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第十二届青歌赛上,刘和刚一曲饱含觉悟的歌曲《父亲》,令在场的很多评委流下了眼泪。他的歌曲不仅打动了评委,也打动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心。为什么同样的一首歌曲,有的人唱得那么感人,而有的人唱的却很平淡?笔者认为,歌唱艺术的主要核心是情,情动于中,而形显于外。而时下的一些歌手,有的只注意歌唱的技巧性,却忽视了歌曲内在的情感体现;有的则因为歌唱作品本身的空洞乏味而导致了歌手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只能表现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感情,听众根本无法从中感受歌唱所带来的艺术享受。
由此,笔者想到我们的音乐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操的陶冶,也是心灵的净化。如果每一节音乐课上的歌曲,老师都能把它唱得动情,用爱心来教育学生,用真情来演唱歌曲,这样不仅会感染学生,也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要把歌曲唱好的欲望和兴趣,有了把歌曲唱好的欲望和兴趣,教学活动就会生动而有趣。
怎样让学生不停留在会唱的基础上,而达到较好的境界呢?关键在于教师对作品的熟悉、分析、思考和表现等方面的深加工。不少教师在唱歌课的备课过程中,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一定要教师用心思和实践,它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熟悉歌曲、分析歌曲、思考歌曲和表现歌曲。
一、熟悉歌曲
要认真地品味歌词,还要大声的朗读歌词,歌词念熟了,念顺了,逻辑重音就出来了,这样就容易理解它表达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哪几句是叙事,哪几句是抒情,哪几句是铺垫,哪几句是高潮。生僻的字词要念正确,多音字要规范化,并且把它固定下来。
细心地练习旋律,每个音符都要准确,每个节奏都要清楚,特别是三连音、连续切分等非常规的节奏更要有耐心把它弄准;针对复杂的乐句,在键盘上弹奏时,指法要反复练习,寻找到一种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演奏方法,并且把它固定下来。
反复地聆听和不断的演唱(奏)歌曲,注意词曲结合的艺术性,歌词要能背唱,伴奏要能背弹。
二、分析歌曲
在熟悉了歌词的基础上,再来分析它。通过上面环节对歌词的熟悉,就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给歌曲定位,给歌曲定位准确了,就可以根据歌曲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感情,明确哪些字是逻辑重音,需要强调和夸张,从而确定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力度、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音色、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来表达,这些都为表现歌曲的情感做好了前期准备。
然后再来分析旋律,旋律用的是什么调式:整个旋律分为几段,每段由几个乐句构成;它强调了哪些音,相应地强调了哪些字;有没有切分节奏需要特别强调的,旋律的节拍重音是否与歌词的逻辑重音相一致;哪些音力度要强,哪些音力度要弱,哪些音要渐强,哪些音要渐弱;哪些旋律是重复的,哪些旋律是相似的,相同的旋律怎么处理,相似的旋律怎样变化,为什么要变化等等。
三、思考歌曲
1.词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词、曲的创作背景,包括相关的历史事件、地理风貌、政治环境和风土人情等,为表达歌曲的情感做深层次的准备。
2.词曲的结合是否吻合,歌曲的情感变化与歌曲的结构变化是否一致
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把握以后,还要思考旋律的风格和结构,并且要对比,看看两者是否吻合。
3.词、曲、唱、演之间的情感是否一致
静心去欣赏歌曲的录音,认真去体会歌曲的词、曲、唱、演的情感是否相得益彰。再反思教师自己的演唱,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不足,从而为指导学生的演唱积累切实可行的经验。
四、表现歌曲
唱歌是实现美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它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教师不能设法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不能体现美的情怀,不能进入美的境界,那么唱歌过程只能是一种枯燥的体力劳动了。因此,师生都应该做到:
1.大胆想象,勇敢实践
可以按歌曲的本来形式演唱,也可以加上师生的共同创造性思维来表现,如独唱、齐唱、轮唱、合唱、表演唱、歌伴舞、器乐小合奏、配乐诗朗诵、背景音乐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2.创设情境,自然地演唱
回顾歌曲的创作背景,设身处地去思考;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抒发情感;或者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歌曲的情景,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中去。与此同时,学生的学唱也会是热情高涨、群情振奋。
