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中的行政责任浅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加强行政立法,作为行政法中的责任概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个行政法律规范当中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定义,不同行政法律规范中的责任往往不尽相同。在我国行政法习惯中,往往采取将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和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责任分而视之的二元化责任体系。这种二元化的责任体系即不利于平等地评价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也和现代行政法私法化,行政法律关系平等化的趋势相悖。而类似于行政责任这样的基础概念在行政法律体系中均未有统一的规定,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行政立法体系的冲突,也不利于行政法的施行和发展。因此,建立规范化的行政法典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责任 责任平等 行政相对人 协商行政
  作者简介:刘天,辽宁大学法学院200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158-01
  弗雷德里克·莫舍曾说道,“在公共行政和私人部门行政的所有词汇中,责任一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责任规定可以说是法律确保实施的保证,没有了责任的法律就失去了法律应有的威慑力,而变成仅供参考的宣传海报。法律没有了具体和规范的责任形式,则会因为失去惩戒作用而丧失其强制性的基础,从而失去权威性。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体系性不强,许多行政法的基础概念并没有在行政法中作出统一系统的规定,对这些概念的阐述往往是出于学者、理论的研究。因此就造成了行政法概念的含糊不清,甚至相互冲突,从而导致行政法律规范在施行过程中的偏差。作为基础概念,行政法中的责任必须加以明确。
  笔者认为,从行政法规范对其主体行为及关系的调整角度来看,行政法是同时调整着行政法律关系中个主体的行为,而从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来看,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是该法律关系的主体,其法律后果必然应当由其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承担。作为同一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关系,其各自的责任形式不应该分而论之。所以行政责任应该是行政法主体因违反行政法规中的第一性的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其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我国传统行政法更多关注权力的运行,突出管理和权力,为了更高效和顺畅的管理社会就必须赋予政府强大的执行力,加重相对人的义务,把更多的责任转移到相对人的身上,造成了权利义务配比的失衡。而西方法学界则将行政法看做是规范行政主体,控制和制衡行政权的法律,其将行政法看做是救济法,过分关注行政主体的责任。一定程度上将行政相对人隔离在了行政法之外,割裂了行政法律关系的整体性。将行政相对人置于被救济的地位,强调行政行为的单方性,只承认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消极配合、遵守作用,而忽视了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参与性及积极作用。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不自觉的将两方主体放在一个对抗和冲突的位置上,造成了矛盾关系的对立,忽视了双方在权利义务方面的同一性。并且不自觉的将双方的地位做出了不平衡的定位,造成了行政法上的权利(力)、义务的不对等和失衡,使得法制天平出现了倾斜。
  根据现代的行政权理论,行政权力的来源是基于公民契约社会所产生的让渡权力,由其指定的代理人,即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并服务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成员监督。即行政权来源于社会成员,被称为行政相对人的广大多数才是最本质意义上的行政权力主体,政府是社会成员基于契约选定的权力代理人,行政法的各主体理论上应当是为平等的,行政法律关系更深层次来说应该是一种隐性的契约关系。现代行政法已经开始向强调相对人参与的契约行政的方向发展,从单方行政向协商行政转变。行政行为的内容由最初的单方性转变到双方交涉性。这种交涉性介于强制和合意之间,是建立在各方主体充分表达意愿的基础上的一种状态。正是基于此,现代的行政法中沟通行政,行政契约、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行政行为被普遍采用,更突出了行政权在实施过程中相对人的参与性,使得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行为中的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消极的服从,逐渐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
  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行政法由传统意义上的公法越来越多地渗透进了私法化的元素,诸如意思自治、合意协商等私法元素开始出现在行政法中。行政法开始由单一的公法不断向私法领域靠拢。这也意味着行政日益回归市民社会,行政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相对人从服从者、被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成为了行政的参与者,也使得行政机关褪下公权力掌控者的外衣,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罗豪才,软法与协商民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毕雁英.行政责任主体理论检讨.北方法学.2007(6).
  [4]韩志明.行政责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深层反思.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2).
  [5]林鸿潮.论民事责任在国家赔偿中的适用——扩大国家赔偿范围的一种可能途径.南都学坛.2006(1).
其他文献
摘要古往今来,幸福始终是人类向往与追求的目标。究竟幸福是什么?仍然令我们深思。作为理性的人类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思考人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幸福论思考人生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时,一个辩证的、意义普遍的规律需要我们去把握与认识,并将其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相联系,从而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当代大学生追求幸福必须在自我创新的人生历程中实现。  关键词人生 幸福 哲学思考 自我创新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有了质的飞越,社会公众不但自身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公共事件。当网络、传统新闻媒体与民意结合,舆情民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司法却与生俱来具有独立的属性,当司法案件被社会舆论所关注,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如何调和舆情民意和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成为值得我们深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舆论 民意 司法独立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以下称中国特色)是全国高级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通用教材,为高级工段学生必修课。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该课学习积极性不高。本文以中国特色课程第二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学为例,阐述了笔者在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2018级汽车维修专业引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及成果。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德育教学 中国特色  
摘要农业是国家的战略基石,教育是国家的战略进尺。国家目标基于理念。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国策,农业和教育则是伟大的基础。近年来,以中印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迅速崛起,它们在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体系调整和秩序塑造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然而,发展中大国在求生存、谋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发展中大国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增强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集体发展,群弱克强,以至由弱变强的发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根据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从批判国民经济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异化劳动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研究,指出了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最后得出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  关键词异化劳动 异化 私有财产  作者简介:潘茂娟,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务工是农民获得收入的必要途径。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提出,农民工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同时是进城务工的主体,如此便形成了一对矛盾:农民工同时肩负务工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任务。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是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石桥坪村农民工已经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项目式参与模式,这种模式使他们在务工的同时又能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由于历时较短,这种参与模
摘要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在我国确立,但是,在审查逮捕的过程中,如何认定非法证据,如何排除非法证据,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维护程序正义和实体公正,不过,程序正义优先。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审查逮捕 程序正义  作者简介:王伟,浙江省松阳县人民检察院书记员。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251-02  2010年
摘要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法方式,值得我们长期探讨。它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是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融合,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当前世界各国的死刑制度逐渐呈现削减的趋势,中国的死刑制度发展也有很大的进步,关于死刑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死刑 伦理道德 公平正义  作者简介:张启,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
摘要伊曼纽尔·康德的《论永久和平》发表迄今已超过二百年,这篇篇幅短小的论文所蕴涵的政治哲学以及对国际社会的构想不断启迪后来的人们探寻永久和平的终极理想。论永久和平是理想主义的先声,透过文章我们能够看到诸如建立国家间联盟这种对世界秩序的安排,也能看到康德对人类理性的期望,一如这篇文章的副标题“一项哲学性的规划”,《论永久和平》为实现这一全人类的的共同愿望提供了可能的蓝图。  关键词永久和平 理性 共
摘要:近来韩国艺人的自杀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那些沉湎于忧郁中不能自拔的或对社会极度不满而又想自我牺牲的韩国艺人,他们似乎看到自己的归宿,并在自我的思索范围内找到解脱,选择自杀无疑是最终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鲜活的生命如此决绝的放弃生命,放弃爱他的人们,还是自杀是文化遗传,更多的人们效仿他们的方式终结生命。有人说人的感情不能过于细腻,因为过于的关注某一方的事物,会很容易使人格分裂,无法承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