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教育基本理念的转换及其对教师进一步优化素质结构有了新要求,教师要建构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世界性和现代性人格素质和符合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教育理论素质,并自觉提升专业更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双语运用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关键词:全球化 教师 素质 新建构
  
  人类文明的发展,正以前人无法想象的蓬勃活力进入全球化新时期。恰如美国著名全球化问题专家罗兰·罗伯森教授所揭橥的那样:“作为一个概念,全球化既指世界的压缩,又指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所谓“压缩”,指由发达的现代交通技术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载体的国际网络所形成的人类物理时空乃至心理距离的空前缩小;而所谓“整体的意识的增强”。则意味着由生产要素(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自由化、全球经贸的市场化和国际网络化所引发的各国政治、文化和教育联动互补的综合效应和整合趋势,换言之,全球化意蕴丰富,完全不拘限于由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程度加深所产生的单纯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我们认同英国学者J·米特尔曼的观点:“全球化的概念是互相渗透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故有“全球境”(globality)新词的出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包括教育在内的整个人类文明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有史以来,人类再没有像今天这样必须以全球视野来把握未来走向、塑造自身形象,必须以全球襟怀来构建自身素质、实现生命价值。伴随着中国教育与全球教育更具深度的融合,不可避免要反思并重构教师的角色,即从传统意义上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全球化时代与学生合作、对话和共享这一“平等者中的首席”转化。“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这是教师角色的一次质的跃升,是全球化教育语境中教师素质的新建构。
  
  一、时代背景:教育理念的深刻创新
  
  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教授在论及现代化与人的关系时所说:“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深化,全球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亦可作如是观。具有上述特定内涵的全球化,引发了教育基本理念的一系列深刻转换,从而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新建构。
  其一,全球化时代的知识观已从传统的过去时转向新颖的未来时。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新环境使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出现了新的特征。一方面,人类步入了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新经济时代,基于知识、注重更新、追求升级换代是这种新的知识经济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凭借快捷的信息技术而创造的网上世界来展开的,在这个信息流和思维流瞬息万变的无疆界天地,曾被奉为教育之中心和人类力量之表征的知识,其更新周期之短、更新数量之大已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以至知识本身如果仅仅凭借传统的传播媒体书本来纳入教育流程已经显得滞后和陈旧。因此。从承继既有知识转向对其活化与创新、转向网络所联通的未来,当是全球化时代知识观的一大转型。
  其二,全球化时代的学习观由被动接受转向自主选择。突破空间阻隔的国际互联网将把全球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种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庞大和复杂的资源库,其间囊括数据、文字资料、图片、教学软件等,而网络上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在此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将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所取代,个体的志向、兴趣和精神发展的种种需求将上升为学习的主导性力量。这里,学习者的求索和选择比认知和记忆更重要,情意要素和能力方法比学习内容本身更重要。换言之,所谓学习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性积累,更是学习者自觉和理性的筛选。即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对自身发展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融入主体的精神世界,因此,主体不懈的追求热情、实践能力及方法是长葆终身可持续学习的根本要素。
  其三,全球化时代的教师观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智慧和精神资源的开发者。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来源多元化,教师不再被视作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化身,其功能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和激励学生探寻、发现和创造性运用知识,并与之和谐共享。因此。教师的职责更为全面、使命更加重要。他应当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充分培养学生个人在一生发展中所高度需要的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他应当强化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优化其思辨的缜密性和深刻性,使之能以自主态度和批判精神来理智审视全球流通的大量信息:他尤其应当为学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铺就科学性与人文性相融通的精神底蕴,帮助其确立以崇高、博大、深远的人生境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自身的率先示范为学生作出可亲可感的榜样。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标准也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全球网络化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对人的个性的合理肯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筛选信息、发表己见、与人自由交流,这种人类技术史上最能体现个性特征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为个体思想情感的自在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使教师不宜再用既往那种模式化和标准化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学生,以避免对人性全面发展的抑制。这样自然要求教师具备开阔的襟怀、开放的思维和崇高的人格。
  
