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学习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人生的重要一课。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本次活动课意在唤起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掌握师生和谐相处的技巧。
【活动形式】
情境故事,小品表演,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
1.课件,关于师生冲突与矛盾以及解决方式的课前调查,正方形纸片等材料;
2.创作与设计情境小品;
3.活动分组(每组4-6人)。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忆师恩”
1.师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请学生谈一谈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后的感受
3.分享:
(1)最难忘的老师;
(2)发生在你和你的老师之间的令你难忘的或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心理测试:“明镜台”
师:父母赐予我们生命,而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我们把老师看成严父、慈母。但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变了:上课不再举手,在路上遇见老师不打招呼,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也渐渐感到厌烦,我们感受不到老师对我们的爱,不懂得如何和老师相处。我们怎么啦?
(PPT 展示课前调查表,见附录)
三、创设情境:“智慧泉”
师:和其他人际关系一样,师生在交往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解,发生冲突。如果师生间出现交往矛盾与冲突,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1.沟通AB 剧
请学生根据课件即兴表演小品(课件展示情境一、情境二)。
情境一:“快考试了,还趴在桌上,不好好听课,不及格是要重修的!”而你这几天家里正好出了点事情,所以你更加觉得老师是在找茬,于是你马上回应道:“你为什么总盯着我啊,上课趴在桌上的又不只是我一人……”
情境二:你踩着早自习的预备铃声进教室,“昨天刚说过,要在预备铃前进教室,怎么今天就迟到了……”而你迟到是因为帮同寝室生病的同学搞卫生。此时你……
2.游戏体验
师: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拿出正方形的纸,听我的口令做,在做的过程中不能发问,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来做,准备好了吗?将正方形对折,再对折,撕掉一边的纸角,然后对折,再撕掉一边的纸角。请大家展开看是什么图案?
让我们再折一个正方形,这次听我的口令做,但与上次不同的是你们可以提问,开始:将正方形对折(三角形),再对折,撕掉一边的纸角(撕直角),然后对折,再撕掉一边的纸角。请大家展开看是什么图案?
师:这次我们的图案都成了一朵花。为什么这次和上次的结果不同呢?这是因为,我们第二次做游戏时,可以提问,我们相互之间有了交流、沟通,结果就不一样了。同学们,在日常交往中,大家要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就需要相互交流,充分沟通。同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往也需要这样,只有相互多沟通,多理解,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换位思考:“启示录”
1.小组交流:冲突分析(课件展示师生冲突调查表)
师:如调查表所示,当我们和老师之间出现这样的误会与矛盾时,表中例举的处理方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是不是还有其它更好的处理方法呢?请各个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想出更好的处理方法来。
2.分享师生和谐相处的技巧
师: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我们今后怎样让师生关系更融洽?请写下你的想法,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一位发言人在班上交流。
师总结并进行归纳(板书)
方法一:把握时机,分清场合
不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交往中,我们与人谈话都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学生应该学会尊重老师,因此在课堂上及其它公共场合直接驳斥老师是不可取的。当老师指正你的某个错误行为时,你当众辩解更容易被误认为是一种狡辩,这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破坏师生关系。如果课后或放学时单独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效果会好些。
方法二:语气平和,注意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交谈的内容固然重要,但交谈的语气和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交谈方式和谈话语气直接影响谈话的效果和相互间情感的沟通。因此,要尽可能以平静的语气和老师交流,当老师感受到你时刻将别人的尊严和内心感受放在第一位时,就更容易认同并接受你的观点。相反,大声粗暴的辩解,或看似平静实质上却带有个人情绪的交流,只会徒增他人内心的不愉快和对你的反感。
方法三:坦诚以待,言有分寸
坦诚以待、言有分寸是学生在和老师交谈时应当遵守的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师是长辈,和长辈交流当然要注意言语分寸,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同时,老师也是你的朋友,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流不仅可以让老师更了解、信任你,而且也容易拉近和老师的距离。
方法四:改变方式,表达心声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或当面不好说,不好意思讲的问题,都可以以短信、QQ 留言、E-mail 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方法五:换位思考,体谅老师
与老师沟通时要能换个角度,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尽量找到一种更理性的处理方法与老师沟通;或者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老师沟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书信沟通:“回音壁”
师生合诵诗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配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师(结束语):让我们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形象和具体要求以及希望。我真心希望,今天的课能架起一道沟通师生心灵的彩虹——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读懂老师,体谅与理解老师,与老师和谐相处!
