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f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性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隐性教育内涵、特点及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高职院校隐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改革创新显性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实施积极的隐性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隐性教育 文化素质 路径
  [作者简介]周国耀(1958- ),男,黑龙江肇东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学。(海南 海口 571127)米娟(1988- ),女,四川巴中人,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与政策。(四川 成都 610068)
  [课题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基于隐性教育路径的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QJZ125001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075-03
  近年来,我国教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导致学生文化素质下降的情况已经引起广大教师乃至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而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的培养现状也成为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由此,探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除了常规性的显性教育外,隐性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一些高职教育工作者开始从新的视角研究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互补的意义,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开展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特点及研究现状
  1.隐性教育和隐性文化的内涵。隐性教育的概念自杰克逊1968年提出之后,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研究领域,也为近距离、更有效地开展素质研究指明了方向。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得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和过程”。这一种活动方式和过程,将原本静态的校园物质和校园精神有机融合,成为熏陶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
  根据教育行为的观点,把学校对学生习得隐性文化的过程叫隐性教育。隐性教育使受教育者的信仰系统、价值观点、思维模式、情感气质、意志品格等逐渐产生变化,并按照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转变,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认知形态,当这种认知形态成为一个群体的共同特征后,就形成了隐性文化。
  2.隐性教育的特点。根据隐性教育的概念,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其特点。结合泰勒的目标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特点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目的的浅隐性。隐性教育的目的是要摒除消极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主张为受教育者创设一种情境氛围,巧妙地将教育目的浅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环节中,让其自然愉悦地接受隐性教育,最终提高人文修养。
  第二,教育内容的非学科性。隐性教育不像显性教育那样有明确、系统的学科知识,它的内容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注重将思想、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逐渐影响学生的价值和判断。
  第三,教育过程的隐蔽性。隐性教育是“不露声色”的,学校或教师以间接的、暗示性的方式进行传递,学生的习得主要是在无意中进行的。
  第四,教育结果的持久性。隐性教育的结果主要是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心理品质产生影响,学生一旦习得,便是长久的、稳定的。
  3.隐性教育的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关于隐性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办学理念存在偏差,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人文素养偏低;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制度保证与管理措施方面没有形成专门的制度与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和业余活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一般是全院性的选修课,校园文化活动以文体活动为主;多数高职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缺乏有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
  第二,关于隐性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和作用。谭群瑛认为,隐性课程中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素质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杨丹妮认为,隐性课程从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素质教育;张渤、燕云捷、汪永平认为,隐性课程与文化素质教育具有诸多共通性,隐性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
  第三,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中实施隐性教育的途径。尤建国、黄华认为,受专业和职业的局限,高职人文教育单凭较少的显性课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隐性课程的渗入和影响;张渤、燕云捷、汪永平认为,需要通过大学文化、习俗和仪式、校园风物、文化网络及名人效应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谭群瑛认为,隐性教育的载体为物态环境和精神环境;林雨轩认为,隐性教育的实施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隐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职业教育及职业人才培养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完成了基本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的建设之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点。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进行全面且合乎本校实际的设计,从中彰显学校的育人特色,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对隐性文化的研究使之成为隐性教育手段的方向性指导,是提升高职院校师生文化自觉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隐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功利性的导向较强。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社会更希望高校可以快速培养出大量一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较少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界虽大力倡导要通过隐性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高校并未将其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缺乏实际行动,并且对于如何实行隐性教育、如何达到隐性教育理想的效果尚未有明确的答案。同时,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极力迎合社会需要,加大技术性专业教学,而减少人文社科类教学。   2.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观念陈旧,文化自觉性亟待加强。在人才素质结构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看其获取知识的多少,更要看其是否能够理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理性的培养恰恰需要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的观念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学校领导和教师却很少深入思考职业、专业赋予的职责,忽略软实力的增强,而把精力集中在有形的投入和产出上。
  3.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定位偏低。高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均注重技能的学习而较少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然而,当今社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仅学一技之长很容易被社会淘汰。部分高职院校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问题,积极贯彻隐性教育,但学生自身的定位导致他们消极对待,造成上下不对接的局面。
  4.缺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了大量的文弱书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深入,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又转而培养此类人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事实上,两种人才培养方式各有利弊,应更多地探索如何将实践技能培养和人文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在显性教育中贯穿人文素养的培养内容,并通过隐性教育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尽管多数学者对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了初步设计,并探讨了隐性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但仍存在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性不强、缺乏实证分析、可行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实施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还处在探索之中,系统性强、科学性高、富有指导性的理论成果较少。因此,急需从隐性教育的视角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给出较为确切的论述,找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从而真正体现文化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三、建设路径选择