教唱歌曲的过程就是一次审美的过程,歌词也好,旋律也罢,教师关注的不能仅仅是它们的本身,而是通过它们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唱歌教学本质上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用热情和智慧去创造和实践。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由此,笔者想到我们的音乐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操的陶冶,也是心灵的净化。如果每一节音乐课上的歌曲,老师都能把它唱得动情,用爱心来教育学生,用真情来演唱歌曲,这样不仅会感染学生,也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要把歌曲唱好的欲望和兴趣,有了把歌曲唱好的欲望和兴趣,教学活动就会生动而有趣。
怎样让学生不停留在会唱的基础上,而达到较好的境界呢?关键在于教师对作品的熟悉、分析、思考和表现等方面的深加工。不少教师在唱歌课的备课过程中,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一定要教师用心思和实践,它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熟悉歌曲、分析歌曲、思考歌曲和表现歌曲。
一、熟悉歌曲
要认真地品味歌词,还要大声的朗读歌词,歌词念熟了,念顺了,逻辑重音就出来了,这样就容易理解它表达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哪几句是叙事,哪几句是抒情,哪几句是铺垫,哪几句是高潮。生僻的字词要念正确,多音字要规范化,并且把它固定下来。
细心地练习旋律,每个音符都要准确,每个节奏都要清楚,特别是三连音、连续切分等非常规的节奏更要有耐心把它弄准;针对复杂的乐句,在键盘上弹奏时,指法要反复练习,寻找到一种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演奏方法,并且把它固定下来。
反复地聆听和不断的演唱(奏)歌曲,注意词曲结合的艺术性,歌词要能背唱,伴奏要能背弹。
二、分析歌曲
在熟悉了歌词的基础上,再来分析它。通过上面环节对歌词的熟悉,就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给歌曲定位,给歌曲定位准确了,就可以根据歌曲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感情,明确哪些字是逻辑重音,需要强调和夸张,从而确定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力度、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音色、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来表达,这些都为表现歌曲的情感做好了前期准备。
然后再来分析旋律,旋律用的是什么调式:整个旋律分为几段,每段由几个乐句构成;它强调了哪些音,相应地强调了哪些字;有没有切分节奏需要特别强调的,旋律的节拍重音是否与歌词的逻辑重音相一致;哪些音力度要强,哪些音力度要弱,哪些音要渐强,哪些音要渐弱;哪些旋律是重复的,哪些旋律是相似的,相同的旋律怎么处理,相似的旋律怎样变化,为什么要变化等等。
三、思考歌曲
1.词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词、曲的创作背景,包括相关的历史事件、地理风貌、政治环境和风土人情等,为表达歌曲的情感做深层次的准备。
2.词曲的结合是否吻合,歌曲的情感变化与歌曲的结构变化是否一致
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把握以后,还要思考旋律的风格和结构,并且要对比,看看两者是否吻合。
3.词、曲、唱、演之间的情感是否一致
静心去欣赏歌曲的录音,认真去体会歌曲的词、曲、唱、演的情感是否相得益彰。再反思教师自己的演唱,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不足,从而为指导学生的演唱积累切实可行的经验。
四、表现歌曲
唱歌是实现美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它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教师不能设法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不能体现美的情怀,不能进入美的境界,那么唱歌过程只能是一种枯燥的体力劳动了。因此,师生都应该做到:
1.大胆想象,勇敢实践
可以按歌曲的本来形式演唱,也可以加上师生的共同创造性思维来表现,如独唱、齐唱、轮唱、合唱、表演唱、歌伴舞、器乐小合奏、配乐诗朗诵、背景音乐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2.创设情境,自然地演唱
回顾歌曲的创作背景,设身处地去思考;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抒发情感;或者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歌曲的情景,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中去。与此同时,学生的学唱也会是热情高涨、群情振奋。
教唱歌曲的过程就是一次审美的过程,歌词也好,旋律也罢,教师关注的不能仅仅是它们的本身,而是通过它们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唱歌教学本质上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用热情和智慧去创造和实践。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