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机构成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对沿海西地区的比较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利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最集中的珠三角、海西区、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1993-2007年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四地区工资水平的总量效应和技术效应。计量结果显示,其影响力的大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有机构成和东道国的劳动力结构有关。在珠三角与海西地区,低有机构成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的总量效应为负,在长三角地区,资本有机构成略高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的总量效应为微弱的正向,在环渤海湾地区,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的总量效应为显著的正向;从技术效应方面看,吸引高有机构成的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和海西地区的劳动报酬的增长,对长三角地区是微弱的正向影响,对环渤海湾地区还不能成为有利因素。
其他文献
文章以学制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代理变量,分析了学制与农村居民教育获得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将学制变量引入工资方程及将学制作为教育年数的工具变量,考察了学制对个体收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教育年限、教育成本和课程体系的不同,学制导致了个体的受教育年数、小学和初中教育完成状况的显著差异。在控制教育年数变量的情况下,学制与个体收入仍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则表明,农村个体的教育收益率大约在13%~15%之间,高出了OLS估计值3倍以上,这既说明学制通过对个体教育水平的影响从而影响收入,也说明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与人口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为了回顾与总结60年来人口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变化趋势,寻求发展的机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主办、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和《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17~18日在贵阳市召开。
期刊
历经60年的发展和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中国经济学家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办的年度高层经济论坛在进行高层研讨和深度交流的同时,还将推出一批全国优秀的青年经济学者代表作(论文),
文章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1988~2002年间中国城镇工资结构的变迁、特别是其决定因素在整个工资分布区间上的变化。作者发现对教育的回报在增长,而对工作经验的回报在下降。2002年的数据表明,不断扩大的性别工资差距可能已不再上升。世纪之交的最大变化可能是中国经济悄然开始了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能密集型转变。
期刊
期刊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选辑工作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科的重要科研项目,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开始。当时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了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中心工作就是由陈振汉先生主持选编《清实录轶《东华录》中的经济史资料,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主办、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和《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讨会,于10月17~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
1687年是中国天主教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由路易十四派遣来华的五位被赐予“皇家数学家”称号的传教士历经两年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中国,从而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纪元。这五位神父分别是:洪若翰(另作洪若、洪若时登,JeandeFontaney)、白晋(JoachimBouvet)、张诚(Jean.FrangoisGerbillon)、李明(LouisLeComte)和刘应(ClaudedeVisdel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