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必修课,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从内容到方法大多都沿用了社会工作专业,并没有充分体现社区工作的实际。在社区工作的视角下结合本省社区发展实际,进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工作 职业能力培养
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助人自助,以协助个人、家庭、团体或社会发挥潜能、调整关系,解决或预防各种社会问题为目标,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岗位。《社会工作实务》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核心必修课,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熟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团体方法、社区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会工作流程,能够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民政、司法、卫生等机构和社会团体从事社会工作实务的应用型人才。从目前该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也开设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课程,但大多数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相同,甚至有的院校还沿用了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开设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课程,作为对《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细化与补充。笔者认为,作为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工作专业是有一定区别的,社会工作的课程对 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养成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却不能全盘照搬,必须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岗位的特点进行该课程的改革。
一、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着眼于培养一线的社区实务工作者,具体来说,本专业主要面向基层政府、城乡社区培养具有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城乡社区管理与服务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热爱基层社区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下,本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居委会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院校其培养目标及主要就业岗位与上述阐述是基本一致的。而这一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与上述的社会工作专业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后者是以培养社会工作者为主要目标,其工作岗位为民政、司法、卫生、教育等各个机构和社会团体中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在职业能力要求上有相同的方面,都需要从业者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和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满足了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训练,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还是高职层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大多都开设了此课程或与其相近的课程。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大多学制四年,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作为高职层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生源质量还是人才培养质量上都很难达到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因此,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要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的《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本课程培养具备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熟练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实务技能,能及时回应并解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社区各种人群提供专业服务,建立和谐社区,适应我国社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养成社区工作者的品质与职业道德,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在社区工作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与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团体、社区等方法,处理与解决相关社会问题。通过课程的学习,须具备在日常社区工作中及时觉察和发现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要,并能主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问题进行预估和分析,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充分寻找利用有效的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使工作更具有成效。
由此可见,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社会工作课程不可能脱离社区这个环境而独立存在,必须紧紧围绕社区环境中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构建。
三、《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模块构建
社区工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的训练和运用。根据社区岗位工作的实际以及上述课程的重新定位,对本课程进行了重新构建,建立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本的高职课程。以模块为单位,任务为基础将本课程内容以三个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分别是走进社会工作、掌握社会工作方法、参与社会工作实务。第一模块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树立社会工作价值观;第二个模块是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主要涉及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训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大方法进行实践;第三个模块主要是综合运用三种工作方法实践于三个常见的实务领域即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以情景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如家庭社会工作中重点涉及夫妻关系个案和亲子个案的实训。通过这些任务的学习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临场应变、人际沟通能力这是学生将来从事社区工作,面临繁琐复杂的事务所必不可少的知识与技能。
四、课程的实施
本课程的重点为第二个模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针对这个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实战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个案工作部分。在此种模式下,根据个案工作的工作过程,为完成六个子任务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与传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相区别,在本单元中没有过分强调个案工作的理论,而是重点放在了个案工作的会谈上,对于如何接案,如何维持会谈,如何进一步探索案主情况作为重点实训项目。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接待居民,针对居民的问题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第二种模式是基于真实情境的互动体验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小组工作环节。由于小组工作比较抽象,很难用小组工作的理论来讲述清楚,因此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在班级组建真实的小组,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小组活动,获得自我提高。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全面参与为核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体验式教学。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作为社会工作者,在学生中招募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成立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调试小组”,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使组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其他同学也见证了小组工作的具体实施与活动过程。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亲眼见证小组工作的组织和开展,亲身体验到小组工作方法的无穷魅力。第三种模式是基于真案真做的自主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社区社会工作部分。这也是在真实的社区工作中运用最多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社会工作部分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我们在济南历下区燕子山社区和甸柳社区建立实训基地,将课堂搬进社区,进行实地教学。另外,根据我院进行警务化封闭式管理的特点,还把整个校区作为一个真实的社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作为工作任务,分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师引路确定了社区工作的目标,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工作计划,第三阶段由师生对社区活动进行共同归纳总结。此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模拟案例的做法,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每一级学生选择的案例也不尽相同。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也有不甚成熟的地方,但是,传统教学中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不能完全适应,需要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华,女,籍贯青岛,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6997号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技能系教师。
