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其内容深奥无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改善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文中结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探讨了如何利用支架来让文言文教学思趣共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支架 思趣共生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跌、持、众”3个字。2.正确、流利地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复姓
师:亲爱的孩子们,第一次给大家上语文课。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能告诉我,你姓什么吗?注意,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要用上礼貌用语,你可以这样说:“老师好,我姓X”
师:(握手)你好,X同学,很高兴认识你。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会读他的名字吗?(指名说)
生:司马光。
齐读他的名字。
师:那你知道他的姓氏是什么吗?
生:司马。
师:诶?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很多人的姓都是一个字的,但是这位朋友却有——(生答:两个字)。
对啦,我们这种一个字的叫单姓。他这种两个字的叫复姓。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姓氏歌》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请你来看一看,哪些是复姓呀?(PPT出示《姓氏歌》內容,让学生找一找复姓)
小游戏:找一找
你真棒!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复姓都找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复姓。
姓氏既有单姓,又有复姓,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他的名字(生: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随文识字:司
2.介绍司马光
师:今天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就是——(司马光)。
老师给你们一个资料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作家资料袋)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中的一个小故事,也是他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书本102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贵在诵读。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每人读上3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大伙儿读得真热闹,老师这儿有几个课文中的生字要考考大家。
谁会读第一行?(持:翘舌音)
第二行,谁来读?(都是后鼻音)
下面让我们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请一位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3.检查句子朗读
师:课文很短,只有两句话。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板书:语言简练)是啊,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语言都比较简练。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叫作“文言文”。因为这篇文章很短,也叫小古文。板书:文言文、小古文
老师把课文分成七部分,想找六位同学来读一读。
相机指导:足跌没水中
师:“没”字有两种读音,这里为什么读“mò”,不读“méi”?
生:那小孩掉进水缸,水很深,把他淹没了。
师:明白了,“没”在这里有被淹没的意思。(注释展示)
(读完后)他们读对了吗?给他们一点掌声。
师:六位同学通过合作把文章读通顺了,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4.教师范读
师: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它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我们在学第3课的时候知道,古人读书的时候,都是先生念,学生跟着念,我们也来学着古人的样子。先听老师读一遍,请大家拿起笔,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了,请你做个记号。
三.理解句意
1.看注释
师:读,我们已经学会了,但课文的意思,你读懂了吗?同为古人写的文章,古诗和古文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之前学《古诗三首》的时候,我们发现:古诗当中都有注释。通过注释,我们可以了解诗句的意思。其实,古文当中也有注释,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下面的注释。
同时这是一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借助文字猜一猜故事的情节,想一想画面,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文。(板书:看注释 猜情节 想画面)
2.说意思
(1)群儿戏于庭
师: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那这件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板书:群儿戏于庭)
你能借助注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吗?(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游玩。)
哪个词语告诉你是一群小朋友?(群儿)对啦,通过猜情节你了解到群儿就是一大群的小朋友。
那他们在哪呢?(庭院)嗯,这是通过下面的注释理解的。
在庭院里干什么?(游戏)你想到了这个热闹的画面,通过想画面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这就叫“群儿戏于庭”。也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板书:起因)
师:诶,老师发现,这句话和我们平时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我们平时都是说:在院子里玩,应该是“于庭戏”。但是在古人的表达方式中,他们常常会说“戏于庭”。先解释后面的,再解释前面的,这也是古文有趣的地方,句式非常的独特。(板书:句式独特)
小练习:说古文想现代的意思。
(2)一儿登瓮 师:他们玩得正开心,这时发生了什么?(板书:一儿登瓮)
谁来猜一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很好,你通过想象理解了这句话。
刚才同学说的“爬上”,课文里用的是“登”,其实和“登山”、“攀登”里的“登”是同一个意思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瓮吗?(出示图片:瓮)
通过注释,我们知道了瓮是——(口小肚大的容器)
(出示图片:瓮和缸)那你们知道瓮和缸的区别吗?
总结: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
(3)足跌没水中
爬上瓮后,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板书:足跌没水中)
这句话讲的是什么?谁来猜一猜?
是啊,被“淹没”了,什么东西被淹没了?小孩子的头部、身全部都被埋到水里,这是多么危急的时刻呀!这个“没”字道出了重要信息,因此它的后面也要停顿一下。
(4)众皆弃去
师:面对同伴掉进水瓮里的危急情况,其他孩子做了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板书:众皆弃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这里的“众”能不能说是“大家”或是“所有人”?
