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目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和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实施道德教育,既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因此,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得到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教材内容;写字教学;课外阅读
俗话说:“人无徳不立,业无德不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很多国家,在重视经济建设,甚至经济已经是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道德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正是开展德育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以教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德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语文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使语言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
以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促使青少年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光荣感、责任感,激发青少年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高度热情。由于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内容丰富多彩,有许多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定要挖掘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容。比如说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歌颂先进事迹和歌颂英雄人物的文章,还有一些热爱大自然,歌颂美好生活的文章,这些主题都可以用来进行学生的德育,使学生在优美和充满感召力的文章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时最好让学生以自主阅读为主,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自己体味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如在教学《长城》《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时,可以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和学生学习心得分享,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度融入团队协作的小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班级荣誉感,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学校和班集体,并把学校和班集体当成自己的家,真正地关心它、爱护它;在《悯农》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水稻从播种到成为食物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节约意识,促使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在《登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思考并解决的,以此来培养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时,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教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特别是低年级。加之现在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学生中常有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流露出来,并且学生的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飞向月球》中”膏”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膏”字上半部写高大些,而将下半部的”月”写扁小些,看上去给人一种”月”身上背负了”高”大之物,有不堪重负之感。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膏”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就这样,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分析字型、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技巧。基础知识的习得,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的实践活动,有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包括课内的朗读、写作、演课本剧;课外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根据小学生善于具体思维的特点,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能取得更显著的效果。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在课内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语文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把消极语汇变成积极语汇,把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内化成为自己的言行准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多年的教学使我感到,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学习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他们有所领悟,并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当然我们也应该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树立一种德育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正确的德育教育,提升他们自身的思想认识,为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教材内容;写字教学;课外阅读
俗话说:“人无徳不立,业无德不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很多国家,在重视经济建设,甚至经济已经是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道德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正是开展德育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以教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德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语文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使语言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
以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促使青少年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光荣感、责任感,激发青少年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高度热情。由于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内容丰富多彩,有许多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定要挖掘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容。比如说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歌颂先进事迹和歌颂英雄人物的文章,还有一些热爱大自然,歌颂美好生活的文章,这些主题都可以用来进行学生的德育,使学生在优美和充满感召力的文章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时最好让学生以自主阅读为主,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自己体味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如在教学《长城》《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时,可以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和学生学习心得分享,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度融入团队协作的小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班级荣誉感,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学校和班集体,并把学校和班集体当成自己的家,真正地关心它、爱护它;在《悯农》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水稻从播种到成为食物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节约意识,促使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在《登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思考并解决的,以此来培养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时,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教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字,特别是低年级。加之现在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学生中常有写不写汉字无所谓的情绪流露出来,并且学生的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飞向月球》中”膏”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膏”字上半部写高大些,而将下半部的”月”写扁小些,看上去给人一种”月”身上背负了”高”大之物,有不堪重负之感。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膏”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就这样,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分析字型、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技巧。基础知识的习得,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的实践活动,有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包括课内的朗读、写作、演课本剧;课外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根据小学生善于具体思维的特点,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能取得更显著的效果。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在课内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语文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把消极语汇变成积极语汇,把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内化成为自己的言行准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多年的教学使我感到,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学习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他们有所领悟,并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当然我们也应该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树立一种德育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正确的德育教育,提升他们自身的思想认识,为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