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愈来愈严峻,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过后,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难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由此而提出了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形势 原因 对策
自从本世纪初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愈来愈多的高校学子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与深造的机遇,对大学生群体的培养从精英化教育模式转化为大众化教育模式。但是,鉴于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直接引发了其后而来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猛增的状况,再加上前些年席卷全球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一、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实情况。每一年,由我国教育部所公布的数据均显示高校毕业的人数不断上升,而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这就表示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困境之中。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其个人,而且还是关系到各个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建设等诸多关系是否和谐的热点话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为:一是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增加过快,每年都有数百万高校毕业生走进就业市场,由市场来配置大学生的就业,然而,就业市场却未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今,中国人才市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够完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供需通道不够畅通等大量问题。二是目前经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随着产业、技术与政策等的持续变化与调整,导致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较为滞后,教育方式、专业配置、教学内容等均缺乏对于就业市场以及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了解,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现代就业市场之需求。三是大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大学生群体就业的期望值太高。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十分优厚,因而极度缺乏吃苦精神,大量毕业生在就业时只看到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收入行业,而不愿到贫困地区就业,导致了就业难状况的发生。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剖析
(一)大学生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鉴于就业制度的不断改进,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端也在逐步显现。因为受到以往长期封闭式办學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计划色彩太过浓郁,造成专业划分与设置过窄,一部分专业的设置脱离了现实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离开了社会实际。
(二)大学生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如今,大量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的状况。大学生们不仅会受到目前的户籍、人事档案、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约束,而且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流动存在大量困难,造成大学毕业生不愿到非公企业就业。同时,广大基层尽管需要大量高等教育人才,但是因为配套政策与制度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群体到基层就业的途径也不够畅通。
(三)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缺乏有效沟通
大学毕业生生于用人单位的选拔标准、岗位理解等和用人单位各项具体要求之间具有比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群体的薪酬期望大大高出用人单位的预期;大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从知识层面来提升自我,以求拥有更大的竞争实力,而企业则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整上;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对于就业应当具有的素质、能力上缺乏足够的沟通。
三、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几点对策
(一)引导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成才观与择业观
要积极鼓励大学生们不断完善自我,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动手实践之中,让其充分认识、把握与完善自我,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及能力,并且针对不同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分别实施各不相同的教育。要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用人单位用人需求趋向等进行的分析,切实帮助大学生们准确地估量自我、认识自我,从而降低就业的期望值。从大学生一入校起,高校就应明确要求其在发展综合能力上多大工夫,形成先就业、后择业或创业的成才观与就业,进而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实力。
(二)积极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
如今,一部分大学生依然沿用精英教育思想来看待自身的就业,因而出现了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的状况,在进行择业时过于看重自身的经济待遇,却忽视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过于注重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却忽视了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过于青睐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却忽视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有鉴于此,大学生们非常有必要提升自身的创业意识,走出一条创业之路。
(三)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的用人单位均十分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与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各所大学均应积极为大学生们提供到用人单位实习的机会。通过安排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切实提升其实际动手能力,并为供需双方提供彼此选择的好机会。随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其在毕业之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高等院校就业机构应当提供经常性的招聘服务,通过举办高校校园现场招聘面试等各类活动,方便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和本校毕业生进行面谈,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当引导其更加理性地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不应一味将眼光紧盯经济发达城市和高薪单位,而是应当将眼光放得更远,在基层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同时,要帮助大学生们提高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树立起找好工作的强大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志霞,陶冶.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赵北平.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坚持标本兼治[J].教育与职业,2007(5).
[3]颜秉,尹延彦. 当代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J].企业导报,2010(9).
作者简介:
吴强,男,(1978.1.2~),吉林长春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级,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或就业形势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形势 原因 对策
自从本世纪初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愈来愈多的高校学子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与深造的机遇,对大学生群体的培养从精英化教育模式转化为大众化教育模式。但是,鉴于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直接引发了其后而来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猛增的状况,再加上前些年席卷全球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一、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实情况。每一年,由我国教育部所公布的数据均显示高校毕业的人数不断上升,而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这就表示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困境之中。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其个人,而且还是关系到各个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建设等诸多关系是否和谐的热点话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为:一是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增加过快,每年都有数百万高校毕业生走进就业市场,由市场来配置大学生的就业,然而,就业市场却未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今,中国人才市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够完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供需通道不够畅通等大量问题。二是目前经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随着产业、技术与政策等的持续变化与调整,导致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较为滞后,教育方式、专业配置、教学内容等均缺乏对于就业市场以及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了解,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现代就业市场之需求。三是大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大学生群体就业的期望值太高。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十分优厚,因而极度缺乏吃苦精神,大量毕业生在就业时只看到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收入行业,而不愿到贫困地区就业,导致了就业难状况的发生。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剖析
(一)大学生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鉴于就业制度的不断改进,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端也在逐步显现。因为受到以往长期封闭式办學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计划色彩太过浓郁,造成专业划分与设置过窄,一部分专业的设置脱离了现实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离开了社会实际。
(二)大学生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如今,大量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的状况。大学生们不仅会受到目前的户籍、人事档案、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约束,而且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流动存在大量困难,造成大学毕业生不愿到非公企业就业。同时,广大基层尽管需要大量高等教育人才,但是因为配套政策与制度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群体到基层就业的途径也不够畅通。
(三)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缺乏有效沟通
大学毕业生生于用人单位的选拔标准、岗位理解等和用人单位各项具体要求之间具有比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群体的薪酬期望大大高出用人单位的预期;大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从知识层面来提升自我,以求拥有更大的竞争实力,而企业则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整上;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对于就业应当具有的素质、能力上缺乏足够的沟通。
三、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几点对策
(一)引导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成才观与择业观
要积极鼓励大学生们不断完善自我,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动手实践之中,让其充分认识、把握与完善自我,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及能力,并且针对不同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分别实施各不相同的教育。要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用人单位用人需求趋向等进行的分析,切实帮助大学生们准确地估量自我、认识自我,从而降低就业的期望值。从大学生一入校起,高校就应明确要求其在发展综合能力上多大工夫,形成先就业、后择业或创业的成才观与就业,进而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实力。
(二)积极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
如今,一部分大学生依然沿用精英教育思想来看待自身的就业,因而出现了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的状况,在进行择业时过于看重自身的经济待遇,却忽视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过于注重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却忽视了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过于青睐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却忽视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有鉴于此,大学生们非常有必要提升自身的创业意识,走出一条创业之路。
(三)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的用人单位均十分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与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各所大学均应积极为大学生们提供到用人单位实习的机会。通过安排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切实提升其实际动手能力,并为供需双方提供彼此选择的好机会。随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其在毕业之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高等院校就业机构应当提供经常性的招聘服务,通过举办高校校园现场招聘面试等各类活动,方便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和本校毕业生进行面谈,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当引导其更加理性地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不应一味将眼光紧盯经济发达城市和高薪单位,而是应当将眼光放得更远,在基层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同时,要帮助大学生们提高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树立起找好工作的强大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志霞,陶冶.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赵北平.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坚持标本兼治[J].教育与职业,2007(5).
[3]颜秉,尹延彦. 当代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J].企业导报,2010(9).
作者简介:
吴强,男,(1978.1.2~),吉林长春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级,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或就业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