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前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范围的扩大与程度的加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竞争实力的显著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开展来华留学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对此问题,文章试图借助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相关理论,从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出发,从理论上对来华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文化适应的概念界定
   文化适应问题是文化交流学和教育教学等领域关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文化适应的定义虽然众说纷坛,但其实质则大同小异。如Mendenhall & Oddou(1985)认为跨文化适应有情感、行为和认知三个组成成分,情感成分是留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行为成分是留学生与当地文化相互作用的情况,认知成分是留学生对当地文化的态度以及对当地价值观的接受程度。Searle & Ward(1990)认为跨文化适应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心理和社会文化适应,其中心理适应是以情感反应为基础,指向在跨文化接触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以心理健康为测量依据;社会文化适应是适应当地社会、与当地社会成员的有效接触,以测量留学生在当地社会体验到的困难为依据。可以看出,他们都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文化适应概念进行解读,二人的观点也颇为接近。
   二、文化适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他们原本具有的文化背景、思想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等,都与我们有较大差异。这一切都会让留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文化冲突。如今,身处异国,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衣食住行诸般事情都得靠自己独立处理,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严峻考验。
   每个人的感受、观点以及适应的程度并不是一致的,但大体上来说留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下的情况:
   很多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常常通过网络、书报及家人朋友等多种渠道对中国的情况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并会将这种大概的了解上升定型为一种简单的常识,将其作为一种一般性原则来把每个当地人的行为归入其中。但是,随着他们对于整个当地文化的了解的深入,他们会越来越发现许多人的语言行为并不符合先前的规则,某些文化现象他们无法纳入已知的认知体系,先前的认知也许非常实用。他们只有不断地调整自身视角,不断地完善对中国文化环境的认知。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留学生产生文化适应问题,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差异所造成的,或是前面所提到的由价值观念、习俗等差异所造成。来华留学生在自己原有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一旦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就会发现当地人与自己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很多适应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思想文化与价值冲突所造成的。对此,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很多外国人都认为我们很难真正喜欢他们,甚而对他们缺乏必要的礼貌和热情,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具有较重的“差序格局”观念。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留学生常感到中国同学不喜欢和他们交流,产生中国人可能不喜欢外国人等想法。其实,这是中国人对待“圈外人”的一般态度。
   2.中外看待“自我”方式的差异。在我们的主观感觉里,一般都存在着一个“议论系统”。这个“议论系统”来自个体周围的“社会圈”,由个体所认同的重要社会成员所组成。当没有“议论系统”成员在身边,人就不太会受拘束,有些人表现得为所欲为,比较缺乏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
   3.中外对待朋友方式的差异。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一般产生于自己的家人、同学、同事和同乡中。朋友之间对彼此的过失应该进行批评或提出建议,这是关心对方与增进双方友谊的重要表现。由于中国人把对朋友的关心体现在给朋友提出建议,或者以比较直接的方式对朋友的缺点与错误提出批评,这使留学生与中国人交往感到不太适应。
   四、对策与建议
   1.对留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要求个体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理解自己是文化存在,然后他们应该把这种理解作为认识其他文化的显著特征的基础,从而在跨文化活动中有效地解释他人的行为。当然,这种最初的跨文化培训不能够完全消除我们在文化转变过程中的不适感,当然留学生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时,即使做了准备,他们依然会产生不适和沮丧的感觉,但这不是说接受跨文化培训毫无意义,原因在于,虽然说准备工作不能消除情感问题。
   2.帮助留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文化调整。留学生们将会经历一番对比、抛弃、理解、接受、适应的调整过程,要对冲突进行有效的处理,要求交际双方在不同的冲突环境中,能够有效地、恰当地以及富有创造性地与他人交流。这也要求老师们能够认识和尊重解决冲突的不同世界观和方法,熟悉复杂文化背景和简单文化背景的交流方式之间的异同。为此,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之前,也要多积累文化差异的资料,做充分的准备。
   3.尽量帮助留学生消除自我文化中心倾向的影响。人们往往站在各自文化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的立场上来批评他人的文化习惯。在文化适应过程中,每个人内心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自豪感在异地会被强烈地激发出来,也就是说,他们个人可能会放弃一些本国的文化观点和行为,但同时会发现一些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却因个人同他国文化的接触而变得更加牢固和强烈。因此,我们得重视这种倾向,及时防范与化解,尽可能地帮助留学生在教育生活中少受这种倾向的影响。
  
   (作者简介:米 磊(1978-),男,辽宁人,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助理。)
其他文献
摘要:《性自命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具体论述“性”的文献,其成书年代应在孔孟之间。“性”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范畴之一,《性自命出》的发现对阐释后世文化文论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性”的本体、本源、修炼以及先秦儒家“性”论的发展等来探讨《性自命出》中的“性”。  关键词:性;气;命;物;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23-02 
小学生阅读的文本涵盖诗歌、散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合理设置不同文体的训练点,巧妙使用极富个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
随着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建立与发展,加之安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职学生尤其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学生的需求越来越高。在高职教育的这个群体中艺术专业首当其冲是一个较为个
日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公安干警形象传播带来了挑战与机遇。网络作为舆情传播的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舆情原本是民众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但随着自媒体的盛行,舆情的作用却本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弃婴”的形象.“弃婴”的过去往往无据可查,“弃婴”的未来却是五花八门.“弃婴”,较常人更有故事的可塑性,引起的社会思考也更多更复杂.
摘要:“成心”是理解庄子《齐物论》乃至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关键术语之一。庄子对人“心”的思考不管是从“俗”来说,还是从“圣”来说,都有其自身的系统,本文要讨论的“成心”与“两行”这两个具有相互关系的、有关庄子“心”思的术语,就有他独有的表达方式与内涵。从某个角度来看,“成心”是人心处于俗的阶段所具有的状态,而“两行”则是人心处于与道合一的圣的阶段所具有的状态,那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成心”又怎么走向“
国家重视发展教育,正在推动教育进行改革,主要的目标是将理论教育与品德方面教育相联系,共同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品格,那么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做好德育方面的教育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CUBA参赛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人格塑造三个维度,对影响CUBA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高校篮球水平和
我认为作文教学一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分数,这也是我经常所谈的学生作文只要能打动作文批改者,就能得高分;二才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个人认为作文教学的这两个目标一个是短期目标
随着生育率转变的全球化,越来越多国家的生育率达到低水平.生育率不仅降到更替水平,而且越来越低于更替水.国际学术界出现了对低生育水平的进一步分类:当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