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如今,从“书香城市”到“书香校园”,从“书香班级”到“书香家庭”,阅读已被提到了国家的战略地位。我们的孩子,家里有书柜,班里有“图书角”,可以免费进出各级各类的阅览中心,更可在网上接触各位大家,拜读各种经典……
可学生真的会读了吗?不见得!从我新接手的六年级学生来看,少数学生只会读漫画;大部分学生是随便翻翻;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读书很认真,有成效。原因很简单,不是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年级了,马上要进入初中了,不可能再从童话、成语故事等慢慢地开始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呢?我针对学生们的诸多问题,选择了小古文作为突破口。因为小古文短小精炼,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暗含了小学生学文言的特征,只要字认识,他就觉得他能读懂。孩子们喜欢有特点的,看上去怪怪的文字。语言越有特点,孩子模仿的兴趣就越浓厚。
一、课内学习,方法指引
拿定主意,我便开始筹备一节小古文阅读指导课。左思右想,我选定了《陋室铭》作为小古文第一课。教学过程如下:
(一)认识文体“铭”
由《望洞庭》导入,引出作者“刘禹锡”,进而认识文体“铭”。
(二)一二三四读古文
1.先自己读,一定要大声读,这叫听见声音第一读。通过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同学们注意。
2.再读一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力求每位学生都读正确,这叫正确字音第二读。
3.接着是一句一句开火车读,唱和着读,通过师生对读让同学们明白,这篇铭文除了最后一个反问句外,句句押韵,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它的韵脚。最后总结刚才的开火车读、唱和读、押韵读,都是第三种读,叫掌握节奏第三读。
4.初步满意第四读。让学生们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读一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三)模模糊糊知大意
1.学习小古文,我们要学会看注释,请学生对照注释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古文的意思。这叫借注释识关键。
2.看了注释,还有不大明白的请打上问号,四人小组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去掉那些问号。老师教给一些参考方法:“上下文 来帮忙”、 “反复读 顺嘴出”、“蒙与猜 是妙法”……
3.指名几位学生说大意。相机指点,评论。
4.同桌说一说。
(四)干干净净学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懂了这篇铭文的大意,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篇铭文的语言吧。
1.理清中段结构。找出铭文中哪几句是直接描写陋室的?总结为 “环境清雅”、“访客文雅”、“情趣高雅”。
2.学习开篇。作者刘禹锡开篇由高山、流水引入,为的是引出自己的陋室和德馨,多么巧妙的伏笔啊!
3.学习结尾。
刘禹锡是个写作高手,不仅文章开头引人侧目,结尾也收得相当漂亮。在分析了诸葛亮与杨子云的相似之处后,再借助小故事《陋室铭》的来历让学生明白刘禹锡是希望自己和他们一样,成为有才华的人。
(五)作业拓展
套用这篇铭文的格式,独自或者小组合作,来谱一曲《XX铭》。
课上完了,我领着学生一起总结了小古文学习的方法。
1.读的能力——一二三四读古文。听见声音第一读,可以培养自信;正确字音第二读,将查字典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掌控节奏第三读,小古文断句最重要,节奏准了,意思也就差不了多少;初步满意第四读,“小古文怎么学,粗知大意,先背下来再说。”(于永正语)
2.说的能力——模模糊糊知大意。学习小古文,一定要学会看注释,这叫借注释识关键;看了注释,还有不大明白的就与现代文一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叫上下文来帮忙;反复读 顺嘴出就是不断地读,有时候读着读着顺嘴就出来了;如果还不行就连蒙带猜,因为蒙与猜是妙法。
3.写的能力——干干净净学语言。思想情感少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很多东西孩子自然会明白,此时无需多讲;篇章结构多一点,从全局入手,把握整体,理清脉络,这些,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方法提一点,写作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而且学生之间也有差异,我们作为拓展提一提,学生能吸收多少是多少。如有能力写一点,这是一种忽悠。我们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强求,但学生是不肯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的,他们多多少都会写一点,只要经常写,能力自然就增长了。
