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持续地推进,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35%%。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一个分界点,2012年以前是新型城镇化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以提高人口城市化率为目标;2012年以后在完成基本城镇化任务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城镇化的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等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从城镇化的内涵、动力、阶段和模式等几个角度进行梳理。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内涵 动力 评价指标 实现路径
  一、新型城镇化内涵
  由于各学者研究视角不尽相同,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新”字又有何特殊意义?我国传统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弊端也在城镇化过程中逐渐显露,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让政府和各学者思考,到底何为新型城镇化?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目前的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人的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这一阶段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集中在三个方面,(1)以“以人为本”为发展理念的城镇化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内涵;(3)追求质量型的城镇化内涵。
  一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内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要求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如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市民,并改变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环境意识等,使其成为“新市民”。众多学者探讨了关于“人的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内涵。如张占斌(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他提倡包容、和谐的城镇化建设来促进人口有序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段进军(2014)认为只有实现了“人的城镇化”,不断地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他指出新型城镇化要从“化地” 到“化人”。谢启标(2014)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充分注重“人”的发展,他认为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人的城镇化,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内涵。目前可持续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表述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在城镇化问题出现之前,传统的城镇化过分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城市化,却忽略了过度发展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看到了传统城镇化的不足,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之一,鉴于此,学者开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将“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问题的重点之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李克强(2012)总理指出:我国城镇化发展要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田文富(2015)认为新型城镇化内涵包含城乡统筹、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内容,他强调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王占益(2014)认为新型城镇化其“新型”的要义在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要求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协调人-人、人-社会、人-自然的关系。
  当前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上,生态文明将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农民负担过重从而走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道路,走上了以消耗资源为代价谋取经济利益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建设新型城镇化应该紧紧围绕城乡差距,逐步建立起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城乡融合、城镇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城乡融合局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政府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力之一,应重视生态环境管理,努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机制。我国研究城镇化问题和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文章相对较多,但是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交叉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学者研究城镇化的发展之路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也会沿着生态城镇化发展。
  三是基于“质量型”的新型城镇化内涵。由于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这一阶段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的研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内涵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城镇化质量。目前,结合现实情况,不可否认我国存在着较严重的城镇化质量问题,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城镇化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李程骅(2012)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就是决不能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加快城镇化进程,而是要通过城乡统筹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何平(2013)认为城镇化的本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质量型城镇化的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将会在未来学术领域占据一席之位,从目前我国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上来看,尽管研究理论很丰富,但是对于结合经济学、地理学等专业学科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经验的不断总结与创新,以上三个方面的分类并不是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单一分类,而是根据不同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视角而划分,随着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可以看出,三个维度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概述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说明新型城镇化概念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强调以人为本、城乡统筹、集约发展、资源整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城镇化。
  二、新型城镇化动力
  城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其动力机制也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新的内容,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是近年来学者研究城镇化问题的重点,不少学者对此发表的各种观点,根据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学者对新兴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主要从主体动力机制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制度政策推动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研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第一,主体动力机制研究。地方政府作为城镇化主体之一,承担着主导力量,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是地区发展的推动力,如何处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各学者对此发表的不同观点,如杨发祥(2014)认为我国的城镇化是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而国外则以市场为主导,通过工业化步入城市化。杨新华(2015)从城镇自组织动力(市场)方面认为:现代农业与农村工业的结合促进了城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推动了三大产业发展并逐步成为城镇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他还从城镇他组织(政府)方面阐述:虽然城镇化来源于他组织与自组织的耦合,但基于市场力量的自组织仍然是城镇化的基础力量, “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城镇化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第二、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为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推动了了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的改变带动了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学术界对此也有相关看法。李晓梅(2013)通过建立通过构建VECM 模型得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尤其是工业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因此,必须致力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资源的市场性配置。如倪鹏飞(2013)认为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推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快速、可持续发展。
  第三、制度政策的动力机制。国家制度政策的出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的耦合极大推动了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发展,制度政策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机会,成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外在推动力。王小斌(2015)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认为城镇化不是简单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度设计让农民沉淀与融入城市并转化为市民。失地农民土地被征用相当于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与财产权利,社会保障与医疗保健支出的提高有助于解除农民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荆锐,陈江(2016)在分析上海浦东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驱动机制研究中指出,国家级新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与表现,推动了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重组。
  综合学术界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可以看出分析各区域动力机制的文章相对较多,既包括发达的东部地区,也包括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构建了不同区域新兴城镇化的动机机制,但是对于多维视角、综合尺度的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
  由于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赋予了新型城镇化更多的内涵,其具体的评价指标也随之增加,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不在是单一的人口城镇化,而应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域的特点研究,因此其评价指标的方法也在不断深入。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新型城鎮化评价指标,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基本集中于单个区域的发展上面,其内容也基本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等方面,代表观点如下:
  王博宇(2013)从主要指标(人口指标)和复合指标阐述新型城镇化的评价应该加入经济动力、人口转移、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戚晓旭(2014)在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上指出:应依据区域差异性,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资源环境状况将城镇化指标选择筛选出来并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综合评价值。熊曦,张闻(2016)认为应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着重强调要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进行测度分析。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应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不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同时是目前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
  四、新型城镇化实现路径
  目前,学术界更加倾向于研究不同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从人口流动、政府投入、土地财政、基础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研究新型城镇化优化路径,如马凯(2012)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五个方面推进城镇化。张向东(2013)以河北省为例设计了以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化、生活方式、环境状态、城乡统筹共6个维度包括27个操作指标,是目前比较贴近城镇化内涵的指标体系。张永岳(2014)认为应继续推进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教育以及公民意识建设,加快土地制度等改革,扫清城镇化进程中的障碍等。尹彦文(2015)提出通过放开户口的限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城乡待遇和权利上的平等,为流动人口提供与城镇居民差异更小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发展空间。总得来说,各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的研究多集中于某一地区,对不同区域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分析较为丰富,但是并未形成系统的具有理论借鉴意义的新型城镇化优化路径。
  笔者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首先应实现政府职能向社会有序转移。地方政府需要推进自身自身职能的转变,重点解决教育、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公共服务问题,不断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其次,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理念、政府职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下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重点领域主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调节政府与政府关系,逐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二是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断推进法治市场建设;三是调节政府与社会关系,从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五、结语
  目前学术界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动力、路径、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程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提高,研究内容、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都在不断提高。
  首先,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加深,但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制度保障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体制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范围上,同时,各学者对各地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分析为后来者研究做了大量铺垫,但是基本局限于本地区的研究,对于跨区域研究或者区域之间的合作研究相对匮乏。   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也会更加全面,如信息化的发展使新型城镇化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发展,丰富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研究,不仅是对新型城镇化研究方法的创新,同时促进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在研究新型城镇化实现路径上,学者的研究也将会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具体区域情况,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验,真正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不断深入探索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张双悦,张贡生:《新型城镇化之本质:文献综述及路径选择》,载《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6第2期.
