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对“快乐体育”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客观分析现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快乐体育”教学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快乐体育体育教育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改革则以健康第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快乐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79年第24届“全体研”东京大会上。他们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重视每个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学习的一种体育,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这种理念在1985年,由毛昌明先生首先将其引入我国,并运用到了教学中。具体的有以下特点:
1、快乐体育教育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使其享受到身心和发展的快乐。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快乐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首先,快乐体育是建立在体育兴趣的基础上。再次,快乐体育可以增强人的自信,使人开朗、乐观,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快乐体育符合改革年代大学生心理要求。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弊端分析
1、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课很多学校进行多次改革,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课程指导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空间。要想把快乐体育落到实处,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为终身体育的打下基础,高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一项调查表明,大学毕业后72.5%的毕业生未形成体育特长,只有68.7%的人保持健康水平,只有19.5%的毕业生能坚持体育锻炼。这说明当今的大学生上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健康意识非常淡漠。而且,高校大学生除了应付学校规定必须上的体育课外,没有组织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锻炼时间短,有20%左右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另一项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中有约1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害怕心理、逆反心理、依赖心理、自责心理、异性心理等等。
2、我国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改革,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的各类教学内容学习,能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因为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力度太小,基本上有以下问题:
(1)一直沿袭前苏联年代的教育体制,把“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法定的指导思想,统一学习相同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
(2)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没什么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一个样,学生没什么兴趣上,体育课是走形式,所学体育项目毕业以后用不上,对专业有帮助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在课堂上却学不到,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造成学生好运动怕上体育课,的奇怪现象。
(3)考核评价手段单一。体育考核主要采用“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对于天生本身素质好、有一些体育天赋的不学习就可以直接参加考试而且得高分;而对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尽管他们上课十分刻苦,但要及格都很困难。
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将体育课程重新定位为:“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其结构设置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目标,又有针对部分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现代体育教学的特征是目标定位的多元化和体育功能的综合化,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立足于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三块基石之上。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还有考虑时尚文化和民族文化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兴趣会相对集中,加大选择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上,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协同合作、守纪、紧张、奋进、活泼。让学生轻松愉快完成教学目标。快乐体育的意义以学为主,既要研究教法,更要探索学生的学法、练习法,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参与运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和喜悦感。
4.建立多维人性化的考核评价标准有新的发展和侧重点。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结论
“快乐体育”是从终身体育和兴趣爱好、以及以后从事的专业发展需为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健康第一’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而进行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高校教改具体对策应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用性,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组织上,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让学生有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参与运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体育考核内容应考虑不同水平、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全面性原则,让学生在不同水平上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
(责任编辑:祁彩云)
关键词:高校快乐体育体育教育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改革则以健康第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快乐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79年第24届“全体研”东京大会上。他们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重视每个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学习的一种体育,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这种理念在1985年,由毛昌明先生首先将其引入我国,并运用到了教学中。具体的有以下特点:
1、快乐体育教育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使其享受到身心和发展的快乐。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快乐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首先,快乐体育是建立在体育兴趣的基础上。再次,快乐体育可以增强人的自信,使人开朗、乐观,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快乐体育符合改革年代大学生心理要求。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弊端分析
1、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课很多学校进行多次改革,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课程指导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空间。要想把快乐体育落到实处,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为终身体育的打下基础,高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一项调查表明,大学毕业后72.5%的毕业生未形成体育特长,只有68.7%的人保持健康水平,只有19.5%的毕业生能坚持体育锻炼。这说明当今的大学生上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健康意识非常淡漠。而且,高校大学生除了应付学校规定必须上的体育课外,没有组织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锻炼时间短,有20%左右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另一项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中有约1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害怕心理、逆反心理、依赖心理、自责心理、异性心理等等。
2、我国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改革,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的各类教学内容学习,能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因为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力度太小,基本上有以下问题:
(1)一直沿袭前苏联年代的教育体制,把“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法定的指导思想,统一学习相同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
(2)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没什么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一个样,学生没什么兴趣上,体育课是走形式,所学体育项目毕业以后用不上,对专业有帮助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在课堂上却学不到,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造成学生好运动怕上体育课,的奇怪现象。
(3)考核评价手段单一。体育考核主要采用“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对于天生本身素质好、有一些体育天赋的不学习就可以直接参加考试而且得高分;而对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尽管他们上课十分刻苦,但要及格都很困难。
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将体育课程重新定位为:“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其结构设置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目标,又有针对部分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现代体育教学的特征是目标定位的多元化和体育功能的综合化,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立足于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三块基石之上。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还有考虑时尚文化和民族文化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兴趣会相对集中,加大选择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上,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协同合作、守纪、紧张、奋进、活泼。让学生轻松愉快完成教学目标。快乐体育的意义以学为主,既要研究教法,更要探索学生的学法、练习法,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参与运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和喜悦感。
4.建立多维人性化的考核评价标准有新的发展和侧重点。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结论
“快乐体育”是从终身体育和兴趣爱好、以及以后从事的专业发展需为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健康第一’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而进行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高校教改具体对策应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用性,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组织上,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让学生有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参与运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体育考核内容应考虑不同水平、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全面性原则,让学生在不同水平上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
(责任编辑:祁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