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柳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回首高三这一年,何尝不是如此。这短短的三百余天,看似漫漫人生中的匆匆一瞬,却蕴含着百般滋味,每分每秒都有着它无尽的意义。
尚未踏入高三的门槛时,就常常听到过来人数说高三是如何如何的辛苦,如何如何的“压力山大”。耳濡目染,便对高三有了莫名的紧张和恐惧,仿佛那就是一个囚笼,一副枷锁,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可现在看到堆成一摞一摞的书本和试卷,却怎么也舍不得抛弃它们——没有愤恨到要烧书,也没有想到为了几张钞票将它们当废品处理。只要看到它们就能想起那段甘苦交织的时光,胸口涌起一种温热的感觉。就像面对着老友,有一种淡然的欣悦。
我对高三生活的第一个定义应该是甜美的。不少同学会喜欢随身携带各式口味的小糖果。学习间隙含上一粒,美其名曰是“苦中作乐”。于是每到下课时分,空气里就充满着淡淡的香甜的气息。当淡雅甜蜜的味道在口腔中弥漫开来的时候,因为做题而累趴下来的身体就能立刻重新恢复战斗力。吃糖对于高三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幸福,可以让你体验到平常无法感知的甜美,心情也会变得欢快起来。
唯有甜美就不是高三了,因为每个人的高三生活中一定掺和着苦涩。当然这种苦不似黄连,不像莲心,也不是苦瓜的那种清苦,现在想来更像是黑咖啡。苦是苦,却有着一种泛香的余味,在唇齿间缠绕回旋,弥久不散,让人久久回味。
到了高三这个特殊时期,你原先以为自己无法承受的辛苦和疲惫,都会因为习惯而变得简单且充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变成了做试卷的机器,只是你的生活变得极其富有规律,仿佛变成了一个钟表人,每时每刻都有固定的事情要去完成。人生任何一个时段都不会像这个时期那样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为前程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是一种把未来紧紧攥在手里想努力拼一把的盛大激情。即使讲义像雪花一样散落在课桌的每个角落,也不过是私下里小声抱怨两句,然后依然会郑重地拿起笔,写下一排排汉字、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几行英文。几乎没有人会因为那庞大的数量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去胡写乱画。每写完一份,心里似乎就会增添一份微妙的安全感。我们应当讲求方法和质量,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题海战术未尝不是一种对付高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超过苦涩的,那便是泪水。高三原本就是一场夹杂着泪水的盛宴。当压力无法纾解,郁结于胸的时候,当痛苦难以倾诉,令人黯然神伤的时候,大哭一场并不丢脸。虽然许多事情旁人听起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小纠结,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不屑一顾,然而人生是自己的,哭和笑的权利与生俱来,没有人可以剥夺。考试惨淡,情场失意,师长批评,父母训斥,心情憋屈……那些或是肤浅,或是凝重的因子会像金字塔的基砖一样一块一块地码起来,会一时间使你的高三生活弥漫着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气息。我偶尔也会把头埋在被子里,无声地濡湿一片被褥,然后又像没事人一样,一边用面巾纸擤着鼻涕,一边继续做着没做完的事——这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我们常常用沉默,甚至用笑脸去伪装真实的情感——为了坚强,为了不让所爱的人担心,为了保持那种永不熄灭的热情。但这样憋久了会内伤,而让自己心情转晴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过这一种——流泪,对我而言,最为快捷。
还记得6月的时候栀子花开了,街市上开始出现挑着两篮花香沿途叫卖的花农。那种味道经久不散,一如我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高三时光,却留给我十分清晰而温馨的记忆。记得亲爱的晓红像母亲一样温和而又不失严厉,她唇角上总是泛着笑意,有着阳光的味道;也记得冷幽默的蕴青,讲解数学题时冷不丁冒出一句俏皮话,能让我们茶余饭后回味良久;更记得多才的进斌,讲起典故洋洋洒洒,幽默诙谐,他的认真负责催生了根根白发,却是最令人感动的风景。还有汉金讲课时的神采飞扬和步琴分析试卷时的细致入微,都烙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每每忆起,都是别有一番滋味。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我们曾经都不敢直呼其名,只称为老师,但在心里,却更愿意把他们当作一个个朋友,感激他们的不抛弃不放弃造就了一批批成功的学子……
俱往矣。现在身在高中与大学之间的短暂的真空中,常常会有一种处于太空之中的失重感和无归属感。有时闭起双眼,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高三岁月——在斜阳余晖中似乎又看到了同学们伏案疾书的背影,在夏日蝉鸣中似乎又听到了大家读书讨论的声音,晚餐时蓦然记起同学们分食黄瓜和樱桃的场景,甚至还能隐约嗅到晚餐过后教室里那混合着干脆面调料味道的空气……
那段历久弥新的青春年华,那段韵味悠长的如歌岁月,将永驻我心……
