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苏州市吴江区40岁以上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与血清钙(Ca)磷(P)代谢、维生素D及骨代谢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3—7月吴江区社区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调查数据。采取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进行腰椎正位(L1-4和L2-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骨)BMD的测定。结果:本调查对象217例中男8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7.03±10.43)岁。各部位BMD水平男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P、碱性磷酸酶(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在各部位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羟基维生素D[25(OH)D3]仅在大转子BMD、全髋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性别、年龄、BMI后,Ca、25(OH)D3在各部位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P与L1-4、L2-4 BMD仅在0.05水平上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是BMD的危险因素,BMI与各部位BMD呈正相关(均β>0,P<0.05),P与股骨颈(β=-0.158)、大转子(β=-0.158)、全髋(β=-0.158)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吴江区40岁以上人群BMD与相关血生化、骨代谢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P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BMD呈负相关,PINP与各部位BMD值均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