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提出主要观点——“稀缺”是贫穷与忙碌的根源。然后从心里学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人们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形成机理:一是稀缺使人们的带宽变窄——心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窄、被削弱;二是稀缺增加了人们的带宽负担;三是在稀缺状况下,借用使情况变得更糟,从而使人陷入“稀缺陷阱”;四是稀缺使人们无力规划未来。那么人们如何从贫穷与忙碌走向富足哪?要拥有余闲;要拥有带宽;要解决管窥问题。最后文章阐述了稀缺理论在扶贫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
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Sendhil Mullainathan)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尔德·沙菲尔( Elder Shafir)合著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以下简称 《稀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从心理认知和行为经济学角度解读贫困和稀缺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体和组织应对稀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从心里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形成机理,通过大量的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社会学实验、通过精彩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用一种全新的观点审视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贫穷与忙碌表面上看是因为缺金钱、缺时间,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是一种稀缺心态和能力的匮乏,在这种稀缺状态下,人们的心智容量、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导致了其习惯于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可能会改变您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它不仅对个人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且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一、问题引出——“稀缺”是贫穷與忙碌的根源
稀缺就是人们“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当这种稀缺“俘获”人们的大脑时,稀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畴,所以说佯装稀缺是很难达到正真稀缺的结果的,这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越缺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就会对什么越在意、越专注,这种在意、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就是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到一旁,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让我们做成平时很难做成的事情,这是专注的积极意义,但由于目标抑制作用,在人们专注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了,所以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这是指人们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也叫“管窥视野” 或“隧道视野”,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最终使人陷入贫穷与忙碌之中。
二、贫穷与忙碌的形成机理分析
贫穷与忙碌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于人们存在稀缺,那稀缺又是如何造成人们贫穷与忙碌的哪?
一是稀缺使人们的带宽变窄,带宽变窄就是心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窄、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这样生活就变得举步为难起来,也就陷入了贫穷与忙碌。比如,穷人和富人对1元钱的价值评估是不一样的,穷人由于金钱稀缺的压力始终存于心中,挥之不去,也就是说金钱对穷人来说是稀缺的,从而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内化尺度,他们只会采用大脑中内化的衡量标准,而不再会凭借外界环境去判断1元钱的价值,可见穷人由于对金钱的稀缺,导致他们对1元钱价值判断的认知能力变窄,也就是说穷人在这方面的宽带变窄,宽带变窄导致更为贫穷与忙碌。再比如,一个普通人和一个成功人士相比,由于普通人在文化素质、眼界、生活工作环境、金钱、时间、人脉环境等等相对于成功者来说,都是稀缺的,所以普通人的带宽(心智能力和控制力)是窄的,普通人宽带变窄就意味着其失去更多的机会和不能抓住更重要的机会,这样就会导致其贫穷与忙碌。
二是稀缺增加了人们的带宽负担。稀缺迫使人们产生权衡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人们的大脑,成了人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这样就会产生决策难题。比如,一个对金钱稀缺的人在使用金钱的时候,他就会权衡,他要使这个钱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他就需要决策、权衡,甚至斤斤计较,不仅是一件事他会这样,而是只要他稀缺的,他都会注重得失,一切都需要权衡,而这种太多的权衡就会增加带宽负担,宽带负担的增加就会使人的宽带变窄,人的宽带变窄,就会失去更好的机会,终将会导致贫穷与忙碌。
三是在面临稀缺状况下,借用(如时间或金钱)长期来看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从而使人陷入“稀缺陷阱”。稀缺陷阱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状况,稀缺陷阱就如同“杂耍”,太多的最后关头让人持续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任务。比如,在时间稀缺的状况下,人们就会想到借用,借用时间就是将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暂时搁置,插队先去完成那些当下较紧急的事情,这样就忽视了未来,而且这种状态就像杂耍接东西一样,一直存在下去,永远稀缺、永远借用,陷入恶性循环、陷入一直紧张状态中、陷入稀缺陷阱,这种短视的借用将会导致更低的效率、耗费的将会更多,因被暂时搁置的事情需要以后重新启动,在匆忙的状态下完成。再比如,在金钱稀缺的状况下,如果你通过借用银行的钱来消费,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投资的情况下,这样,您将要付出利息,在你本来就不宽裕的情况下,在你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你将要付出的更多,终将陷入稀缺陷阱。
四是稀缺使人们无力规划未来。当人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的规划未来。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是有这样的特性,当资源有限的时候,总是把资源用于当前着急的重要的事情上,顾不上长远的事情与长远的规划。比如,金钱稀缺的人群中,买保险的人就少,相反买保险的多数是金钱不缺的人,所以说稀缺的人都短视,这种没能力按整体的长远的规划做事情的方式就会导致贫穷与忙碌。