附录:师生交往心理测评
(一)测试导语
本测验共有18 个陈述句项目。请仔细阅读每个项目,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最真实的感受进行选择,并对应五种分值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二)记分方法
完全符合=1分 基本符合=2分 不能确定=3分 基本不符合=4分 完全不符合=5分
(三)测试项目
1. 你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 )
2. 某位老师对你感到讨厌或你讨厌某位老师。( )
3. 老师常以纪律压制你。( )
4. 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你。( )
5. 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 )
6. 出现问题,老师从不听你解释。( )
7. 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优劣与奖惩学生的尺度。( )
8. 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 )
9. 老师常讽刺或嘲笑你。( )
10. 老师常给你增加学习负担。( )
11. 某位老师对你有点冷漠。( )
12. 你的思想常被老师误解。( )
13. 你在学习上的创造性见解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
14. 老师常让你感到紧张与不安。( )
15. 老师常误解你的行为而批评你。( )
16. 老师无法帮助你改进学习方法。( )
17. 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 )
18. 你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 )
(四)结果解释
师生关系分为三个维度:
师生间学习关系(量表第1、4、7、10、13、16 题):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的关系。
师生间情感关系(量表第2、5、8、11、14、17 题):反映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
师生间地位关系(量表第3、6、9、12、15、18题):反映学生感受到的与老师的地位差别。
得分越高,表明师生关系越好。
(作者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嘉兴 3145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学习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人生的重要一课。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本次活动课意在唤起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掌握师生和谐相处的技巧。
【活动形式】
情境故事,小品表演,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
1.课件,关于师生冲突与矛盾以及解决方式的课前调查,正方形纸片等材料;
2.创作与设计情境小品;
3.活动分组(每组4-6人)。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忆师恩”
1.师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请学生谈一谈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后的感受
3.分享:
(1)最难忘的老师;
(2)发生在你和你的老师之间的令你难忘的或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心理测试:“明镜台”
师:父母赐予我们生命,而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我们把老师看成严父、慈母。但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变了:上课不再举手,在路上遇见老师不打招呼,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也渐渐感到厌烦,我们感受不到老师对我们的爱,不懂得如何和老师相处。我们怎么啦?
(PPT 展示课前调查表,见附录)
三、创设情境:“智慧泉”
师:和其他人际关系一样,师生在交往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解,发生冲突。如果师生间出现交往矛盾与冲突,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1.沟通AB 剧
请学生根据课件即兴表演小品(课件展示情境一、情境二)。
情境一:“快考试了,还趴在桌上,不好好听课,不及格是要重修的!”而你这几天家里正好出了点事情,所以你更加觉得老师是在找茬,于是你马上回应道:“你为什么总盯着我啊,上课趴在桌上的又不只是我一人……”
情境二:你踩着早自习的预备铃声进教室,“昨天刚说过,要在预备铃前进教室,怎么今天就迟到了……”而你迟到是因为帮同寝室生病的同学搞卫生。此时你……
2.游戏体验
师: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拿出正方形的纸,听我的口令做,在做的过程中不能发问,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来做,准备好了吗?将正方形对折,再对折,撕掉一边的纸角,然后对折,再撕掉一边的纸角。请大家展开看是什么图案?
让我们再折一个正方形,这次听我的口令做,但与上次不同的是你们可以提问,开始:将正方形对折(三角形),再对折,撕掉一边的纸角(撕直角),然后对折,再撕掉一边的纸角。请大家展开看是什么图案?
