌,使用的语言量也是大大多于诗歌,但它显然不是散文,表面上看,它的写作要比诗歌要自由、宽泛一些,但毫无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