是呀,“眾”应该解释为“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
(5)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而留下来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光持石击瓮破之)
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啊?谁来描述描述?
生:司马光拿起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师:他是怎么砸的?(用尽全身力气拿起石头,用力地、狠狠地往瓮上砸去)请同学做动作。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都是故事的——(生:经过)。板书:经过
(6)水迸,儿得活
师:故事的最后怎么样啦?板书:水迸,儿得活
谁来猜猜这句话的意思?
生:水涌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师:孩子终于得救了,真是一个圆满的结果。板书:结果
四.复述、学习写作顺序
1.练习复述
师:非常了不起。我们一句一句分开来把句子都解释清楚了。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2分钟,待会儿老师请人来讲。
(点评时注意肯定同学哪句话讲得特别好,把这个意思讲得清清楚楚。/老师觉得这句话有点小问题。)
现在,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把课文意思讲明白了,但是啊,讲故事可不只是讲完整,也要讲生动,甚至可以加上自己的话,再配上表情、动作,以增强效果。这些我们留给下节课再来训练和表演。
2.学习事情发展顺序
师:本篇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它按照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这也是一种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谁知道吗?(事情发展顺序)
是啊,以后碰到要写事情的题目,我们的文章也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依次说清楚,写明白,你的文章一定也会变得更有条理。
五.练习背诵
1.尝试填空
学了课文,我们来尝试把它背下来。
2.看图背诵(个别)
3.无图背诵(个别,集体背)
六.总结课文
介绍文言文特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这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古文、文言文。
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了《乐诵乐读乐写》,这里边也有文言文,请你们找一找、说一说。(《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是的,这些都是文言文。
要理解文言文,关键就是要关注注释。以后大家看到文言文故事时,一定要学会看注释、猜情节、想画面。
七.生字书写
1.跌持(左右结构)
跌:左低右高,左窄右宽。右边“失”的第二横要穿插到足字旁横与提的中间。组词。
持:左右等高,左窄右宽。右边“寺”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距离均等。组词。
2.众(品字结构)
之前学过的品字结构的字:品、森、晶
书写注意:第一个“人”最大,第二个“人”字最小。注意第二个“人”捺变成点,整个字呈三角形。组词。
八.作业设计
回家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筑实验小学校)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支架 思趣共生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跌、持、众”3个字。2.正确、流利地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复姓
师:亲爱的孩子们,第一次给大家上语文课。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能告诉我,你姓什么吗?注意,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要用上礼貌用语,你可以这样说:“老师好,我姓X”
师:(握手)你好,X同学,很高兴认识你。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会读他的名字吗?(指名说)
生:司马光。
齐读他的名字。
师:那你知道他的姓氏是什么吗?
生:司马。
师:诶?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很多人的姓都是一个字的,但是这位朋友却有——(生答:两个字)。
对啦,我们这种一个字的叫单姓。他这种两个字的叫复姓。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姓氏歌》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请你来看一看,哪些是复姓呀?(PPT出示《姓氏歌》內容,让学生找一找复姓)
小游戏:找一找
你真棒!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复姓都找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复姓。
姓氏既有单姓,又有复姓,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他的名字(生: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随文识字:司
2.介绍司马光
师:今天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就是——(司马光)。
老师给你们一个资料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作家资料袋)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中的一个小故事,也是他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书本102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贵在诵读。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每人读上3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大伙儿读得真热闹,老师这儿有几个课文中的生字要考考大家。
谁会读第一行?(持:翘舌音)
第二行,谁来读?(都是后鼻音)
下面让我们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请一位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3.检查句子朗读
师:课文很短,只有两句话。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板书:语言简练)是啊,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语言都比较简练。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叫作“文言文”。因为这篇文章很短,也叫小古文。板书:文言文、小古文
老师把课文分成七部分,想找六位同学来读一读。
相机指导:足跌没水中
师:“没”字有两种读音,这里为什么读“mò”,不读“méi”?