师:这次我们的图案都成了一朵花。为什么这次和上次的结果不同呢?这是因为,我们第二次做游戏时,可以提问,我们相互之间有了交流、沟通,结果就不一样了。同学们,在日常交往中,大家要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就需要相互交流,充分沟通。同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往也需要这样,只有相互多沟通,多理解,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换位思考:“启示录”
1.小组交流:冲突分析(课件展示师生冲突调查表)
师:如调查表所示,当我们和老师之间出现这样的误会与矛盾时,表中例举的处理方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是不是还有其它更好的处理方法呢?请各个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想出更好的处理方法来。
2.分享师生和谐相处的技巧
师: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我们今后怎样让师生关系更融洽?请写下你的想法,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一位发言人在班上交流。
师总结并进行归纳(板书)
方法一:把握时机,分清场合
不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交往中,我们与人谈话都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学生应该学会尊重老师,因此在课堂上及其它公共场合直接驳斥老师是不可取的。当老师指正你的某个错误行为时,你当众辩解更容易被误认为是一种狡辩,这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破坏师生关系。如果课后或放学时单独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效果会好些。
方法二:语气平和,注意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交谈的内容固然重要,但交谈的语气和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交谈方式和谈话语气直接影响谈话的效果和相互间情感的沟通。因此,要尽可能以平静的语气和老师交流,当老师感受到你时刻将别人的尊严和内心感受放在第一位时,就更容易认同并接受你的观点。相反,大声粗暴的辩解,或看似平静实质上却带有个人情绪的交流,只会徒增他人内心的不愉快和对你的反感。
方法三:坦诚以待,言有分寸
坦诚以待、言有分寸是学生在和老师交谈时应当遵守的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师是长辈,和长辈交流当然要注意言语分寸,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同时,老师也是你的朋友,和老师敞开心扉地交流不仅可以让老师更了解、信任你,而且也容易拉近和老师的距离。
方法四:改变方式,表达心声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或当面不好说,不好意思讲的问题,都可以以短信、QQ 留言、E-mail 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方法五:换位思考,体谅老师
与老师沟通时要能换个角度,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尽量找到一种更理性的处理方法与老师沟通;或者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老师沟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书信沟通:“回音壁”
师生合诵诗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配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师(结束语):让我们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形象和具体要求以及希望。我真心希望,今天的课能架起一道沟通师生心灵的彩虹——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读懂老师,体谅与理解老师,与老师和谐相处!
附录:师生交往心理测评
(一)测试导语
本测验共有18 个陈述句项目。请仔细阅读每个项目,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最真实的感受进行选择,并对应五种分值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二)记分方法
完全符合=1分 基本符合=2分 不能确定=3分 基本不符合=4分 完全不符合=5分
(三)测试项目
1. 你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 )
2. 某位老师对你感到讨厌或你讨厌某位老师。( )
3. 老师常以纪律压制你。( )
4. 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你。( )
5. 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 )
6. 出现问题,老师从不听你解释。( )
7. 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优劣与奖惩学生的尺度。( )
8. 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 )
9. 老师常讽刺或嘲笑你。( )
10. 老师常给你增加学习负担。( )
11. 某位老师对你有点冷漠。( )
12. 你的思想常被老师误解。( )
13. 你在学习上的创造性见解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
14. 老师常让你感到紧张与不安。( )
15. 老师常误解你的行为而批评你。( )
16. 老师无法帮助你改进学习方法。( )
17. 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 )
18. 你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 )
(四)结果解释
师生关系分为三个维度:
师生间学习关系(量表第1、4、7、10、13、16 题):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的关系。
师生间情感关系(量表第2、5、8、11、14、17 题):反映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
师生间地位关系(量表第3、6、9、12、15、18题):反映学生感受到的与老师的地位差别。
得分越高,表明师生关系越好。
(作者单位: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嘉兴 3145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