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mw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语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地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地强调工具性,淡化了人文性,形成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集中表现。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陶冶教化,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
  一、内化观念,“教”“育”并重
  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特别重视母语的学习。因为母语体现了民族文化,子子孙孙在母语学习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中华民族,向重语文,尤重其于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有着较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母语学习除了是升学和就业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外,更有继承文化传统,陶冶健全人格的深层意义。”“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国民的基本义务。”香港大学施仲谋教授如是说。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努力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对语言载体背后民族文化意识的认同感和国家民族观念的内化,可以说是自己应尽的基本义务。
  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这一概念有着“教书”与“育人”两方面的内涵,这是大家都赞同的,两者并重、不可偏废的道理也是人人认可的,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然而事实却不尽然,许多教师甚至是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教书,不重视育人,一旦走进教室,心里总绷紧一根弦:考试会考哪些内容,会出什么考题,书应怎样教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不致有疏漏。在他们看来,一个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的学生考试时拿高分,最好能出几个学科状元,至于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则往往无暇顾及,甚至是有意忽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至少是偏颇的,虽然人类文明的继承和传递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或者课堂教学来完成,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依赖人的创造,而文明的更新与创造则必须有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能实现,因此,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应成为“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体,“育人”与“教书”同等重要而且比教书更重要,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教学的主体是文本教学,而文本则讲究的是文质并重、“文以载道”,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文”,更要寻“质”悟“道”,不仅要教会学生明白作文家所使用的语文材料和组合方式及巧妙之处,更要教会学生感受这些组合所产生的质与神及其可能给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欲望服务。
  二、重视感性,以德育人
  学生的人文素养总是通过理性认识体现出来的,但这种理性认识应该通过感性体验获得。这符合认识论的理论。轻视感性的体验只能陷入抽象说教的泥潭,于人文教育犹如隔靴搔痒,不得要领,讲得吃力,听得糊涂,学不明白,这对教书和读书的人来说都是很乏味的事情。人文教育应该注重感性认识、感性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作者的思想情感灌输给学生,不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传达给学生甚至是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沿着作者的足迹去体验,去感悟,这样不论是获得了与作者相同的情绪体验、思想认识还是不同的情绪体验、思想认识,都是学生自己的,才会自己构建人文知识框架,才会真实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孩子般的热情,执著的人生追求,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的睿语箴言,让人如沐春风;孟子身上充满着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庄子对生命的拷问和冷峻机智的话语;韩非子对人性的精准剖析;荀子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铺张扬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放气概……无不使人心智顿开,启人觉醒,催人奋进。现代文学作品中,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勇敢无畏地把“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势力的鲁迅;品质像荷花一样纯洁、“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更为每个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
  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避免单纯的训练,做到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悉心耕耘学生意识、情趣的土壤,指导学生善于发掘教材中饱含的内在美,立志把人类许多世纪创造的美变为学生的心灵财富,使学生渐入文章的佳境,与高尚的人物对话,逐步形成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既遵循了语文学科的特殊规律,又完美地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境界,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否则,就无法恰到好处地体现这一切,会很大程度地扼杀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难以真正发挥语文课人格熏陶的功能。
  总之,语文教材中不仅贮藏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大量积极的人文情操,深厚的人文美德。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让作品人文的春风,激发他们美好的情感,让作品人文的魅力,造就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语文教学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非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的提升。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执著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究,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把语文课本解读为精神语文、感性语文、道德语文、民族语文、生活语文,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传统美德。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观察艾灸(艾条)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的即时止痛效应,从而为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治疗原发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滑膜血管翳形成的抑制作用,探索相关新生血管调节因子在艾灸抑制血管翳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2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
目的:以电针刺激疗法为干预手段,通过针刺不同穴位组合,观察其对功能性腹泻空肠超微结构(透视电镜下)以及CCK含量的影响,从而明确针刺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穴位组合特异性,为临床运用电
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于2009年4月28日至5月3日在杭州隆重举行。紧接着,5月5日在武汉又举办了光谷国际动漫节。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也于5月28日至6月1日举行。而此前,重庆市已
摘 要: 课程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这一目标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国际化目标下,日本文化课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基础素质培养,包括日本地理、历史等知识的教学;第二阶段为社会与文化教学,包括日本的社会现象和传统文化形式等;第三阶段为思想文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第四阶段的教学突出文化比较,以日本文化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对全球
目的:分析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微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并筛选相关的高危超声
目的:通过研究热喘平口服液对实验性支气管哮喘豚鼠血清中P物质(SP)含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热喘平口服液对实验性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作用机
摘 要: 通过现实生活和翻译实践中的种种文化现象,我们体会到跨文化因素在促进双方沟通思想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在掌握翻译理论的同时,应注意了解各地的环境、风俗、宗教和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从而获取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 翻译 跨文化交际 因素 文化现象    翻译的目的是把源语所表达的意思传递给译入语的读者,客观上来说,翻译虽是翻译意义,但译入语文化不是通过翻译能完全消化源语的文化
我在长期的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总结出一点非常成功的经验,就是教学活动一定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且这种指向性应当是针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积极性。在职业学校,虽然入学分数相近,但仅限于综合总分相近,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并不均衡。因此,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教学的指向性延伸到每一位学生。为了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教师应当在教学目标制定、活动组织、考核要求及活动拓展等方面进行综合
新疆新课程改革即将走完她三年的历程,但我们感到只是高考题型变了,学生还是一样,依旧对直觉、经验依赖无比.跟着感觉走,走错不回头。写作文倒是有了进步,有模有样.技巧手法明显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