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德育;美育;课堂;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067—01
优秀的课堂,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生活、学会生活。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真正提高品德课堂美育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一、美育是德育效果的重要体现
培养学生的美育认知、美育情感,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而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以美育来体现。在教学中,有着诸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教师在教授课时以自己对美的感悟为先导,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与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感悟自然之中、社会之中每一个美的瞬间,在心里埋下美的种子,让美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中倡导献出我们的爱心,关爱他人,一幅幅温馨的插图诉说着生活中的感动,学生从老师的讲授、身边的事例中判断出生活的美丑,从而确定美的标准,并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判断,做到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二、教师是美育和德育的教材
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应力求做到言行一致。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对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这是最具说服力的。教师美的人格还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明行为的由衷赞美,对不良行为的揭露和斥责,都影响着学生,促使他们向着教师所赞扬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外在美也影响着学生,端庄大方的仪表、亲切自然的语言、恬淡悠然的性格也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三、德育与美育相互促进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在上课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美育情感。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例如在“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中,注重通过儿童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达到教材所承载和传达“感受、理解、体验、践行”的价值目标。教材里讲的是妈妈怎样关心生病的我,在课堂上,不是一味去分析父母对孩子的爱和道德灌输,而是创设了活动情境,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情景对话,还原学生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景中,自说、自画、自演家人的爱,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向同组成员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小故事,而后又请小组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平时家里人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并以家里人对你这么好,你又该为家庭、家里人做些什么等问题讨论发言。感受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爱家人的情感,使学生更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有报答家人爱的思想和行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陪爷爷奶奶聊天、给病中的亲人送水送药、打扫和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妈妈做家务等等,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对长辈的爱。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美育的形成。
教师教育学生用美的眼睛去看待美的世界,用美的眼睛观察美的世界。社会是复杂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并存于这个社会中,受社会的影响,许多学生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其实“不是世界缺乏美,而是我们缺乏美的眼睛”,我们要告诉学生真善美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用这种美的教育去唤起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树立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宿舍、大街、超市、公园都存在着美。一个人如果知美、好美、乐美,那他就走向了崇高。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的眼睛,善于挖掘品德教材中美的因素,将美育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把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美中求真、求实、求善,在美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067—01
优秀的课堂,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生活、学会生活。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真正提高品德课堂美育教学导入的实效性。
一、美育是德育效果的重要体现
培养学生的美育认知、美育情感,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而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以美育来体现。在教学中,有着诸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教师在教授课时以自己对美的感悟为先导,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与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感悟自然之中、社会之中每一个美的瞬间,在心里埋下美的种子,让美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中倡导献出我们的爱心,关爱他人,一幅幅温馨的插图诉说着生活中的感动,学生从老师的讲授、身边的事例中判断出生活的美丑,从而确定美的标准,并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判断,做到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二、教师是美育和德育的教材
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应力求做到言行一致。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对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这是最具说服力的。教师美的人格还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明行为的由衷赞美,对不良行为的揭露和斥责,都影响着学生,促使他们向着教师所赞扬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外在美也影响着学生,端庄大方的仪表、亲切自然的语言、恬淡悠然的性格也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三、德育与美育相互促进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在上课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美育情感。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例如在“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中,注重通过儿童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达到教材所承载和传达“感受、理解、体验、践行”的价值目标。教材里讲的是妈妈怎样关心生病的我,在课堂上,不是一味去分析父母对孩子的爱和道德灌输,而是创设了活动情境,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情景对话,还原学生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景中,自说、自画、自演家人的爱,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向同组成员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小故事,而后又请小组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平时家里人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并以家里人对你这么好,你又该为家庭、家里人做些什么等问题讨论发言。感受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爱家人的情感,使学生更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有报答家人爱的思想和行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陪爷爷奶奶聊天、给病中的亲人送水送药、打扫和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妈妈做家务等等,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对长辈的爱。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美育的形成。
教师教育学生用美的眼睛去看待美的世界,用美的眼睛观察美的世界。社会是复杂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并存于这个社会中,受社会的影响,许多学生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其实“不是世界缺乏美,而是我们缺乏美的眼睛”,我们要告诉学生真善美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用这种美的教育去唤起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树立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宿舍、大街、超市、公园都存在着美。一个人如果知美、好美、乐美,那他就走向了崇高。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的眼睛,善于挖掘品德教材中美的因素,将美育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把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美中求真、求实、求善,在美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