  二、发展取向:教师素质的全面拓展
  
  展望全球化新时代,学校作为多元化文明的集散地将在创造新人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个体应努力把握自身素质结构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其一,发展面向全球多元文化、选择与融合有机统一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全球教育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维素质,取决于其思辨力的广度和深度。在东方民族即将全面融入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之际,如果教师思维素质不能实现更为深刻的蜕旧更新,将会制约整个民族思维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为此,教师个体应着力追求以开放性和创新性为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所谓思维的开放性,即在空间向度上打破排他或自禁的区域性概念,建立面向全人类的接受与辐射相结合的立体思维,以我为主、用科学务实的态度汲取异质文明的精髓;在时间向度上要根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透过时代风云前瞻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趋势,切实掌握最具哲学生命力的辩证思维法,摒弃静态和绝对地审视社会问题。由于网络能够及时、迅速、完整地提供一个真实的全球世界,学生已拥有个性和求异思维的发,展空间,故教师能否以开放性眼光评估和引导学生们五彩缤纷的心智流向,科学对待母体文化和异质文化。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考验。所谓思维的创新性。也是日新月异的全球网络时代对教师的本质要求,如对已有学理的怀疑意识、对学术权威的独立意识、对传统体系 的突破意识乃至对物质文明消极面的批判意识等,方法上要将发散与收敛、直觉与逻辑、侧向与反向以及经验与超验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创意的思维空间,追攀真正原创性的思维高度,以期达到创新性的大化境界。简言之,优异的思维素质是中华民族最具价值的发展性资源,是可以转化为巨大物质财富的智性生产力,作为创造着民族未来形象的教师,将以其卓越的思维品格极其深刻和内在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整体思维素质的发展。
  其二,发展适应全球交际需要、有力促进学生精神健康发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人格素质。从心理学观点看,人格是个体各种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其基本精神风貌之所在。生命的品位。灵魂的境界,取决于人格素质。面对信息多元化、思维自由化的全球化新时代及其新特征,面对克隆羊的诞生使人的批量生产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和一个黑客的袭击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甚至防卫系统等等这些对人类传统价值观的新挑战,教师的教育范畴显然存在着从单一的认知领域向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等非认知领域扩展的现实问题,势必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地优化作为一门隐蔽课程而存在并发挥着重大潜教育价值的自身人格素质。其间,教师的理想精神、敬业态度、情感立场和道德情操则是代表着教师职业群体人格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首先是教师对全人类、对未来生活所持有的超越性理想精神及其敬业态度。高洁的理想精神是人格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核,对全球未来所抱有的美好憧憬和为之而毫不吝惜地支付自己珍贵的人生岁月,这种健康昂扬的价值取向将使个体生命显得饱满坚实、洋溢着一种欢悦亢奋和生气勃发的迷人光彩。作为现代学校文明的播种者。教师理当自觉地视生命为滴水而溶入全球文明的奔腾大海,使貌似平凡的人生旅程纳入全人类走向更辉煌明天的伟大进程。至于虔诚的敬业态度正是这种超越狭隘功利的理想精神在教师职业领域内的具体表现,这对激励青年学子好学上进、发奋拓进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其次是教师以爱心为内核的博大情怀。伴随着现代网络教育的构建,教育中的高科技含量及比重确乎提升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情感含量可以降低。教育领域的深处存在着一条朴素而永恒的真理:爱心重于技术。如果教师依然固守唯认知主义的教学策略将会导致学生的“情感饥饿症”,使之沦为情感贫乏的“单面人”。如果说教育过程本质上是“唤醒”学生对生命的自觉意识、“点燃”其对理想的追求热情,那么,唯有教师发自肺腑深处、时时流溢着的赤诚爱意,那种不染腌臜、珍重青春与生命的无价真情,才能最终“唤醒”生命、“点燃”激情。再次是教师高度自律、堪为表率的道德品格。在全球网络时代。因特网、电子邮件、卫星远程通讯等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难免导致新的德育问题,诸如信息庞杂而良莠并存,使学校传统价值教育的优势已经失去;过长时间的人——机对话,缺乏社会互动,易使学生异化为信息植物人或机器附属物,人际关系淡漠等等。因此,教师应严于律己、以身示范,并切实指导学生明辨良莠、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积极合作,抵制和消除信息污染。另外,网络上教学资源的丰富化,使学生可能学有所长,教师对此也要敢于“不耻下问”,以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美好境界。
  其三,发展符合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教育理论素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术的诞生引发了教育两次质的飞跃;世纪交替,高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推进着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尤其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人类步入全球化网络时代的重要标志,极为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理念和模式,教师理当优化自身教育理论素质、从而把原本缺乏人之活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人为主体的活生生的教育进程中去。当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不同地域联结成一个全球化课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新的目标观,即着眼于全球化时代各国战略竞争去开发本国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力克应试教育下积淀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的优劣等级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尤其要着力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为最充分地发展个体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并玉成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和作为内在精神支柱的人格独立性。其次,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新的师生观。即建立教学双重主体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这种全球化时代所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革除传统应试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启教育流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要精心鼓励学生从“学答”转向“学问”,欢迎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姿态对教师作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形成师生双边心智对流、其乐融融、共享教育民主的现代“师生场”。再次,大学教师还必须具有“全球化课程”(World Curriculum)新理念,即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来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着眼于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全球化课程强调分析综合、批判性思考、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跨越各主要学习领域的较高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面对快速变革的世界和多元的价值取向所应具备的包容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教师应容纳这样一种正在开始为各国所公认的课程新理念,以此来指导全球化课程的建设。包括在课程内容上将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和人类文明的精华传输给学生、在课程目标上注重能本和人本的重要价值等。
  