生:那小孩掉进水缸,水很深,把他淹没了。
师:明白了,“没”在这里有被淹没的意思。(注释展示)
(读完后)他们读对了吗?给他们一点掌声。
师:六位同学通过合作把文章读通顺了,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4.教师范读
师: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它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我们在学第3课的时候知道,古人读书的时候,都是先生念,学生跟着念,我们也来学着古人的样子。先听老师读一遍,请大家拿起笔,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了,请你做个记号。
三.理解句意
1.看注释
师:读,我们已经学会了,但课文的意思,你读懂了吗?同为古人写的文章,古诗和古文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之前学《古诗三首》的时候,我们发现:古诗当中都有注释。通过注释,我们可以了解诗句的意思。其实,古文当中也有注释,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下面的注释。
同时这是一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借助文字猜一猜故事的情节,想一想画面,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文。(板书:看注释 猜情节 想画面)
2.说意思
(1)群儿戏于庭
师: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那这件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板书:群儿戏于庭)
你能借助注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吗?(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游玩。)
哪个词语告诉你是一群小朋友?(群儿)对啦,通过猜情节你了解到群儿就是一大群的小朋友。
那他们在哪呢?(庭院)嗯,这是通过下面的注释理解的。
在庭院里干什么?(游戏)你想到了这个热闹的画面,通过想画面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这就叫“群儿戏于庭”。也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板书:起因)
师:诶,老师发现,这句话和我们平时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我们平时都是说:在院子里玩,应该是“于庭戏”。但是在古人的表达方式中,他们常常会说“戏于庭”。先解释后面的,再解释前面的,这也是古文有趣的地方,句式非常的独特。(板书:句式独特)
小练习:说古文想现代的意思。
(2)一儿登瓮 师:他们玩得正开心,这时发生了什么?(板书:一儿登瓮)
谁来猜一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很好,你通过想象理解了这句话。
刚才同学说的“爬上”,课文里用的是“登”,其实和“登山”、“攀登”里的“登”是同一个意思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瓮吗?(出示图片:瓮)
通过注释,我们知道了瓮是——(口小肚大的容器)
(出示图片:瓮和缸)那你们知道瓮和缸的区别吗?
总结: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
(3)足跌没水中
爬上瓮后,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板书:足跌没水中)
这句话讲的是什么?谁来猜一猜?
是啊,被“淹没”了,什么东西被淹没了?小孩子的头部、身全部都被埋到水里,这是多么危急的时刻呀!这个“没”字道出了重要信息,因此它的后面也要停顿一下。
(4)众皆弃去
师:面对同伴掉进水瓮里的危急情况,其他孩子做了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
(板书:众皆弃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这里的“众”能不能说是“大家”或是“所有人”?
是呀,“眾”应该解释为“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
(5)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而留下来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光持石击瓮破之)
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啊?谁来描述描述?
生:司马光拿起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师:他是怎么砸的?(用尽全身力气拿起石头,用力地、狠狠地往瓮上砸去)请同学做动作。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都是故事的——(生:经过)。板书:经过
(6)水迸,儿得活
师:故事的最后怎么样啦?板书:水迸,儿得活
谁来猜猜这句话的意思?
生:水涌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师:孩子终于得救了,真是一个圆满的结果。板书:结果
四.复述、学习写作顺序
1.练习复述
师:非常了不起。我们一句一句分开来把句子都解释清楚了。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2分钟,待会儿老师请人来讲。
(点评时注意肯定同学哪句话讲得特别好,把这个意思讲得清清楚楚。/老师觉得这句话有点小问题。)
现在,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把课文意思讲明白了,但是啊,讲故事可不只是讲完整,也要讲生动,甚至可以加上自己的话,再配上表情、动作,以增强效果。这些我们留给下节课再来训练和表演。
2.学习事情发展顺序
师:本篇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它按照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这也是一种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谁知道吗?(事情发展顺序)
是啊,以后碰到要写事情的题目,我们的文章也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依次说清楚,写明白,你的文章一定也会变得更有条理。
五.练习背诵
1.尝试填空
学了课文,我们来尝试把它背下来。
2.看图背诵(个别)
3.无图背诵(个别,集体背)
六.总结课文
介绍文言文特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这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古文、文言文。
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了《乐诵乐读乐写》,这里边也有文言文,请你们找一找、说一说。(《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是的,这些都是文言文。
要理解文言文,关键就是要关注注释。以后大家看到文言文故事时,一定要学会看注释、猜情节、想画面。
七.生字书写
1.跌持(左右结构)
跌:左低右高,左窄右宽。右边“失”的第二横要穿插到足字旁横与提的中间。组词。
持:左右等高,左窄右宽。右边“寺”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距离均等。组词。
2.众(品字结构)
之前学过的品字结构的字:品、森、晶
书写注意:第一个“人”最大,第二个“人”字最小。注意第二个“人”捺变成点,整个字呈三角形。组词。
八.作业设计
回家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筑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