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描述矿物的特征”实验改进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版四年级教材“岩石的组成”一课要求从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方面对矿物进行观察和描述,但教材中的实验存在选取标本不够典型、外表颜色描述不对、条痕颜色无法看到、透明程度判断不清、比对光泽观察不准等问题.从提供原始结晶状态的矿物或有新鲜断面的矿物标本、提供色轮卡观察描述矿物外表的颜色、采用深色无釉瓷板代替白色无釉瓷板、用手电筒照射矿物碎片的边缘判断透明度、和六种典型光泽进行比对观察等方法进行实验改进,实验效果较好,学生容易操作且描述特征准确.
其他文献
面向小学生开设的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科技与创新人才上起基础性作用,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其实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为借鉴新加坡的科学教育的优秀经验,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在了解以上两国相应文本的基础上,从结构与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思考我国与新加坡的小学科学课程侧重点及特色,结合我国国情,从课程理念与课程框架、课程目标与内容、评价建议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建议.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推理的思维方法是小学生应初步了解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提出了五种利用归纳推理研究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被称为“穆勒五法”.其中的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和共变法等四种方法,在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中被广泛运用.“穆勒五法”在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可能存在问题,教师教学时需避免.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双减”背景下,既要保质保量,又要减少作业量和作业时间,那只有教师设计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作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研究新型作业内容和作业方式,让作业更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自主性、创造性与贴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