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历时十余年,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走进新课程,从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解放出来,许多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困惑多多,举步维艰。“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股原野的自然之风,冲出了雾霾,没有酸气,没有迂气,有的只是课堂鲜活的灵动,有的只是品味语文内涵的欣喜。只要不盲目照搬,针对学生实际,模仿学习借鉴,将大大活跃我们的“有效课堂”。
[主题词]杜郎口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 实践点滴
新课程改革已历时十余年,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走进新课程,从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解放出来,许多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困惑多多,举步维艰。不久前,本人有幸观摩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巡回展,可谓大开眼界,启发多多。可以说“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股原野的自然之风,冲出了雾霾,没有酸气,没有迂气,有的只是课堂鲜活的灵动,有的只是品味语文内涵的欣喜。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觉而又主动、积极而富有弹性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快乐参与、合作探究、自信成长。现将我的教学实践、收获点滴,列举如下:
一、“杜郎口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A、“拓”“究”“思”“悟”的备课原则 “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各个层次的知识点落实得很到位,学生是在吃透教材,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文本拓展、方法探究、情感升华以及写法的迁移创新。每堂课都有亮点展示,每节课都有写作训练目标,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我们所看的乱哄哄的表象。
B、落实学生知识的措施 最大特色是学生的三大笔记本:预习笔记(双色的)、纠正本、读书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是要保留三年的,有学生检查的签名,教师检查,还有学校质检组的检查。可见其督促措施的到位。
C、学生课堂良好习惯的形成 虽然看学生乱糟糟的,闹哄哄的,可是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可以看出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如字词的音形义的落实,开始上课的时候,走进教室,你就会发现座位是空的,学生在相应的黑板上或注音或释义或纠正,教师在巡堂,不时的在黑板上归纳情况,无论教师与学生都那么的认真。不难看出这样的默契是经过一番训练和培养而形成的。我们看到学生在拓展的环节里读、说、评都那么的信手拈来,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表演,让我们都在怀疑他们是不是在作秀,其实他们都是经过慢慢训练而形成的良好习惯。
二、在课堂中实践杜郎口的语文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堂气氛热情洋溢、学生思维纵横驰骋、师生合作默契得法。一扫常规课堂的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尖子生展示的格局。
分小组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差生结合,形成一个小集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优生带动差生,学生群策群力、争先恐后,学习兴趣浓厚。打破了以往课堂的“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这是一个富有勃勃生机的课堂。
比如,在《海燕》朗读训练“初读—读准读顺”学习环节中,我这样引导:
a.学生先听朗读示范,请大家边听边发挥想象:看看诗中描绘了几个场景,哪些形象?
b.学生自由诵读。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有感情。
给予方法指导,如第一段,读第一句,要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风”是主语,应该强调,需重读,应拖音。这样读,一是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二是为了渲染沙皇反动势力在聚集力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表现海燕形象时,“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重读“高傲”,以突现海燕敏捷的动作、矫健的姿态。整个这一小节的基调是先缓慢后加快,先低抑后昂扬。
c.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平时不爱开口、羞于开口的学生也能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展示,而不再是个别朗读高手的个人表演了。
2、教学活动中,实践“拓”和“移”。
如我对《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之一【创意说明】采用板块式教学──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激情诵读,体会语言情感;细心研读,感悟文本;迁移拓展,摹写赛写。【教学步骤】……
四、细心研读,感悟文本 精读6~9段,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描写眼睛的角度。[讨论归纳: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作者是如何刻画眼睛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自由解读,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
(3)合作探究:a、读课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b、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明确:⑴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五、延伸训练: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实践后的反思
像我们这样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初中学生,课堂有效的进行知识学法的“拓展”和写法的“迁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知识面不广,阅读面窄,学生不善于观察社会、生活,不善于关注时事,情感价值观、道德素养不高,单靠思想政治课堂和班主任的教导来提高,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能循序渐进的引导、拓展和感悟文本知识、情感,不仅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提炼,他们的思想、意志、情感、品味、人生观、价值观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他们的写作也会在这些点滴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杜郎口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盲目照搬,模仿学习中也有困惑和苦恼,但只要是能给我们启迪并受用的东西,针对学生实际,模仿学习借鉴,取其之长来补我们之不足,将大大活跃我们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谢金国《有效课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解读》天津教育出版社