三、我们如何从贫穷与忙碌走向富足
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穷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反过来,带宽负担会致使他们的智力进一步下降。那么,人们将如何摆脱贫穷与忙碌哪? 一是要创造并拥有余闲。拥有余闲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这里说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多余的副产品;拥有余闲是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因为余闲可以使人们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拥有余闲才可以对抗“救火陷阱”,救火陷阱就是人们只全神贯注于迫近的截止日期的事情,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会被人们所忽略,拥有余闲人们才可以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那么如何拥有余闲哪?如果排除先天外界因素,仅从个体出发,就是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因为人们的稀缺始于富足,人们的稀缺来自资源相对充裕阶段时所犯下的拖延、不积极等的各种错误。迫近截止日期的稀缺体验,起因于人们在充裕时采取的时间管理方式,人们在富足时往往想不到为将来留有余闲。另外,个人的计划安排不应过满,应轻松自如一些。所以,只要在富足时积累余闲,只要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是要拥有带宽。首先,要重视带宽(心智认识能力和控制执行力)的重要性,要不断增加带宽并要节约利用带宽。人们总是忽略带宽的重要性,当决定做某事时,人们会想到他们能利用的时间以及这件事需要花费的时间,但很少会想到他们的带宽,节约利用带宽也是对稀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要减轻人们的带宽负担。由于管窥心态导致许多重要的事情被忽略,由于事情的重要性,又不能放弃,诺能为这些易被忽略的重要事务找到一次性解决方案,就能减轻人们的许多心理负担,比如可以将警醒型行为转变为一次性行为(如办一张健身卡代替时刻警觉要健身)是减少带宽负担的有效方式。尽量快速处理掉需要处理的事情,不要让事情老压在心里,也是减轻带宽负担的重要方式。
三是要解决管窥问题。在解决了稀缺问题以后,管窥有时也会存在,如何解决哪?比如,可以通过外力将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小小的改变,如别人或秘书提醒,这样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之中,就能緩解管窥带来的不良后果。
四、稀缺理论的应用——扶贫公共政策的制定
关于扶贫脱贫攻坚的问题,政府在制定扶贫公共政策时,是否可以根据贫困产生的机理——稀缺产生的机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可以通过教育、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提供公共产品等手段以增加贫困人口的余闲,增加他们的带宽,减轻他们的带宽负担为手段去制定一些相关扶贫政策,这也许是一种更为根本性的深层次的全新的扶贫理念,从这个角度出发制定扶贫政策会更有效。
上述论述是从个体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摆脱贫穷与忙碌的机理,其实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去分析与考察贫穷与忙碌产生的机理,换个角度,从个体行为之外的外在环境角度,我们会发现造成贫困与忙碌的因素还很多,比如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社会制度、个体出生环境、个人素质等等都是贫困与忙碌的影响因素。另外,贫穷与忙碌,穷人与富人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现在穷人不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富人吗。
(作者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Sendhil Mullainathan)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尔德·沙菲尔( Elder Shafir)合著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以下简称 《稀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从心理认知和行为经济学角度解读贫困和稀缺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体和组织应对稀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从心里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形成机理,通过大量的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社会学实验、通过精彩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用一种全新的观点审视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贫穷与忙碌表面上看是因为缺金钱、缺时间,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是一种稀缺心态和能力的匮乏,在这种稀缺状态下,人们的心智容量、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导致了其习惯于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可能会改变您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它不仅对个人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且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一、问题引出——“稀缺”是贫穷與忙碌的根源
稀缺就是人们“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当这种稀缺“俘获”人们的大脑时,稀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畴,所以说佯装稀缺是很难达到正真稀缺的结果的,这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越缺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就会对什么越在意、越专注,这种在意、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就是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到一旁,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让我们做成平时很难做成的事情,这是专注的积极意义,但由于目标抑制作用,在人们专注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了,所以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这是指人们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也叫“管窥视野” 或“隧道视野”,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最终使人陷入贫穷与忙碌之中。
二、贫穷与忙碌的形成机理分析
贫穷与忙碌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于人们存在稀缺,那稀缺又是如何造成人们贫穷与忙碌的哪?