  1.改革创新显性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现行的显性教育依然是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主渠道。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是从正面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教育广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但是,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明显缺少创新,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适当地调整,导致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他诸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因此,高职院校的显性教育急需改革创新,与隐性教育优势互补。
  首先,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处理好课程设置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对那些与时代要求脱节、与用人单位能力素质要求脱节、学生认可度较弱的课程,要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优化。其次,在职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提升职业人才文化素质的关键,许多教师往往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缺少责任意识。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就显性教育而言,在职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2.实施积极的隐性教育。第一,根据本校实际做好顶层的规划设计,为开展隐性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高职院校的隐性教育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各院校较多地关注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但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和设计,而且要想上升到文化层面的认识和自觉还需更多的努力。因此,学校的决策者有必要从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度构筑隐性教育的整体框架,统筹考虑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实践、价值观培养、师德学风影响、先进典型带动等凝聚为提升学校师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动力。
  第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和教室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改变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师生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因此,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抓手,达到环境感染育人的最佳效果,是实施积极的隐性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注意两点:一是校园的设计和布局要融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审美观、行为导向和学校精神,要有利于发挥环境文化的德育功能。二是要搞好校园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体现学校发展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设立名人雕塑、文化广场、阅报栏、宣传栏,悬挂名人名言、校训标语等,促使师生在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迪。
  第三,积极培育、宣传勤学奉献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身边的榜样模范来引领教育学生,引导广大师生努力学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具有高尚品味的生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师生评选的形式,树立并宣传“校园年度感动人物”等先进典型,取代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说教,“以事为鉴、以人为镜”,促进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推动企业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在高职院校植入优秀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教育的一种具有显著成效的途径。丰田、海尔等企业之所以优秀,不仅在于它业绩辉煌,还在于它在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先进文化,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嘉诚、张瑞敏等世界顶尖的企业家所具有的“创新、责任、奋斗、诚信、耐挫”等优秀企业家精神对青年学生来说具有励志教育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学习和企业家精神教育,对提升青年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一剂良药。从可操性而言,聘请企业成功人士入校开展讲座、进行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辅导等,是植入企业文化和培养企业家精神较为可行的方法。
  第五,社会实践服务教育活动。就高职院校而言,其教育特点更为看重如何引导广大学生走上社会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企业要进入学校,学生应积极地进入企业和社会,二者实现融合,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台湾地区的大学教育鼓励学生和教师做义工,也就是内地所说的志愿者活动。这对于形成公平正义、帮贫助困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教育示范作用,是一个较好的启发。因此,积极倡导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不但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民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提升学生社会道德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J].教育研究,2000(8).
  [2]包玉红,邵隽涛.隐性文化与素质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4).
  [3]张楚廷.素质:教育的沉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4]张倩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B/O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3&recid=&filename=1013351382.nh
  &dbname=CMFDLAST2014&dbcode=CMFD&pr=&urlid=&yx=&v=MzAzMzMzc
  VRyV00xRnJDVVJMNmVaK2RxRnkzblc3L0tWRjI2SGJDOUg5TEVyWkViUElSO
  GVYMUx1eFlTN0RoMVQ=,2013-05-01.
其他文献
釉里红自元代创烧以来,经过陶工们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验,到清代时期,人们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红色,这时期出现了瑰丽的珍宝-霁红、郎红等高温铜红釉。发展
[摘要]在分析研究生诚信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应选择以强化研究生自我教育,加强道德自律;以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以加强制度保障,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强化监督作用为路径。  [关键词]诚信 研究生 诚信教育 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门雨颖(1975- ),女,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吉林 132012)  [课题
目的探讨昆明(KM)种稀毛鼠与正常鼠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差异。方法对KM种稀毛鼠与正常鼠1~8胎进行平均胎间隔、受胎率、产仔数、初生体重、仔鼠离乳成活率等繁殖力指标及1~12周龄平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昆钢公司举办的一所普通公办高职院校,始于1964年,有50年的职业教育历史, 30多年的高等教育历史。近年来,作为云南省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在云南省教育厅和昆钢公司的领导下,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发挥国企办学优势,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特色办学之路。  企业办学“基因” 助推校企深度合作  学院由企业而产生,因企业、产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根据“双师素质”的定义,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 “双师型”教师 建设  [作者简介]李理(1981- ),女,湖南湘潭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英语教学及改革、网络课程建设;陆轶(1981- ),男,浙江萧山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工程学院,讲
【摘要】全球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限制其发展的因素;并指出要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宏观层面上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引导、扶持,微观层面需要服务企业自身采取一定的国际化策略。  【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化 策略  从1980年至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4150亿美元,增长了6.7倍。提高服
针对泛在网中泛在资源的异构性、海量性和动态性等问题,分析了REST架构的关键原则,并基于REST架构原则构建了泛在网资源服务架构与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分析了泛在网资源服务管
【摘要】 目前,我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如何在外生比较优势一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内生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农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提升农业际竞争力需要加强教育。  【关键词】农业国际竞争力 内生比较优势 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莫过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这五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居世界前列,
1例49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头痛、头晕10年伴左肾上腺占位2个月"入院,诊断为左肾上腺无功能瘤可能性大。既往焦虑症病史4年,2019年4月20日给予米氮平片(15 mg·d^-1),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