  三、能力本位:超越既往的核心能力
  
  能力本位是数千年中国文化衍生的最新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在全球化战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要求。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流行的是官本位;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初期,流行的是钱本位。它们程度不同地桎梏个人诸多能力、个性和主体精神的充分发挥。而随着中国步入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循环圈,必然要求更大力度地变革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树立与其本质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即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的素质结构。任何一个国家在师资力量上的优势实质上是教师素质优势和能力优势的双重转化。以全球化时代背景为参照,作为一种普泛的共性要求,教师个体要发展下述有序启动教育进程的诸项能力。
  其一是专业更新能力。枕在学历证书或职称证书上一劳永逸的岁月,已一去不返;全球化条件下,不受国界限制的学生“上网一族”的比例正迅速攀升,那么,教师如何应对已从网上获得大量学科新知和创新思维的学生?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新问题。它迫切要求教师具备一种不断补充专业养料、拓展学科视野、更新学术理念的强大能力,以鲜活的童趣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积极、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专业生命输送新鲜血液。全球网络提供了不同学科、不同流派、不同权威、不同见解的知识,在网络上进行新知杂交和专业融合空前便捷:而且专业建树往往就发生在这种多学科的交叉点上;伴随 着知识更新周期的日趋缩短,教师不但要立足昨天,更当关注今天和明天。换言之,教师要置身学科前沿。有意识、有目标地吸纳新知和消化新知,让新知引燃创新智慧和创造灵感的火花,真正形成从学科新知到学科新创的强大的专业更新能力——这是肩负着学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使命的教师个体在全球化时代的立身法宝之一。
  其二是教育科研能力。这是教师为达成另一项使命即通过优质教育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之需。在全预制、全封闭、全垄断的指令型课程范式中,教师只是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满足于教学参考和教学材料即可—研究教育教学成为一种不必要的奢侈。而今,新课程呼唤教师研究如何回归课程主体、如何创造性开发课程资源、如何个性化实施课堂教学。而作为研究者的教师,自当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研究能力。首先是信息处理能力。全球教育网络即将构筑,教师要纵览全球教育理论风云,善于灵敏高效地吸纳国内外教育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予以归类、存档、管理和使用,从而将经过加工的信息和赋予其中的认识评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而更主要的是教育创新能力。这是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发展到成熟阶段后而形成的一种鲜明标志和不俗境界。这不仅意味着一位有抱负的教师要善于揭开纷纭复杂的教育现象,提出包蕴着研究价值的重大问题,从对问题的化解中寻觅规律性的教育真谛;这更意味着他要永远以“大道无道”的执着精神去突破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对教育传统的蜕化中树立以释放学习者创造智慧、发展其思维个性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法观。
  其三是双语运用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一方面,要高度娴熟流畅地驾驭中华文明之表征和中国文化之载体的母语,并且自觉地追求教学语言的个性化和艺术化,以期最终形成鲜明而富于魅力的教学风格。只有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擅长挥洒富于独特个性的教学语言,才能有效地激活处于静态的教学客体(教学内容),并使之以生气灌注的形态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而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则包括教师洞察时代走势、闪耀具有创新智慧和深厚意蕴的哲思性,善于灵活调度语气、节奏和音调、张弛有致、铿锵悦耳的音乐性,充满诗情画意、以具象和意境摇曳心旌的形象性,有力辐射生命能量、深深震撼学主体心境的激情性等。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反对不论课程性质而一概要求教师使用外语教学,但是当展望中国教育将融入全球整体格局之前景,必须深切认识到教师普遍性提升外语运用能力之迫切——这是展开全球教育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获得国际认可的专业成就的基本保障,其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英语运用能力尤显重要。
  其四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由于全球化时代教师观的深刻裂变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发展的深度介入,教师应伴随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教育软件为中心这种信息时代新教学模式的诞生而全面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优选能力。详而言之,包括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熟练的操作能力。并能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驰骋、检索信息、获取知识和化解问题:还要求具备改进和优化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诸如探讨如何科学评价和改善网络提供的教学材料、探讨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来提升学生高层次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探讨不同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微妙影响等等。