【注】作者史琳琳,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3届高中毕业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尚未踏入高三的门槛时,就常常听到过来人数说高三是如何如何的辛苦,如何如何的“压力山大”。耳濡目染,便对高三有了莫名的紧张和恐惧,仿佛那就是一个囚笼,一副枷锁,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可现在看到堆成一摞一摞的书本和试卷,却怎么也舍不得抛弃它们——没有愤恨到要烧书,也没有想到为了几张钞票将它们当废品处理。只要看到它们就能想起那段甘苦交织的时光,胸口涌起一种温热的感觉。就像面对着老友,有一种淡然的欣悦。
我对高三生活的第一个定义应该是甜美的。不少同学会喜欢随身携带各式口味的小糖果。学习间隙含上一粒,美其名曰是“苦中作乐”。于是每到下课时分,空气里就充满着淡淡的香甜的气息。当淡雅甜蜜的味道在口腔中弥漫开来的时候,因为做题而累趴下来的身体就能立刻重新恢复战斗力。吃糖对于高三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幸福,可以让你体验到平常无法感知的甜美,心情也会变得欢快起来。
唯有甜美就不是高三了,因为每个人的高三生活中一定掺和着苦涩。当然这种苦不似黄连,不像莲心,也不是苦瓜的那种清苦,现在想来更像是黑咖啡。苦是苦,却有着一种泛香的余味,在唇齿间缠绕回旋,弥久不散,让人久久回味。
到了高三这个特殊时期,你原先以为自己无法承受的辛苦和疲惫,都会因为习惯而变得简单且充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变成了做试卷的机器,只是你的生活变得极其富有规律,仿佛变成了一个钟表人,每时每刻都有固定的事情要去完成。人生任何一个时段都不会像这个时期那样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为前程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是一种把未来紧紧攥在手里想努力拼一把的盛大激情。即使讲义像雪花一样散落在课桌的每个角落,也不过是私下里小声抱怨两句,然后依然会郑重地拿起笔,写下一排排汉字、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几行英文。几乎没有人会因为那庞大的数量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去胡写乱画。每写完一份,心里似乎就会增添一份微妙的安全感。我们应当讲求方法和质量,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题海战术未尝不是一种对付高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超过苦涩的,那便是泪水。高三原本就是一场夹杂着泪水的盛宴。当压力无法纾解,郁结于胸的时候,当痛苦难以倾诉,令人黯然神伤的时候,大哭一场并不丢脸。虽然许多事情旁人听起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小纠结,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不屑一顾,然而人生是自己的,哭和笑的权利与生俱来,没有人可以剥夺。考试惨淡,情场失意,师长批评,父母训斥,心情憋屈……那些或是肤浅,或是凝重的因子会像金字塔的基砖一样一块一块地码起来,会一时间使你的高三生活弥漫着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气息。我偶尔也会把头埋在被子里,无声地濡湿一片被褥,然后又像没事人一样,一边用面巾纸擤着鼻涕,一边继续做着没做完的事——这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我们常常用沉默,甚至用笑脸去伪装真实的情感——为了坚强,为了不让所爱的人担心,为了保持那种永不熄灭的热情。但这样憋久了会内伤,而让自己心情转晴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过这一种——流泪,对我而言,最为快捷。
还记得6月的时候栀子花开了,街市上开始出现挑着两篮花香沿途叫卖的花农。那种味道经久不散,一如我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高三时光,却留给我十分清晰而温馨的记忆。记得亲爱的晓红像母亲一样温和而又不失严厉,她唇角上总是泛着笑意,有着阳光的味道;也记得冷幽默的蕴青,讲解数学题时冷不丁冒出一句俏皮话,能让我们茶余饭后回味良久;更记得多才的进斌,讲起典故洋洋洒洒,幽默诙谐,他的认真负责催生了根根白发,却是最令人感动的风景。还有汉金讲课时的神采飞扬和步琴分析试卷时的细致入微,都烙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每每忆起,都是别有一番滋味。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我们曾经都不敢直呼其名,只称为老师,但在心里,却更愿意把他们当作一个个朋友,感激他们的不抛弃不放弃造就了一批批成功的学子……
俱往矣。现在身在高中与大学之间的短暂的真空中,常常会有一种处于太空之中的失重感和无归属感。有时闭起双眼,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高三岁月——在斜阳余晖中似乎又看到了同学们伏案疾书的背影,在夏日蝉鸣中似乎又听到了大家读书讨论的声音,晚餐时蓦然记起同学们分食黄瓜和樱桃的场景,甚至还能隐约嗅到晚餐过后教室里那混合着干脆面调料味道的空气……
那段历久弥新的青春年华,那段韵味悠长的如歌岁月,将永驻我心……
【注】作者史琳琳,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3届高中毕业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