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部分,也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必备课程之一,计算机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各个专业教学中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分析概括,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当今,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已成为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计算机运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大学生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究
1.1 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管理重视不够
现在计算机二级证书已沦为许多高校毕业证发放的必备条件之一和多数用人单位招收、用人的硬件条件之一。据调查,国内大部分高校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动机只是为了应付等级考试、应付毕业和就业,学习方式古板,只是机械地做大量习题,练习题内容也是靠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理解消化。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不把在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即使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也不能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多数取得毕业证的在毕业后无法适应自动办公化形势,不得不重新学习,付出了较大成本。
1.2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学生操作能力差
计算机课程是集操作和技能于一体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然而现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全照课本念,学生听不懂;学生上机时间没有保障,据调查,平均每个学生每周专门上机时间不足四小时;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且网络实验教学太少,缺少实战机会;大部分高校计算机老师没有认清本课程的重要性,上课流于形式,学生上课目的也是为了修学分。很多毕业生都会埋怨自己在校时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没有实用价值,事实上是因为知识的学习并没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永远也培养不出来具有高知识水平的科技人才。
1.3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简单僵硬
目前,高校在设置计算机课时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目的,对不同类的学生主体、不同的专业水平均采取同一个教学模式。不管专业课还是非专业课的学生都把计算机课作为必修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都大致相同,没有分门别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如果不能做好分层施教,就会使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没有实用价值,且内容太过简单。计算机教学与一般的公共选修课有本质的区别,若其适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必须对高校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否则将很难进一步拓宽思路,很难将这一学科的基础教学开展好。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策应用与探究
2.1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内容
第一,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学习计算机只是应付等级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的初衷,只有思想改变了,动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要按照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应用能力,建立适应实际、适应学生、适应社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第二,在教材选择上,要选用实用、会用、适用的特点,体现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师教学规律。要适时的更新教材内容,缩短教材使用周期,把一些计算机领域最新潮、最前沿、最特色的知识引入教材中,改变现有教材内容陈旧,使用时间过长的弊病。
2.2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所谓课程体系,是指具有某种联系的若干课程,按照一定的比例结构所组成的能实现培养人才功能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课程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相关内容在一定的联系下结成的结构体,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设计以及知识构成、实践能力、素质结构的大局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合理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以锻炼学生计算机素质,提升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建立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形势,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把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现到课程体系中,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成果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超的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的时代新人。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实用基础与计算机技术。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坚持科学合理分类,体现出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把选课比重提高,以适应不同学生类别的需求。
2.3 分类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专业设置、学习水平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需求等存在着差别,因此应该设置适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把计算机选修课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对应课程,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灵活掌握,要根据所设置的不同班级类别进行适当调整,着力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借助网络资源,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通过一堂课学生难以达到完全掌握和理解,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综合分析、典型案例讲解、实践评述等进行综合式教学。二是选取典型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专题学习,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三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课堂移往多媒体课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和老师一起动手操作,让教学内容和课堂更为生动。同时,教师将教学PPT、大纲、习题讲解、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全部发到网上,让学生根据自我需求,进行网上学习。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学科,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如果高校计算机教学不能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就很难发挥好这门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重视不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只有在推动计算机课程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才能彻底扭转改变。本文研究表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改变,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坚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借助网络等现代手段,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新的变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晓华.通过几次教学活动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6).
[2]陆汉权,何钦铭,周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新尝试[J].计算机教育,2010(7).
[3]屈会芳,王忠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未来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1).
[4]李旻.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若干问题的分析[J].教育信息化,2011(9).
[5]于艳华.加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J].教育艺术,2010(12).
[5]王平,朱艳辉.计算机程序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论坛,201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当今,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已成为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计算机运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大学生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究
1.1 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管理重视不够
现在计算机二级证书已沦为许多高校毕业证发放的必备条件之一和多数用人单位招收、用人的硬件条件之一。据调查,国内大部分高校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动机只是为了应付等级考试、应付毕业和就业,学习方式古板,只是机械地做大量习题,练习题内容也是靠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理解消化。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不把在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即使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也不能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多数取得毕业证的在毕业后无法适应自动办公化形势,不得不重新学习,付出了较大成本。
1.2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学生操作能力差
计算机课程是集操作和技能于一体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然而现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全照课本念,学生听不懂;学生上机时间没有保障,据调查,平均每个学生每周专门上机时间不足四小时;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且网络实验教学太少,缺少实战机会;大部分高校计算机老师没有认清本课程的重要性,上课流于形式,学生上课目的也是为了修学分。很多毕业生都会埋怨自己在校时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没有实用价值,事实上是因为知识的学习并没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永远也培养不出来具有高知识水平的科技人才。
1.3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简单僵硬
目前,高校在设置计算机课时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目的,对不同类的学生主体、不同的专业水平均采取同一个教学模式。不管专业课还是非专业课的学生都把计算机课作为必修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都大致相同,没有分门别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如果不能做好分层施教,就会使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没有实用价值,且内容太过简单。计算机教学与一般的公共选修课有本质的区别,若其适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必须对高校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否则将很难进一步拓宽思路,很难将这一学科的基础教学开展好。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策应用与探究
2.1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内容
第一,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学习计算机只是应付等级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的初衷,只有思想改变了,动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要按照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应用能力,建立适应实际、适应学生、适应社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第二,在教材选择上,要选用实用、会用、适用的特点,体现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师教学规律。要适时的更新教材内容,缩短教材使用周期,把一些计算机领域最新潮、最前沿、最特色的知识引入教材中,改变现有教材内容陈旧,使用时间过长的弊病。
2.2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所谓课程体系,是指具有某种联系的若干课程,按照一定的比例结构所组成的能实现培养人才功能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课程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相关内容在一定的联系下结成的结构体,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设计以及知识构成、实践能力、素质结构的大局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合理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以锻炼学生计算机素质,提升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建立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形势,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把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现到课程体系中,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成果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超的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的时代新人。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实用基础与计算机技术。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坚持科学合理分类,体现出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把选课比重提高,以适应不同学生类别的需求。
2.3 分类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专业设置、学习水平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需求等存在着差别,因此应该设置适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把计算机选修课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对应课程,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教学的方法也要灵活掌握,要根据所设置的不同班级类别进行适当调整,着力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借助网络资源,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通过一堂课学生难以达到完全掌握和理解,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综合分析、典型案例讲解、实践评述等进行综合式教学。二是选取典型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专题学习,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三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课堂移往多媒体课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和老师一起动手操作,让教学内容和课堂更为生动。同时,教师将教学PPT、大纲、习题讲解、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全部发到网上,让学生根据自我需求,进行网上学习。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学科,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如果高校计算机教学不能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就很难发挥好这门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重视不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只有在推动计算机课程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才能彻底扭转改变。本文研究表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改变,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坚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借助网络等现代手段,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新的变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晓华.通过几次教学活动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6).
[2]陆汉权,何钦铭,周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新尝试[J].计算机教育,2010(7).
[3]屈会芳,王忠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未来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1).
[4]李旻.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若干问题的分析[J].教育信息化,2011(9).
[5]于艳华.加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J].教育艺术,2010(12).
[5]王平,朱艳辉.计算机程序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