  总之,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新阶段的全球化时代在呼唤着教师努力构建自身的发展性素质,从而适应并引领中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发展,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而造就众多立足于全球战略竞争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在江苏常熟的城北新区,“绿地·常熟老街”这个凸显海派风情的现代化社区正在迅速崛起。作为社区配套项目之一的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是一所由企业出资建设、政府管理运营、名校参与办学的现代化新型实验学校,办学模式开创常熟第一,规模设施市内一流,校园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师资建设定位优质和谐,校园文化凸显海派意蕴。  自开办以来,学校呈现出一种蓬勃生长的态势。在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绿地实验小学这
【关键词】思想;核心素养;学会思考;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5-0047-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关注数学教学的价值,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生今后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的核心素养。人教版三上《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十年课改,我觉得自己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方法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两个“关注”上。一是关注“音乐文化”,从文化中的音乐或是从音乐中的文化出发来开发课程,在音乐课堂中着重引导儿童在文化中理解和传承优秀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二是关注“音乐体验”,在听觉基础上,通过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来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设计理念】  在音乐教育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在大众传媒中基本上是一种正面、阳光、崇高的形象,为广大社会成员高度认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隐喻都在诠释着教师形象的伟大,这种具有“圣化”色彩的教师形象往往使我们对教师产生一种片面的理解,“高”“大”“全”成为他们的标签。然而,近年来,我们开始怀疑、质问、迷茫,关于教育行业的负面报道逐渐增多:教师强奸学生、校长桃色事件、乱收费、乱摊派、招生黑幕、教师殴打学生……
在班里,我有三个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从初中开始就是同学了。课间、午休、放学,我们总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我觉得她们就是自己的亲姐妹,这种友谊很珍贵很难得。  最近,我对一个隔壁班的男生产生了好感,我知道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就把此事和好朋友们说了。结果她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经验和见闻都告诉我,提醒我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我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脑子也乱了,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那个男生的关系。其实,
小时候,大人们问我长大要做什么,我说我想做一个创造美的使者。  于是,高考的硝烟散尽之际,我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决心做一个创造美丽的园林女孩。  那时候,北京对于我来说是华丽的,农大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  刚到农大,就听大家纷纷议论:听说园林这个专业很辛苦的,要学美术,学制图,学设计,还要学植物学……听着那些课程的名字,我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    农大校园  中国农业大学是在1995年
对中国教育而言,对“现代化”的诉求早已不是新话题,它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相伴相随,相关研究与实践一直不绝如缕,方兴未艾之势始终不减……之所以如此,不仅与“现代化”与“教育”各自的复杂性有关,更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直接关联:传统积淀和惯习如此牢固、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地域差别如此迥异……多重复杂的累积注定了“在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不是一条平坦便捷之路,而是一条艰辛漫长的探索之路。  对于中国各地
【摘要】在扎实开展“三全五优化”的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优化互动生成”这一突破口,带动学习目标、问题设计、自主体验以及评价矫正的优化,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究成效。而在对“优化互动生成”的具体实践、反思和探索中,我们把优化学习目标和优化问题设计整合为对“预设”的研究,把优化自主体验和优化评价矫正整合为对“互动”的研究,从而梳理并明确了一条“预设→互动→生成”的研究主线,着力构建“精心预设、精妙
2008年,常州市博爱小学以“取消语文书面家庭作业”为契机迈出了减负增效的步伐,开始进行开放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1.简约——练习进课堂。  取消书面家庭作业后,我们将练习放进课堂,力求通过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简练习:每一课的练习都通过年级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精心设计,力求做到:题量小,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目标简约,一练一得,更多关注文本结构和表达;分清层次,有基础题、拓展题、延伸题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纪录片《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该片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鲜活的故事脉络,真实再现河北百年革命风云的点睛之作,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片的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脚本文字及图片以飨读者。  主持人:  毛主席曾将游击战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分散以发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