  [3]单卓然:《“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载《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第2期.
  [4]武树帜:《创新发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载《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6期.
  [5]段进军:《多维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解读》,载《苏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6]袁建新:《新型城镇化:内涵、本质及其认识价值——十八大报告解读》,载《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7]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载《理论月刊》2013年第4期.
  [8]张荣天,焦华富:《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与展望》,载《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第1期.
  [9]刘克林:《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研究综述》,载《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26期.
  [10]田文富:《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机理及保障机制研究》,载《中州学刊》2015年第3期.
  [11]王占益:《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
  [12]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载《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
  [13]杨仪青:《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载《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第34期.
  [14]张永岳:《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5]尹彦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16]何平:《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载《统计研究》2013年第6期.
  [17]谢天成:《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概念、目标与速度研究》,载《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6期.
  [18]杨发祥:《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协同策略》,载《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19]杨新华:《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市场自组织与政府他组织的视角》,载《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4期.
  [20]滕玉成,张新路:《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其优化策略——以山东省为例》,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21]吕丹:《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与重构》,载《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9期.
  [22]李晓梅:《我国城镇化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载《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3期.
  [23]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载《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
  [24]牛晓春:《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载《干旱区地理》2013年第2期.
  [25]王小斌:《基于空间计量的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载《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12期.
  [26]荆锐,陈江:《国家级新区发展异质性及驱动机制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为例》,载《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6期.
  [27]张向东:《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载《中国市场》2013年第20期.
  [28]王博宇:《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西为例》,载《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29]戚晓旭:《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载《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2期.
  [30]熊曦,张闻:《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度研究——基于全国各省份的数据》,载《生态经济》2016年第3期.
  [31]谢启标:《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32]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
  [33]李程骅:《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求是》2012年第14期.
  [34]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江海学刊》2013年第23期.
  [35]马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旨在使健美操训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展提供实践参考依据为研究目的,以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健美操俱乐部的训练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健美操俱乐部的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有效的健美操训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正确体态,良好的仪表、举止和修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就业服务;通过分组互教
期刊
摘 要:会计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令会计的电算化趋势成为了必然。我国的各大企业中,会计的电算化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在中小企业中,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采用落后的手工报表核算,会计电算化发展仍然有一定缺陷。本文通过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中小企业具有的的意义,分析指明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提出提高电算化认识、完善内控制度,以及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建议,从而
期刊
摘 要:关于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额度的确定,全国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要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以还贷能力为关键因素,另一种是以缴存贡献为关键因素。其中,以还贷能力为关键因素确定贷款额度是主流方式,这主要从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出发,但未充分体现职工对公积金制度的贡献度,公平性相对较差。本文以天津市为例,探讨以还贷能力为关键因素确定贷款额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分析新加坡和德国保障房贷款标准入手,提出由缴存
期刊
摘 要: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同步推出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新制度。其中新会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新会计制度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医疗收支核算等方面做出了创新,这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医院 成本核算  一、引言  旧的财政会计制度存在许多的缺陷,为了适应如今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必须对其进行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易形式也在不断地转变,目前存在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两个基本概念。期货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现货而言,是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度组织化高度规范化的交易形式,交易的对象是期货合约,交易的目的是获利或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作用是有效规避风险;参与资源配置;实现成本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期货市场的出现,将对现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将对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内涵进行明确,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无纸化办公和节省沟通成本,财务部对OA系统财务管理功能进行优化—从简单的申请付款到嵌入预算控制和直连银行付款。根据现有条件,逐渐使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会计处理问题转变到管理会计方面。同时,也为下一步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预算控制 OA系统 优化 去货币化  随着互联网和无纸化办公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OA系统联网进行办公。OA系统是面向组织的日
期刊
摘 要: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和支持我国现有中小企业实现良好稳定经营发展控制状态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围绕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创新,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 中小企业 财政税收政策 创新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建设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现有的各类中小企业逐步获取了稳定且充足的经营发展空间,并且在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发展
期刊
摘 要: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治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且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国际化,企业的理财环境日出复杂化、多变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控制
期刊
摘 要:国家经济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政府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文章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机遇,创建形成了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体,以“注重绩效”和“注重整改”为两翼支撑的“一体两翼”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 政府审计 国家经济安全  一、引言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大数据即将成为重新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取了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基于DEMATEL/ISM法得对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证分析结论。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DEMATEL/ISM法  一、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内涵及特征  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当所引起的,这样会导致房地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