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并践行的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继承和发扬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必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65-01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以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内容及培养目标的基础
孔子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德放在首位。孔子为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把道德规范(礼)、道德熏陶(乐)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来强调,其次才是射、御——军事技能,书、数——科学文化教育;同时,孔子也很重视学生自觉地修养德行。他在这方面提出许多主张,如立志、克己、内省、力行、中庸等。立志对道德修养非常重要;克己内省指时时反省自我,然后加以克制;力行则要求不论对自身还是对他人都不要停留在口头上,要身体力行付诸行动;中庸则指掌握事物的分寸,使人际关系和谐。这一系列的主张都体现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如何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1.学、思、行结合。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论语》中提到“思”有25处,可见孔子对思的重视。孔子在学习中让学生思考,不单单是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还要“扣其两端”,逆向思维,思要有灵活性,而学、思最终的目的是行,即付诸实践。这种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其先进性贯穿了整个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2.启发诱导。孔子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创始人,他早于苏格拉底几十年提出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有问题时,孔子是先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由此可见,孔子在当时就注意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然而现在我们却更多地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启与发,却往往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思考、发现、探索的过程。
3.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因材施教的第一人。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
[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65-01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以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内容及培养目标的基础
孔子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德放在首位。孔子为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把道德规范(礼)、道德熏陶(乐)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来强调,其次才是射、御——军事技能,书、数——科学文化教育;同时,孔子也很重视学生自觉地修养德行。他在这方面提出许多主张,如立志、克己、内省、力行、中庸等。立志对道德修养非常重要;克己内省指时时反省自我,然后加以克制;力行则要求不论对自身还是对他人都不要停留在口头上,要身体力行付诸行动;中庸则指掌握事物的分寸,使人际关系和谐。这一系列的主张都体现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如何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
1.学、思、行结合。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论语》中提到“思”有25处,可见孔子对思的重视。孔子在学习中让学生思考,不单单是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还要“扣其两端”,逆向思维,思要有灵活性,而学、思最终的目的是行,即付诸实践。这种学、思、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其先进性贯穿了整个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2.启发诱导。孔子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创始人,他早于苏格拉底几十年提出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有问题时,孔子是先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由此可见,孔子在当时就注意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然而现在我们却更多地注重以教师为主体的启与发,却往往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思考、发现、探索的过程。
3.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因材施教的第一人。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