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音乐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音乐教师的历史使命与重要责任。本文试图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想象力以及创设真切体验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创造力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教育改革
高校的音乐教学目标在新的时期应该积极转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高校的教育应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第一任务。而音乐教育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全方位的,它可以陶冶性情、寓德于乐、健脑益智。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高校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想象力
艺术教育教学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音乐的形象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和创造、鉴赏和评价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发散性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抽象逻辑思维,它是一种带有生动形象或直觉性的认识活动,其结果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新形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是借助词语来进行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其结果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音乐做媒介,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这种特殊形式的思维即想象,笔者认为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极佳途径。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因而它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又不像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音乐语言――人类的第二语言具有非语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报怨音乐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因此要充分启发学生给你的想象力,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音乐艺术欣赏、演唱、演奏的过程中才会使想象展开翅膀。想象不仅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创造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人的整个精神生活也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因为想象力是人的智力机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想象力的发展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是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积累的重要条件之一。总之,高校的音乐教学必须让学生懂得,挖掘自己发散性的有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重要的能,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真切体验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创造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在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时,我给同学们放了舞台演出录像,大家一边欣赏雄浑豪放的演唱一边看演员刚正威武的表演,即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美,同时通过视觉感受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反映这样的音乐课即轻松愉快又收获很多。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画面来创造一个联想的空间,比简单地讲解更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加深对作品理解。笔者试图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
(一)采用合作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陶行知说过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他们只会墨守成规。只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朋友,注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的心灵火花。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是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目标的培养,将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废除这种教师的一家之言的作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二)让学生体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人具有表现的欲望,人的个性通过表现而外露,表现又会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的发展带来了所有的情感、思维、理解等重要心理能力的成熟。在表演性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充分的自我实践与多种感官的并用,对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健全具有很大的作用,经常举办学校文娱晚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开展多种音乐技能、技巧比赛,给学生充分提供自我表现的天地,以达到认识自我价值,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个歌曲时,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笔者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领唱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已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让喜好舞蹈的同学围着声乐学生形成半圈,其他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敲击节奏型,老师则扮演领头羊,指挥、调动大家的演唱积极性。
总之,学生积极参与的表演性音乐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感官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能在精神上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它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开朗的性格和与人友好相处、默契配合的能力,有力的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更好地投身社会生活与社会劳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创造性学习,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尝试新的与时俱进的新时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教学,开展创造性活动。具体来讲,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启发学生通过的音乐知识的回忆进行独立创作,其中包括填词与谱曲的创作。同时鼓励学生对部分主题、乐句或乐段进行创作当然,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地进行。还可以积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演来进行创造性学习,结合自己的乐理知识、审美体验、人生感悟等,对原有音乐作品进行重新创作。
总之,高校音乐课是对人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的课程,同时也是人类素质提升与素养教育的重要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全面发展、人格塑造、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社会转型时期复合型、应用型、精英型的重要前提,对高校的音乐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改革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奇.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件资料2012(05)
[2]张明祥.新课改背景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06)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创新能力;教育改革
高校的音乐教学目标在新的时期应该积极转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高校的教育应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第一任务。而音乐教育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全方位的,它可以陶冶性情、寓德于乐、健脑益智。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高校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想象力
艺术教育教学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的,音乐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音乐的形象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和创造、鉴赏和评价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达到对音乐的准确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发散性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抽象逻辑思维,它是一种带有生动形象或直觉性的认识活动,其结果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新形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是借助词语来进行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其结果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音乐做媒介,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这种特殊形式的思维即想象,笔者认为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极佳途径。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因而它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又不像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音乐语言――人类的第二语言具有非语义的特点。因此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难免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报怨音乐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因此要充分启发学生给你的想象力,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音乐艺术欣赏、演唱、演奏的过程中才会使想象展开翅膀。想象不仅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创造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人的整个精神生活也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因为想象力是人的智力机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想象力的发展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是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积累的重要条件之一。总之,高校的音乐教学必须让学生懂得,挖掘自己发散性的有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重要的能,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真切体验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创造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在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时,我给同学们放了舞台演出录像,大家一边欣赏雄浑豪放的演唱一边看演员刚正威武的表演,即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美,同时通过视觉感受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反映这样的音乐课即轻松愉快又收获很多。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画面来创造一个联想的空间,比简单地讲解更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加深对作品理解。笔者试图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
(一)采用合作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陶行知说过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老师问学生,而少有学生问老师,如此以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他们只会墨守成规。只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做学生的朋友,注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的心灵火花。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是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目标的培养,将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废除这种教师的一家之言的作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二)让学生体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人具有表现的欲望,人的个性通过表现而外露,表现又会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的发展带来了所有的情感、思维、理解等重要心理能力的成熟。在表演性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充分的自我实践与多种感官的并用,对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健全具有很大的作用,经常举办学校文娱晚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开展多种音乐技能、技巧比赛,给学生充分提供自我表现的天地,以达到认识自我价值,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学习某个歌曲时,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笔者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领唱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已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让喜好舞蹈的同学围着声乐学生形成半圈,其他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敲击节奏型,老师则扮演领头羊,指挥、调动大家的演唱积极性。
总之,学生积极参与的表演性音乐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感官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能在精神上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它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开朗的性格和与人友好相处、默契配合的能力,有力的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更好地投身社会生活与社会劳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创造性学习,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尝试新的与时俱进的新时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教学,开展创造性活动。具体来讲,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启发学生通过的音乐知识的回忆进行独立创作,其中包括填词与谱曲的创作。同时鼓励学生对部分主题、乐句或乐段进行创作当然,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地进行。还可以积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演来进行创造性学习,结合自己的乐理知识、审美体验、人生感悟等,对原有音乐作品进行重新创作。
总之,高校音乐课是对人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的课程,同时也是人类素质提升与素养教育的重要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全面发展、人格塑造、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社会转型时期复合型、应用型、精英型的重要前提,对高校的音乐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改革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奇.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件资料2012(05)
[2]张明祥.新课改背景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