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apple1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高等教育创新的内容谈起,分析阻碍当今高等教育创新的相关因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胡伟莉(1969- ),女,湖北麻城人,武汉理工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学籍管理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湖北武汉430070)陈(1979-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和高等教育管理。(湖北武汉43008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151-01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要让人民满意,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旋律。《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要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它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第二层次包括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即具有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将专业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创新实践的能力。第三层次是创新方法和创新计划,即应具有获得、处理信息与善于捕捉灵感的技能,以及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等能力。为了完成高等教育目标,培养创新人才,高等院校必须进行高等教育创新。
  
  一、阻碍高等教育创新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和文化束缚了高等教育创新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但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至今,十年的壮大和发展,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阶段。大众化高等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才的评价也由过去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向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估。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的就业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与传统观念产生强烈冲撞,给高校也带来极大冲击,很多高校未能完全接受,因此阻碍其创新发展。另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求稳、趋同的民族心理和大一统的教育方法的影响,高校学生养成了听话的习惯,在家听父母的,在校听老师的,在单位听领导的,这种思想让他们逃避创新、害怕创新。
  (二)高等教育教学体制的缺陷束缚了高等教育创新
  首先,专业设置缺乏时效性,不能按照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更新相关专业,很多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其次,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我国高校推行了学分制,它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生所修学分为衡量学业完成标准、学生享有较大学习自主权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给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教师、毕业年限等自由。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分制仍是学年制下的学分制,课程的学习大部分是必修的,学生学习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这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三)教学科研管理中的缺陷束缚高等教育创新
  尽管各高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并没有量化的考核指标,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教学行为被模式化、程序化,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地学习,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被抹杀。同时,科研是衡量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部分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的课堂讲授,鼓励教师将精力集中于课前准备,忽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未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实践、研究和开发,使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前瞻性。还有一些高校用制度化形式对教师提出科研要求,如要求每年完成多少科研工作量,完成不了直接影响经济收入,这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积极性,但多数教师进行科研仅仅是为了经济收入和职称评定,要想让他们在科研中创新也就成为一种奢望。
  
  二、促进高等教育创新的措施
  
  (一)高等教育的主体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体包括高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高校作为创新教育的原动力,应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及行管人员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培育创新理念,并做好配套体制改革;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前线人员,他们更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创新教育的对象,应改变传统观念,在学校和教师的支持下,不断突破自己的传统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二)优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1.更新专业设置、调整培养计划、开设课程超市。高校专业设置应以专业岗位为导向,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创立社会需要、实用性强的岗位,使学生能清晰了解专业的适用性,自主选择专业,并谋求专业上的创新和突破。同时高校应进一步降低课内总学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减少必修课的比重,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并保证开设高质量和相当数量的选修课。在课程的选择上引入“课程超市”,在超市中开设任选课超市和公选课超市,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培养他们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为创新奠定基础。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完善学籍管理制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性。高校应进一步放宽转专业和转学的限制,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并向学生实行双专业、双学位辅修制度,完善选课制度,改革排课方法,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的课程选择。同时实行弹性学制,只要学生完成既定的学分,在校的时间可缩短或延长。
  3.实行学分绩点制,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但选课制只能解决个人兴趣和特长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学生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在高校中引入学分绩点制,绩点制是以课程绩点来反映学生各门课的学习质量,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和基本专业技能达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考核难度,使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考试,同时,从总体教学质量上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学得好的课程绩点来弥补学得差的课程绩点,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目的。
  (三)推进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创新,激发学生创造力
  1.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首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应由传统的授业解惑者转变为设疑导创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把更多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其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协作。高等教育创新要求师生关系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权威型关系要求学生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教师和书本是绝对权威。在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创造分享和沟通的机会。同时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和学生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习惯。最后,针对教师的创新教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高校可以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突破和创新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与他们的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同时提供更多深造晋升的机会。而对于那些十年用一本教案、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年终考核也应大打折扣。
  2.高等教育科研管理创新。首先,高校应给教师充分的时间投入科研,提高科研水平,并为他们从事教改、科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不应过多限制、干涉或要求教师按某种模式行事。只有通过科研,教师才能掌握学科前沿最新成果及其动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其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向教师介绍科研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专家做讲座和指导教师科研创办学术刊物等。
  
  三、结语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高校单独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初级、中级教育的配合,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王辉.高等教育创新对高校教师新的要求[J].集团经济研究,2005(20).
  [3]徐振龙.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机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高校扩招,尤其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都极为可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另外,如今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流行音乐鉴赏课的作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流行音乐鉴赏课中培养高职学生技能素质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
逃课作为一种大学生学习失范的行为,已引起高校和教育主观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逃课现象予以适度矫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解决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
[摘要]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文化课,在教学中应全面落实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并力求做到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既要满足准备直接就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又要帮助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做好准备。文章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基础教学 语文  [作者简介]刘胜利(1967- ),男,北京人,北京市顺
[摘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贯彻愉快教学法,在七个方面进行努力,能够使该课的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完成它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概论”课 愉快教学法  [作者简介]杨序石(1963- ),男,侗族,湖南新晃人,怀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湖南怀化41800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傅厚暾,男,1949年生,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湖北地区唯一的委员,中文核心期刊《色谱》审稿人。
目的:规范和完善图像分析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质量控制体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本课题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死亡时间的实验方法,对在人体材料的选择、实验试剂选择、
约取优质稿件,可以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提高科技期刊的竞争力。期刊编委会、专业学术会议及论坛等各类会议是科技期刊约取稿件的理想场所。针对不同的会议,采取不同的约稿策略和
从Y系列材料出发介绍了Bi4Ti3O12材料的基本性质,阐述了Sol-Gel法制备Bi4Ti3O12薄膜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介绍了以Bi4Ti3O12薄膜为核心的铁电存储器.
文章分析了我国专业学位发展和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现状,并从培养目标、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导师队伍等五个方面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