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可诉性探析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重要性理论”的检视下,“停课停学、转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四项教育惩戒举措可能减损学生的受教育基本权利,具有诉的利益。然而,针对中小学教育惩戒提起行政诉讼,在起诉阶段面临主体资格缺失、受案范围模糊和责任能力不足的三重障碍。破解中小学教育惩戒可诉性的三重障碍,一是通过部门规章授予中小学行政主体资格;二是运用“目的性的扩张”方法,扩充《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2项受案范围,将受教育权纳入其中;三是将可诉事项限于侵犯受教育权的教育惩戒举措上。
其他文献
历经漫长艰辛、一波三折的谈判,15个成员国凭借坚实的合作基础与经济依赖主动选择了同舟共济应对全球疫情危机以及多边体制滑向低效无序的趋势,在新的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RCEP签署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层面,还在于战略层面。RCEP开创了亚太区域多方面合作的新契机,将深刻改变亚太乃至全球经贸格局,也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形成国际、国内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RCEP是中国目前深化亚太区域合作的最佳平台,中国要抓住机遇营造共同的利益愿景,在秉承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平等共赢的原则上助推RCEP进一步深
RCEP协定是亚洲在区域经贸治理上取得的重要突破,与WTO现有相关协议及15个成员国已有的“10+1”自贸协定相比,RCEP的制度框架达到了更高的开放水平,涉及的议题与承诺范围更广且包容性更强。东亚区域持续提升的世界经济地位、日趋紧密的域内经贸关系以及高互补性的产业链分工是东亚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东亚区域产业链将呈现出生产布局优化升级、分工深化、产业链区域化、数字化与服务化等新趋势。中国应采取主动优化产业链布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地区影响力、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对标RCEP
RCEP的签署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RCEP框架下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及贸易新议题的规范为塑造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其内源结构性风险、外源干扰性因素以及标准对接下的改革问题也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稳定带来了不确定风险。中国应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合作,充分发挥RCEP对内循环的倒逼作用,不断拓展RCEP框架下外循环的经贸空间,积极消弭内外源结构性风险,为塑造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空间。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并存的AI时代的来临,宣告了以记忆、知识习得、未来工作训练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的转型,导致文凭信号功能的失能和知识生产模式的更新更为严峻。只有秉持重回人文主义,保持终身学习,用理性、积极的态度与人工智能技术协作的高校教师发展理念,才能实现教师从传统的“授业解惑者”向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课程设计师”“联结世界的策划师”的升级。因此,高校教师发展路径一是面向AI技术,实现人机协同;二是面向真实生活,进行课程再造;三是面向世界,构建教师共同体;四是在人文精神引领下“负责任创新”地对学生进行面向未
城乡教育正逐步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在信息化时代,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的另一种表征形态“新数字鸿沟”逐渐凸显,即呈现出在基础设施设备的“物理鸿沟”尚未弥合之际,人们
社会吸纳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制度设计.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应用,相较于社会组织和社会精英的吸纳,针对普通民众的吸纳机制出现了积极动向.直联式吸纳便是一种针对普
根据数字政府实践,可以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核心机制界定为“双向激活”:一方面,通过基层治理前后端的需求牵引,数字技术将公务人员、企业和公众的多元需求成功灌注到全链条
近年来研究生报名及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生招生的多重风险主要体现在政策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考试舞弊风险、招生廉政风险和舆论风险等方面。针对研究生招生风险的多重表征,探讨其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规避路径。从政策上,要改革研究生招生初试办法,将初试中自命题科目的笔试移至复试阶段进行;从制度上,应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研究生招生权力运行机制,完善研究生招生分级管理、分级教育制度;从管理上,要强化招生环节的流程管理,大力推进研究生自命题科目的网络评卷工作,提高研究
“陆海统筹”对于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这一术语正从政策术语走向法律术语,并作为法律理念和原则要求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立法之中。要真正实现其从政策语言到法律语言的转换,必须明确其法律内涵。结合一般语义和现有规范可知,“陆海统筹”指的是政府应当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协调的要求对陆海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总体部署和利益协调,其本质是为政府协调陆海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行为提供指导原则和规范约束。为使“陆海统筹”的理念和原则在法律实践中得以落实,需要在不同层级的法律规则中
根据《民法典》,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被定位为非营利法人下的捐助法人。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定位为非营利法人具有合法性,但将所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定位为捐助法人值得商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捐助法人的定位不符合大多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非捐助举办的实情和捐助法人的基本特征,有违财团法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常识。借鉴国际经验、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理论,遵循中国非营利法人公法管制传统,我们可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别定位为捐助法人和社会服务机构法人,同时应对《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修订,明确法人的内部治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