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地理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搜集、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和综合应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摘要:信息;技术;地理;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尝试,我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自己近几年在地理课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做法,谈一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肤浅认识和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传统的教育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现代技术手段成为迫在眉睫的引用工具。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教与学之中,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整合”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许多地理教师在地理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其中包括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
1、为了整合而整合。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照搬照抄,毫无创意。许多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喜欢利用网上下载的课件进行教学,但对下载的课件不是稍加修改就是照搬照抄,完全跟着别人的想法走,甚至于教案都是根据别人的课件来撰写,没有丝毫的主见和创意。
3、华而不实,追求“技术含量”。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三、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地理教学“整合”,我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是整合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设计教学的技能。只有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业务进修,提高电脑操作技能,才以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2、正确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要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此教学中,我们看到往往是:学生盯着电子屏幕,教师则在学生教室后面或机房里充当播音员和解说的角色,课堂气氛活不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处于配角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3、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对开阔的地理环境显得狭窄的教学场所;对丰富的地理知识显得贫乏的教师语言;对多样的地理层面显得单一的教学手段;对深邃的地理内涵显得肤浅的教学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使学生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等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既了解又了解不深的概念产生模糊、混乱甚至错误的认识。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难于揭示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自然、人文现象,更谈不上把它们有机结合,谈不上对它们的地域性规律进行总结。但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似乎幻化成一只只精灵,一会置身于赤道的骄阳下和黑人共舞,一会潜入深海与鱼虾遨游,一会登上雪山,一会钻入森林,一会随改革的浪潮开发中国大西北。眼前是纷繁的自然、人文景色,耳闻是天籁和文明合奏的和谐之音。在这过程中,通过网络,师生不断设疑、不断反馈、不断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在建构、思想在碰撞、智慧在升华,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网络,学会了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材料,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更快速、更高效、更愉快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不仅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
摘要:信息;技术;地理;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尝试,我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自己近几年在地理课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做法,谈一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肤浅认识和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传统的教育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现代技术手段成为迫在眉睫的引用工具。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教与学之中,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整合”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许多地理教师在地理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其中包括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
1、为了整合而整合。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照搬照抄,毫无创意。许多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喜欢利用网上下载的课件进行教学,但对下载的课件不是稍加修改就是照搬照抄,完全跟着别人的想法走,甚至于教案都是根据别人的课件来撰写,没有丝毫的主见和创意。
3、华而不实,追求“技术含量”。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三、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地理教学“整合”,我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是整合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设计教学的技能。只有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业务进修,提高电脑操作技能,才以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2、正确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要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此教学中,我们看到往往是:学生盯着电子屏幕,教师则在学生教室后面或机房里充当播音员和解说的角色,课堂气氛活不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处于配角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3、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对开阔的地理环境显得狭窄的教学场所;对丰富的地理知识显得贫乏的教师语言;对多样的地理层面显得单一的教学手段;对深邃的地理内涵显得肤浅的教学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使学生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等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既了解又了解不深的概念产生模糊、混乱甚至错误的认识。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难于揭示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自然、人文现象,更谈不上把它们有机结合,谈不上对它们的地域性规律进行总结。但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似乎幻化成一只只精灵,一会置身于赤道的骄阳下和黑人共舞,一会潜入深海与鱼虾遨游,一会登上雪山,一会钻入森林,一会随改革的浪潮开发中国大西北。眼前是纷繁的自然、人文景色,耳闻是天籁和文明合奏的和谐之音。在这过程中,通过网络,师生不断设疑、不断反馈、不断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在建构、思想在碰撞、智慧在升华,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网络,学会了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材料,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更快速、更高效、更愉快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不仅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