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老人用药当谨慎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均会存在潜在的风险。相对于青年和中年人群而言,儿童与老年人用药后的风险更大,这主要是由于儿童的身体各器官未发育完全,而老年人则处于各器官的衰老阶段,这使得他们对进入体内的药物的处置能力下降,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因此,高龄或低龄患者的用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儿童的用药特点
  
   儿童的身体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解剖、生理和心理等功能均未成熟。多数药物在儿童的反应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也不尽相同。
   目前临床上儿童用药多是利用小儿的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依据成人的剂量进行折算,例如:70公斤的成年人用药剂量为500毫克,则35公斤的儿童则用250毫克。这是一种经验用药,实际上是把儿童当成了按比例缩小的成年人,并未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这主要是由于从伦理学角度讲,儿童不宜作为临床研究的受试者,使得儿童用药的真实研究受到限制,很多药物没有儿童用药的临床资料和安全性数据。因此,儿童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必须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
   我们可以将儿童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下面分别对处于这几期的儿童的用药进行说明。
  
   新生儿期:肝功能尚未成熟
   新生儿胃排空时间较长(可达6~8小时),使得在胃内吸收的药物较完全。新生儿胃排空与胎龄和日龄有关,年龄越小则胃排空时间越长。同时新生儿的肠黏膜通透性高,使得药物的肠道吸收增强。
   肝脏是多数药物代谢的场所,对于肝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而言,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是肝脏代谢的决定因素。在1岁之前,小儿的CYP1A2酶活性仅为成人的50%,1岁之后才能达到成人的活性水平。这种发育模式使得经CYP1A2酶代谢的药物在新生儿中的代谢变慢,用药剂量不当易中毒。此外,新生儿肾功能的发育不全使其对药物的排泄率也较少。
  
   婴幼儿期:胃内pH值较高
   婴幼儿期包括婴儿期和幼儿期,婴幼儿期体格生长显著增快,器官功能渐趋于完善。婴幼儿胃内pH值相对较高,因此口服酸不稳定药物(如青霉素G)比年长儿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相反,对于弱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年幼儿为了达到治疗浓度,则需要加大口服剂量。婴幼儿的体液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成年人。
  
   儿童期:
   1.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儿童期包括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期的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循环周期较短,一般对药物的排泄速率较快,但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较成人易于中毒。 如利用利尿剂极易引发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钠、低钾血症,应间歇给药,且剂量不宜过大,以便及时调整。而在低氧血症、酸中毒时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强其毒性反应,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2.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
   儿童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因此对影响神经、骨骼发育和内分泌的药物特别敏感。长期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剂可造成中枢神经的损害;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引起儿童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萎缩;长期使用雄激素可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儿童生长,甚至使男童性早熟,女童男性化。
  
   3.用药依从性不佳
   这一阶段的儿童用药依从性不好,忘服、漏服、擅自减药、停药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家长要按医嘱及时给儿童用药,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抗癫痫药物的使用。癫痫患者约80%起病于儿童期,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给药过程。而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与其毒副反应密切相关,药量不足或超量都可能使症状不能控制,超量还可导致症状频繁发作或加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4.可产生特异质反应
   这一阶段的儿童体内酶系统基本发育成熟,但某些药物对具有特异质的儿童可产生严重的特异质反应。如有特异质的儿童服用异烟肼后于体内代谢缓慢,易导致多发性外周神经炎;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儿童服用伯氨喹易引起溶血反应;有的服用氯霉素、苯巴比妥、磺按类药物可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等。因此必须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点,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老年人的用药特点
  
   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和身体组成比例的变化,会使药物疗效产生改变,主要的特点是: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增加,作用增强;对少数药物敏感性降低,需要使用更大剂量,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增多;肝、肾功能的减退,造成药物半衰期延长,引起体内药物蓄积中毒等等。
  
   1.老年人胃肠吸收功能减退
   老年人胃液分泌机能下降,胃内pH值上升,消化道的运动性能降低,同时随着全身血液循环速度的减慢,消化道的血液量随之下降。老年人胃肠吸收功能减退。但由于胃肠蠕动减慢,药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及与肠道吸收表面接触时间均延长,故总吸收量影响可能不明显。
   但是,对于靠主动转运来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铁、木糖、钙等),由于吸收药物所需的酶和糖蛋白等载体数量减少,故吸收功能减弱。如老年人胆汁分泌减少,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加上维生素D3形成减少,肠上皮细胞中运钙蛋白形成不足,造成钙吸收减少,血液中普遍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
  
   2.单位体重投药量增加
   老年人机体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细胞内液减少,身体总水量减少,脂肪组织增加,因此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增加,如吗啡、乙醇、水杨酸盐、青霉素等;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作用持续较久,半衰期延长,易在体内蓄积中毒。老年人的体重呈减少趋势,使单位体重投药量增加,再加上人体水分所占比例下降,所以大多数药物在老年人组织中的浓度是增加的。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用华法林易引起出血
   老年人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使血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大,药物向组织分布的程度也会增加,使药物分布容积增加,易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华法林,在老年人血浆里结合得少的原因是因为老年人血浆蛋白浓度低,所以老年人用华法林不良反应大,易引起出血。此外,与白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普萘洛尔、苯妥英钠、地西泮、保泰松、地高辛和水杨酸盐等,老年人用时应注意减量。
  
   服用地西泮应减量
   由于老年人肝细胞减少,肝微粒体酶的活性降低和肝血流量减少,使代谢能力下降,药物代谢减慢,造成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如地西泮,20岁时其半衰期为20 小时,80岁以上为90小时,其毒性反应率从1.9%上升到7.1%~39%,故老年人服用地西泮剂量应减半。对于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利多卡因、咖啡因、氨基比林、普萘洛尔等,要注意减小用量,或延长服药的间隔时间。
  
   2.用地高辛等应延长用药间隔
   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自40岁后,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排泄能力按每年1%的速度递减。因此,老年人药物清除率降低,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时,易在体内蓄积而造成中毒。如地高辛、氨基苷类抗生素、青霉素G、苯巴比妥、乙胺丁醇、西咪替丁及磺酰脲类降糖药等,都可因肾功能减退而排泄减少,从而显著延长半减期,并有蓄积中毒的危险,所以,老年人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相应减少用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综上所述,年龄是影响药物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低龄的儿童和高龄的老年人的用药尤需特别谨慎。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用药方法,掌握了年龄对药物影响的相关知识以后,我们可以将年龄这一危险因素对我们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农村经济建设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难题,不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为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提供夯实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证。本文立足于当前
目的:探讨 Swan -Ganz 导管监测在心脏外科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为研究样本,对患者置入 Swan -Ganz 导管进行监测,置管
提出“科研档案监理”的理念,基于法律上档案机构及其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参与科技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工作。科研档案系鉴定实务,是鉴定委托、鉴定过程和鉴定结果的载体,具有法律效
大学阶段,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方面涉及的范围更广,接触的内容也更加多样,目的在于更为全面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而本文中,我就以体育这门学科为例,以游泳这一课程为探究目
“人权高干主权”的观点是冷战后少数西方国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推行霸权主义的借口.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歪曲和割裂了人权与主权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近年来,我们的就业指导重点是向学生宣讲就业形势,组织供需见面会,向学生提供需求信息,指导学生如何应聘的技巧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入园焦虑,是指儿童初入幼儿园时由于环境的变化,与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儿童的入园焦虑非常常见,但是,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家长在孩子初入园时也会产生焦虑情绪.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