最后,我大声宣布,“我们的小古文之旅开始啦!”同时降低要求,平时自己的阅读只要达到三会:会读、会背、会说。当然,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二、课外用法,迁移练习
课内得法了,课外如何延伸呢?歌德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孩子们用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不仅带来课堂的快乐,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小古文的学习,将快乐和效率延伸到了课外。《陋室铭》学完了,孩子们自发地运用方法去读《邯郸学步》、《南辕北辙》、《画蛇添足》……而我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障合适的时间、场地,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后备力量,营造浓浓的小古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将兴奋转化为勤奋。
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特意开设了课前三分钟“古诗诵读”,我将古诗改为了小古文,黑板右侧写古诗的地方,也被我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小古文。我写在黑板,学生就写在自己的软面抄上,大声读一读,查一查字典词典,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然后是各种读,坐着读,走着读,闭上眼睛读一读,趴在桌上读一读……试着背一背,背不出,放一放,先试着理解意思,看看注释,同学商量,问问老师,连蒙带猜,粗知大意后再背,同学比一比,我就不信背不出来。
会读会背了,说说文章大意,讲讲这个故事,练一练口头表达能力。
一周五天,一篇小古文绰绰有余,通常是第一天读熟,第二天背诵,第三天翻译,第四天讲故事,第五天有能力的同学读读自己的作品。可以是仿写,如同学们模仿《青草地》写了《小河边》、《山坡上》、《校园里》,仿着《陋室铭》写了《教室铭》、《长江铭》;也可以是改写,比如将《南郭先生》改写成现代文,将《狐狸和蝉》改成小古文,甚至将《陆绩怀橘》改编成了剧本;也可以是自由创作,有些对小古文兴趣浓厚的同学在每周的小练笔时,也会时不时地写上几句小古文。如有学生写乡村生活,迁移小古文,写下了“乡间农家,竹篱茅舍,临水成村……”虽不是那么押韵对仗,但也像模像样,很有意思。 因为孩子们喜欢,所以他们按着老师指引的方法课前读,课间议,课余写,读的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评价激励,提升效果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要保持这份激情直至养成习惯,我们还必须准备一些激励措施。没有评价激励的课外阅读往往效果不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同学对课外阅读不能坚持,为什么有些同学读了很多书,却帮助不大的真正原因。
有鉴于此,我们就每月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交流会。针对学生阅读的情况,设置了种种大奖。能够声情并茂朗读的同学封为“金话筒”,背诵小古文最多的同学号称“记忆之神”,“故事大王”必须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个人作品最多最优的同学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文曲星”,我们还针对剧本表演评选“金牌导演”和“明日之星”……
于是,孩子们私下发奋,同桌互帮,小组合作,邀请家长,请教各科老师……凡此种种,孩子们幸福地徜徉在小古文阅读的知识海洋中。
我让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兴趣,学会方法,养成习惯,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我们相信,小古文会读了,现代文一定会读。朱熹说“阅读”的过程并不是把书拿来一看了之,“阅”读要求自己在看的同时,借助字典、词典,真正看懂、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读”有诵读、默读之分,但重要的是明确文章的真正含义和文中所表达的感情。这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强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小古文阅读,就是遵循了这一点,我们让学生“一二三四读古文”,读懂文章的具体内容;我们让学生“模模糊糊知大意”,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我们让学生“干干净净学语言”,不必小小年纪就无病呻吟。管建刚老师说,学生的习作有“我病”,有“然后病”,都属于语言不干净。小古文的阅读对症下药,让学生明白如何字字斟酌,留下最简洁、最重要的文字。试想,小古文都会写了,写现代文岂不是轻而易举吗?