一是稀缺使人们的带宽变窄,带宽变窄就是心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窄、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这样生活就变得举步为难起来,也就陷入了贫穷与忙碌。比如,穷人和富人对1元钱的价值评估是不一样的,穷人由于金钱稀缺的压力始终存于心中,挥之不去,也就是说金钱对穷人来说是稀缺的,从而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内化尺度,他们只会采用大脑中内化的衡量标准,而不再会凭借外界环境去判断1元钱的价值,可见穷人由于对金钱的稀缺,导致他们对1元钱价值判断的认知能力变窄,也就是说穷人在这方面的宽带变窄,宽带变窄导致更为贫穷与忙碌。再比如,一个普通人和一个成功人士相比,由于普通人在文化素质、眼界、生活工作环境、金钱、时间、人脉环境等等相对于成功者来说,都是稀缺的,所以普通人的带宽(心智能力和控制力)是窄的,普通人宽带变窄就意味着其失去更多的机会和不能抓住更重要的机会,这样就会导致其贫穷与忙碌。
二是稀缺增加了人们的带宽负担。稀缺迫使人们产生权衡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人们的大脑,成了人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这样就会产生决策难题。比如,一个对金钱稀缺的人在使用金钱的时候,他就会权衡,他要使这个钱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他就需要决策、权衡,甚至斤斤计较,不仅是一件事他会这样,而是只要他稀缺的,他都会注重得失,一切都需要权衡,而这种太多的权衡就会增加带宽负担,宽带负担的增加就会使人的宽带变窄,人的宽带变窄,就会失去更好的机会,终将会导致贫穷与忙碌。
三是在面临稀缺状况下,借用(如时间或金钱)长期来看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从而使人陷入“稀缺陷阱”。稀缺陷阱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状况,稀缺陷阱就如同“杂耍”,太多的最后关头让人持续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任务。比如,在时间稀缺的状况下,人们就会想到借用,借用时间就是将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暂时搁置,插队先去完成那些当下较紧急的事情,这样就忽视了未来,而且这种状态就像杂耍接东西一样,一直存在下去,永远稀缺、永远借用,陷入恶性循环、陷入一直紧张状态中、陷入稀缺陷阱,这种短视的借用将会导致更低的效率、耗费的将会更多,因被暂时搁置的事情需要以后重新启动,在匆忙的状态下完成。再比如,在金钱稀缺的状况下,如果你通过借用银行的钱来消费,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投资的情况下,这样,您将要付出利息,在你本来就不宽裕的情况下,在你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你将要付出的更多,终将陷入稀缺陷阱。
四是稀缺使人们无力规划未来。当人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的规划未来。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是有这样的特性,当资源有限的时候,总是把资源用于当前着急的重要的事情上,顾不上长远的事情与长远的规划。比如,金钱稀缺的人群中,买保险的人就少,相反买保险的多数是金钱不缺的人,所以说稀缺的人都短视,这种没能力按整体的长远的规划做事情的方式就会导致贫穷与忙碌。
三、我们如何从贫穷与忙碌走向富足
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穷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反过来,带宽负担会致使他们的智力进一步下降。那么,人们将如何摆脱贫穷与忙碌哪? 一是要创造并拥有余闲。拥有余闲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这里说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多余的副产品;拥有余闲是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因为余闲可以使人们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拥有余闲才可以对抗“救火陷阱”,救火陷阱就是人们只全神贯注于迫近的截止日期的事情,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会被人们所忽略,拥有余闲人们才可以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那么如何拥有余闲哪?如果排除先天外界因素,仅从个体出发,就是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因为人们的稀缺始于富足,人们的稀缺来自资源相对充裕阶段时所犯下的拖延、不积极等的各种错误。迫近截止日期的稀缺体验,起因于人们在充裕时采取的时间管理方式,人们在富足时往往想不到为将来留有余闲。另外,个人的计划安排不应过满,应轻松自如一些。所以,只要在富足时积累余闲,只要规划和管理好自己的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是要拥有带宽。首先,要重视带宽(心智认识能力和控制执行力)的重要性,要不断增加带宽并要节约利用带宽。人们总是忽略带宽的重要性,当决定做某事时,人们会想到他们能利用的时间以及这件事需要花费的时间,但很少会想到他们的带宽,节约利用带宽也是对稀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要减轻人们的带宽负担。由于管窥心态导致许多重要的事情被忽略,由于事情的重要性,又不能放弃,诺能为这些易被忽略的重要事务找到一次性解决方案,就能减轻人们的许多心理负担,比如可以将警醒型行为转变为一次性行为(如办一张健身卡代替时刻警觉要健身)是减少带宽负担的有效方式。尽量快速处理掉需要处理的事情,不要让事情老压在心里,也是减轻带宽负担的重要方式。
三是要解决管窥问题。在解决了稀缺问题以后,管窥有时也会存在,如何解决哪?比如,可以通过外力将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小小的改变,如别人或秘书提醒,这样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之中,就能緩解管窥带来的不良后果。
四、稀缺理论的应用——扶贫公共政策的制定
关于扶贫脱贫攻坚的问题,政府在制定扶贫公共政策时,是否可以根据贫困产生的机理——稀缺产生的机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可以通过教育、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提供公共产品等手段以增加贫困人口的余闲,增加他们的带宽,减轻他们的带宽负担为手段去制定一些相关扶贫政策,这也许是一种更为根本性的深层次的全新的扶贫理念,从这个角度出发制定扶贫政策会更有效。
上述论述是从个体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摆脱贫穷与忙碌的机理,其实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去分析与考察贫穷与忙碌产生的机理,换个角度,从个体行为之外的外在环境角度,我们会发现造成贫困与忙碌的因素还很多,比如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社会制度、个体出生环境、个人素质等等都是贫困与忙碌的影响因素。另外,贫穷与忙碌,穷人与富人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现在穷人不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富人吗。
(作者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