(作者单位: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工作 职业能力培养
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助人自助,以协助个人、家庭、团体或社会发挥潜能、调整关系,解决或预防各种社会问题为目标,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岗位。《社会工作实务》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核心必修课,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熟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团体方法、社区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会工作流程,能够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民政、司法、卫生等机构和社会团体从事社会工作实务的应用型人才。从目前该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也开设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课程,但大多数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相同,甚至有的院校还沿用了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开设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课程,作为对《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细化与补充。笔者认为,作为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工作专业是有一定区别的,社会工作的课程对 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养成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却不能全盘照搬,必须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岗位的特点进行该课程的改革。
一、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着眼于培养一线的社区实务工作者,具体来说,本专业主要面向基层政府、城乡社区培养具有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城乡社区管理与服务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热爱基层社区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下,本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居委会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大多数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院校其培养目标及主要就业岗位与上述阐述是基本一致的。而这一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与上述的社会工作专业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后者是以培养社会工作者为主要目标,其工作岗位为民政、司法、卫生、教育等各个机构和社会团体中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在职业能力要求上有相同的方面,都需要从业者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和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满足了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训练,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还是高职层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大多都开设了此课程或与其相近的课程。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大多学制四年,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作为高职层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生源质量还是人才培养质量上都很难达到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因此,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要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的《社会工作实务》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本课程培养具备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熟练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实务技能,能及时回应并解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社区各种人群提供专业服务,建立和谐社区,适应我国社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养成社区工作者的品质与职业道德,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在社区工作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与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团体、社区等方法,处理与解决相关社会问题。通过课程的学习,须具备在日常社区工作中及时觉察和发现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要,并能主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问题进行预估和分析,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充分寻找利用有效的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使工作更具有成效。
由此可见,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社会工作课程不可能脱离社区这个环境而独立存在,必须紧紧围绕社区环境中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构建。
三、《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模块构建
社区工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的训练和运用。根据社区岗位工作的实际以及上述课程的重新定位,对本课程进行了重新构建,建立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本的高职课程。以模块为单位,任务为基础将本课程内容以三个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分别是走进社会工作、掌握社会工作方法、参与社会工作实务。第一模块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树立社会工作价值观;第二个模块是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主要涉及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训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大方法进行实践;第三个模块主要是综合运用三种工作方法实践于三个常见的实务领域即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以情景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如家庭社会工作中重点涉及夫妻关系个案和亲子个案的实训。通过这些任务的学习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临场应变、人际沟通能力这是学生将来从事社区工作,面临繁琐复杂的事务所必不可少的知识与技能。
四、课程的实施
本课程的重点为第二个模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针对这个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实战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个案工作部分。在此种模式下,根据个案工作的工作过程,为完成六个子任务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与传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相区别,在本单元中没有过分强调个案工作的理论,而是重点放在了个案工作的会谈上,对于如何接案,如何维持会谈,如何进一步探索案主情况作为重点实训项目。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接待居民,针对居民的问题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第二种模式是基于真实情境的互动体验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小组工作环节。由于小组工作比较抽象,很难用小组工作的理论来讲述清楚,因此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在班级组建真实的小组,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小组活动,获得自我提高。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全面参与为核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体验式教学。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作为社会工作者,在学生中招募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同学成立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调试小组”,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使组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其他同学也见证了小组工作的具体实施与活动过程。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亲眼见证小组工作的组织和开展,亲身体验到小组工作方法的无穷魅力。第三种模式是基于真案真做的自主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社区社会工作部分。这也是在真实的社区工作中运用最多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社会工作部分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我们在济南历下区燕子山社区和甸柳社区建立实训基地,将课堂搬进社区,进行实地教学。另外,根据我院进行警务化封闭式管理的特点,还把整个校区作为一个真实的社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作为工作任务,分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师引路确定了社区工作的目标,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工作计划,第三阶段由师生对社区活动进行共同归纳总结。此模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模拟案例的做法,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每一级学生选择的案例也不尽相同。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也有不甚成熟的地方,但是,传统教学中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不能完全适应,需要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华,女,籍贯青岛,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6997号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技能系教师。
(作者单位: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