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数学新课程改革,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学设备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遵循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适时启动适应时代的教学模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实验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验收益也是值得总结的。
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优化整合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是呆板的、单调的,教师虽力量耗尽,也未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进入课堂,给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使传统教学面临极大挑战。显然,依靠信息技术来服务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不能完全地以现代手段代替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虽有缺陷,但传统的讲授、演示、练习等方法至今仍应提倡,某些概念、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只用三言两语就讲得清清楚楚并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这是现代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其简单易行也是现代技术所不可企及的。再者,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和适当的讲授,再好的设备和技术也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经验表明,最成功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把传统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
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变革
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的,数学教学应当充分地为学生服务。有了现代技术后,如果只是单纯采用投影辅助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还是停留在看看大屏幕听听教师讲课的话,那么这样的模式实质上也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还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数学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彻底改革教师与学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探讨数学知识的“居高临下”师生关系。只有利用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作用,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自行选择教师设定范围内的学习内容,自己调整学习进度。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可以利用系统的广播功能完成集体授课,又可利用“点对点”的操作实现个别指导与平等的交流讨论。这样,由传统的教师唱“主角”变成了以讨论操作、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协作解惑的方式,这无疑是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
三、实现学习过程的生动高效
“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课堂缺乏生机,单纯的“复习知识——传授新知——巩固练习”三步曲基本模式,教学效果只会是事倍功半。依靠信息技术的现代数学课堂,可以发挥计算机强而大的功能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高效。利用计算机可以设计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如设计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数学情景动画、知识游戏、竞赛活动等,将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和数学知识有机地编排在一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持续的渴求状态中学习到他们需要的数学知识。
当然,在设计教学软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启发性”原则,不能只展现现成的数学结论,而应着力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活动,善于提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数学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四、实现学习环境的全体优越
要让全体学生都学好数学,教师应设法创造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环境,为所有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数学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数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并不断发展个性。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异,运用计算机辅助的教学就应体现教学“个别化”,在使教学环境适合大多数学生要求的同时,又为优等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和条件,体现学习环境的全体优越。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合理选择个别化教学、小组交互教学或班级集体教学就能做到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能力差异的问题。
五、实现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这一要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目标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数学学习本身来说,数学能力直接参与其中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同时,它又是在数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通过对它们的运用,并与以往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亲身经历运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有利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
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可以说是与数学问题同时产生的问题是将条件简单化的实际问题的模拟。所以,不仅要组织好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将一般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计算机设计、安排与实践情景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索现实生活问题,在活动中使用和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校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用信息技术创设应用情景,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积累生活实践。这样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对学习本节课内容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计算机有能力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图形、文字和数字信息。有计算机辅助的教学可直接增加学习过程的学习量和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更有价值的是: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现代技术,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去调用信息资源、处理信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创造精神。另外,这种符合认知规律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因自主参与、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而不断地强化了主体精神、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必然会有积极性,加快了学习进程,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这都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学设备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遵循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适时启动适应时代的教学模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实验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验收益也是值得总结的。
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优化整合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是呆板的、单调的,教师虽力量耗尽,也未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进入课堂,给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使传统教学面临极大挑战。显然,依靠信息技术来服务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不能完全地以现代手段代替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虽有缺陷,但传统的讲授、演示、练习等方法至今仍应提倡,某些概念、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只用三言两语就讲得清清楚楚并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这是现代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其简单易行也是现代技术所不可企及的。再者,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和适当的讲授,再好的设备和技术也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经验表明,最成功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把传统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
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变革
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的,数学教学应当充分地为学生服务。有了现代技术后,如果只是单纯采用投影辅助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还是停留在看看大屏幕听听教师讲课的话,那么这样的模式实质上也只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还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数学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彻底改革教师与学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探讨数学知识的“居高临下”师生关系。只有利用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作用,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自行选择教师设定范围内的学习内容,自己调整学习进度。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可以利用系统的广播功能完成集体授课,又可利用“点对点”的操作实现个别指导与平等的交流讨论。这样,由传统的教师唱“主角”变成了以讨论操作、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协作解惑的方式,这无疑是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
三、实现学习过程的生动高效
“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课堂缺乏生机,单纯的“复习知识——传授新知——巩固练习”三步曲基本模式,教学效果只会是事倍功半。依靠信息技术的现代数学课堂,可以发挥计算机强而大的功能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生动高效。利用计算机可以设计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如设计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数学情景动画、知识游戏、竞赛活动等,将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和数学知识有机地编排在一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持续的渴求状态中学习到他们需要的数学知识。
当然,在设计教学软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启发性”原则,不能只展现现成的数学结论,而应着力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活动,善于提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数学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四、实现学习环境的全体优越
要让全体学生都学好数学,教师应设法创造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环境,为所有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数学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数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并不断发展个性。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异,运用计算机辅助的教学就应体现教学“个别化”,在使教学环境适合大多数学生要求的同时,又为优等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和条件,体现学习环境的全体优越。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合理选择个别化教学、小组交互教学或班级集体教学就能做到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能力差异的问题。
五、实现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这一要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目标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数学学习本身来说,数学能力直接参与其中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同时,它又是在数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通过对它们的运用,并与以往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亲身经历运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有利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
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可以说是与数学问题同时产生的问题是将条件简单化的实际问题的模拟。所以,不仅要组织好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将一般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计算机设计、安排与实践情景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索现实生活问题,在活动中使用和应用数学,感受数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校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用信息技术创设应用情景,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积累生活实践。这样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对学习本节课内容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计算机有能力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图形、文字和数字信息。有计算机辅助的教学可直接增加学习过程的学习量和知识量,提高学习效率。更有价值的是: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现代技术,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去调用信息资源、处理信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创造精神。另外,这种符合认知规律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因自主参与、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而不断地强化了主体精神、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必然会有积极性,加快了学习进程,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这都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