小古文里有一个大世界,如果说经典诗文是高浓度的母语营养液,那么小古文就是让小学生在最适合的时间获得最适合的营养。当然,它需要学生课内得法,课外用法,还需要老师不断地评价激励,为其加油鼓劲。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小古文阅读,不失为一条走向阅读大道的终南捷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
编辑 张晓楠
可学生真的会读了吗?不见得!从我新接手的六年级学生来看,少数学生只会读漫画;大部分学生是随便翻翻;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读书很认真,有成效。原因很简单,不是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年级了,马上要进入初中了,不可能再从童话、成语故事等慢慢地开始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呢?我针对学生们的诸多问题,选择了小古文作为突破口。因为小古文短小精炼,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暗含了小学生学文言的特征,只要字认识,他就觉得他能读懂。孩子们喜欢有特点的,看上去怪怪的文字。语言越有特点,孩子模仿的兴趣就越浓厚。
一、课内学习,方法指引
拿定主意,我便开始筹备一节小古文阅读指导课。左思右想,我选定了《陋室铭》作为小古文第一课。教学过程如下:
(一)认识文体“铭”
由《望洞庭》导入,引出作者“刘禹锡”,进而认识文体“铭”。
(二)一二三四读古文
1.先自己读,一定要大声读,这叫听见声音第一读。通过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同学们注意。
2.再读一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力求每位学生都读正确,这叫正确字音第二读。
3.接着是一句一句开火车读,唱和着读,通过师生对读让同学们明白,这篇铭文除了最后一个反问句外,句句押韵,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它的韵脚。最后总结刚才的开火车读、唱和读、押韵读,都是第三种读,叫掌握节奏第三读。
4.初步满意第四读。让学生们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读一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三)模模糊糊知大意
1.学习小古文,我们要学会看注释,请学生对照注释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古文的意思。这叫借注释识关键。
2.看了注释,还有不大明白的请打上问号,四人小组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去掉那些问号。老师教给一些参考方法:“上下文 来帮忙”、 “反复读 顺嘴出”、“蒙与猜 是妙法”……
3.指名几位学生说大意。相机指点,评论。
4.同桌说一说。
(四)干干净净学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懂了这篇铭文的大意,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篇铭文的语言吧。
1.理清中段结构。找出铭文中哪几句是直接描写陋室的?总结为 “环境清雅”、“访客文雅”、“情趣高雅”。
2.学习开篇。作者刘禹锡开篇由高山、流水引入,为的是引出自己的陋室和德馨,多么巧妙的伏笔啊!
3.学习结尾。
刘禹锡是个写作高手,不仅文章开头引人侧目,结尾也收得相当漂亮。在分析了诸葛亮与杨子云的相似之处后,再借助小故事《陋室铭》的来历让学生明白刘禹锡是希望自己和他们一样,成为有才华的人。
(五)作业拓展
套用这篇铭文的格式,独自或者小组合作,来谱一曲《XX铭》。
课上完了,我领着学生一起总结了小古文学习的方法。
1.读的能力——一二三四读古文。听见声音第一读,可以培养自信;正确字音第二读,将查字典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掌控节奏第三读,小古文断句最重要,节奏准了,意思也就差不了多少;初步满意第四读,“小古文怎么学,粗知大意,先背下来再说。”(于永正语)
2.说的能力——模模糊糊知大意。学习小古文,一定要学会看注释,这叫借注释识关键;看了注释,还有不大明白的就与现代文一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叫上下文来帮忙;反复读 顺嘴出就是不断地读,有时候读着读着顺嘴就出来了;如果还不行就连蒙带猜,因为蒙与猜是妙法。
3.写的能力——干干净净学语言。思想情感少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很多东西孩子自然会明白,此时无需多讲;篇章结构多一点,从全局入手,把握整体,理清脉络,这些,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方法提一点,写作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而且学生之间也有差异,我们作为拓展提一提,学生能吸收多少是多少。如有能力写一点,这是一种忽悠。我们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强求,但学生是不肯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的,他们多多少都会写一点,只要经常写,能力自然就增长了。