[2]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
[3]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4] 教育资源网络平台“践杜郎口语文教学模式之体会”有关文章
[主题词]杜郎口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 实践点滴
新课程改革已历时十余年,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走进新课程,从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解放出来,许多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困惑多多,举步维艰。不久前,本人有幸观摩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巡回展,可谓大开眼界,启发多多。可以说“杜郎口教学模式”有一股原野的自然之风,冲出了雾霾,没有酸气,没有迂气,有的只是课堂鲜活的灵动,有的只是品味语文内涵的欣喜。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觉而又主动、积极而富有弹性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快乐参与、合作探究、自信成长。现将我的教学实践、收获点滴,列举如下:
一、“杜郎口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A、“拓”“究”“思”“悟”的备课原则 “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各个层次的知识点落实得很到位,学生是在吃透教材,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文本拓展、方法探究、情感升华以及写法的迁移创新。每堂课都有亮点展示,每节课都有写作训练目标,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我们所看的乱哄哄的表象。
B、落实学生知识的措施 最大特色是学生的三大笔记本:预习笔记(双色的)、纠正本、读书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是要保留三年的,有学生检查的签名,教师检查,还有学校质检组的检查。可见其督促措施的到位。
C、学生课堂良好习惯的形成 虽然看学生乱糟糟的,闹哄哄的,可是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可以看出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如字词的音形义的落实,开始上课的时候,走进教室,你就会发现座位是空的,学生在相应的黑板上或注音或释义或纠正,教师在巡堂,不时的在黑板上归纳情况,无论教师与学生都那么的认真。不难看出这样的默契是经过一番训练和培养而形成的。我们看到学生在拓展的环节里读、说、评都那么的信手拈来,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表演,让我们都在怀疑他们是不是在作秀,其实他们都是经过慢慢训练而形成的良好习惯。
二、在课堂中实践杜郎口的语文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堂气氛热情洋溢、学生思维纵横驰骋、师生合作默契得法。一扫常规课堂的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尖子生展示的格局。
分小组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差生结合,形成一个小集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优生带动差生,学生群策群力、争先恐后,学习兴趣浓厚。打破了以往课堂的“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这是一个富有勃勃生机的课堂。
比如,在《海燕》朗读训练“初读—读准读顺”学习环节中,我这样引导:
a.学生先听朗读示范,请大家边听边发挥想象:看看诗中描绘了几个场景,哪些形象?
b.学生自由诵读。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有感情。
给予方法指导,如第一段,读第一句,要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风”是主语,应该强调,需重读,应拖音。这样读,一是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二是为了渲染沙皇反动势力在聚集力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表现海燕形象时,“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重读“高傲”,以突现海燕敏捷的动作、矫健的姿态。整个这一小节的基调是先缓慢后加快,先低抑后昂扬。
c.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平时不爱开口、羞于开口的学生也能在小组内进行朗读展示,而不再是个别朗读高手的个人表演了。
2、教学活动中,实践“拓”和“移”。
如我对《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之一【创意说明】采用板块式教学──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激情诵读,体会语言情感;细心研读,感悟文本;迁移拓展,摹写赛写。【教学步骤】……
四、细心研读,感悟文本 精读6~9段,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描写眼睛的角度。[讨论归纳: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作者是如何刻画眼睛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自由解读,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
(3)合作探究:a、读课文,说一说作者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b、如何理解作者重点描写眼睛的用意?
[明确:⑴欲扬先抑,突出眼睛的威力,这样描写使人物形神皆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五、延伸训练:仔细观察自己,用100~150字写一幅自画像,只写头部,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适当运用比喻和夸张,写作时不署名,不注明性别,写好后交给老师,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实践后的反思
像我们这样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初中学生,课堂有效的进行知识学法的“拓展”和写法的“迁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知识面不广,阅读面窄,学生不善于观察社会、生活,不善于关注时事,情感价值观、道德素养不高,单靠思想政治课堂和班主任的教导来提高,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能循序渐进的引导、拓展和感悟文本知识、情感,不仅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和提炼,他们的思想、意志、情感、品味、人生观、价值观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他们的写作也会在这些点滴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杜郎口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盲目照搬,模仿学习中也有困惑和苦恼,但只要是能给我们启迪并受用的东西,针对学生实际,模仿学习借鉴,取其之长来补我们之不足,将大大活跃我们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谢金国《有效课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解读》天津教育出版社
[2]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
[3]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4] 教育资源网络平台“践杜郎口语文教学模式之体会”有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