最后,我大声宣布,“我们的小古文之旅开始啦!”同时降低要求,平时自己的阅读只要达到三会:会读、会背、会说。当然,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二、课外用法,迁移练习
课内得法了,课外如何延伸呢?歌德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孩子们用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不仅带来课堂的快乐,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小古文的学习,将快乐和效率延伸到了课外。《陋室铭》学完了,孩子们自发地运用方法去读《邯郸学步》、《南辕北辙》、《画蛇添足》……而我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障合适的时间、场地,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后备力量,营造浓浓的小古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将兴奋转化为勤奋。
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特意开设了课前三分钟“古诗诵读”,我将古诗改为了小古文,黑板右侧写古诗的地方,也被我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小古文。我写在黑板,学生就写在自己的软面抄上,大声读一读,查一查字典词典,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然后是各种读,坐着读,走着读,闭上眼睛读一读,趴在桌上读一读……试着背一背,背不出,放一放,先试着理解意思,看看注释,同学商量,问问老师,连蒙带猜,粗知大意后再背,同学比一比,我就不信背不出来。
会读会背了,说说文章大意,讲讲这个故事,练一练口头表达能力。
一周五天,一篇小古文绰绰有余,通常是第一天读熟,第二天背诵,第三天翻译,第四天讲故事,第五天有能力的同学读读自己的作品。可以是仿写,如同学们模仿《青草地》写了《小河边》、《山坡上》、《校园里》,仿着《陋室铭》写了《教室铭》、《长江铭》;也可以是改写,比如将《南郭先生》改写成现代文,将《狐狸和蝉》改成小古文,甚至将《陆绩怀橘》改编成了剧本;也可以是自由创作,有些对小古文兴趣浓厚的同学在每周的小练笔时,也会时不时地写上几句小古文。如有学生写乡村生活,迁移小古文,写下了“乡间农家,竹篱茅舍,临水成村……”虽不是那么押韵对仗,但也像模像样,很有意思。 因为孩子们喜欢,所以他们按着老师指引的方法课前读,课间议,课余写,读的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评价激励,提升效果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要保持这份激情直至养成习惯,我们还必须准备一些激励措施。没有评价激励的课外阅读往往效果不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同学对课外阅读不能坚持,为什么有些同学读了很多书,却帮助不大的真正原因。
有鉴于此,我们就每月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交流会。针对学生阅读的情况,设置了种种大奖。能够声情并茂朗读的同学封为“金话筒”,背诵小古文最多的同学号称“记忆之神”,“故事大王”必须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个人作品最多最优的同学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文曲星”,我们还针对剧本表演评选“金牌导演”和“明日之星”……
于是,孩子们私下发奋,同桌互帮,小组合作,邀请家长,请教各科老师……凡此种种,孩子们幸福地徜徉在小古文阅读的知识海洋中。
我让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兴趣,学会方法,养成习惯,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我们相信,小古文会读了,现代文一定会读。朱熹说“阅读”的过程并不是把书拿来一看了之,“阅”读要求自己在看的同时,借助字典、词典,真正看懂、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读”有诵读、默读之分,但重要的是明确文章的真正含义和文中所表达的感情。这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强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小古文阅读,就是遵循了这一点,我们让学生“一二三四读古文”,读懂文章的具体内容;我们让学生“模模糊糊知大意”,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我们让学生“干干净净学语言”,不必小小年纪就无病呻吟。管建刚老师说,学生的习作有“我病”,有“然后病”,都属于语言不干净。小古文的阅读对症下药,让学生明白如何字字斟酌,留下最简洁、最重要的文字。试想,小古文都会写了,写现代文岂不是轻而易举吗?
小古文里有一个大世界,如果说经典诗文是高浓度的母语营养液,那么小古文就是让小学生在最适合的时间获得最适合的营养。当然,它需要学生课内得法,课外用法,还需要老师不断地评价激励,为其加油鼓劲。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小古文阅读,不失为一条走向阅读大道的终南捷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