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 渗透生命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e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学生对生命情感的缺失,对生命漠视的现象越来越让人触目惊心。而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变化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要求。通过对生命教育理念的理解,挖掘历史与社会的课程资源,实施体验与感悟的课堂教学,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命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
  
  近几年,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这些都说明学生对生命情感是多么缺失!目前,学生对生命(自己的、他人的、动植物的生命)的漠视程度真是让人担忧。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反思当今教育时,应该在教育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最基本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教师都应结合各自学科教学特点,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帮助学生积累处世的智慧,为他们踏实地迎向人生打好基础。
  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认知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历史与社会新课标也指出: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唤醒生命的意义,启迪精神世界,使学生成为充满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的人。因此,历史与社会教师应通过对生命教育理念的理解,挖掘历史与社会的课程资源,实施体验与感悟的课堂教学,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之中。那么,具体实施途径有哪些呢?
  
  一、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确立生命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尊重生命的情感体验
  
  良好的生命教育理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根本途径,生命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理念。因此,教师应强调对生命本体存在价值的珍视,要致力于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对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从认知、情感与技能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充实与生命有关的理论知识,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充分感受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喜悦,并能采取适当的方法,适时地将生命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1. 确立生命教育理念,就要树立学生观,尊重和关爱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主体的人来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关怀人的成长为目的,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同时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是有差异的这一客观事实,关注全体,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长节奏,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课堂上出现学生犯困睡觉,我会走过去轻轻地推醒学生说,“老师以前上课也瞌睡过,对付瞌睡虫的最好办法是用手用力按摩自己双手虎口处(此为合谷穴,按摩有提神之效),你不妨试试”——用这样的友好提醒代替批评;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我会把学生单独请到办公室,和他一起思考、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引导他们寻求改进的对策——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来代替埋怨……总之,要用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之后去尊重和关爱他人。所以,要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老师首先要尊重他们的生命!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2. 确立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知识与价值融合的历史课程观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将知识学习与保留学生早期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强烈的感知欲望联系起来,让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借助各种手段、利用丰富的历史史料或影像资料、历史纪录片等课程资源,创设历史教学情景,将知识学习放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知识的意义。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情绪感受能力、表达能力、调节能力相结合;关注生命情感,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将学习过程变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对生命的意义。
  3. 确立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正确的评价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经常受批评或得不到别人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比较冷漠,攻击性强,而自尊自爱的学生发生伤害他人和自我伤害行为就较少。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不吝啬表扬,要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被落到后面,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态。
  
  二、 善于挖掘历史与社会的课程资源,让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内容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我们教师要挖掘隐藏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要将这些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的知识挖掘出来,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
  1. 挖掘教材里关于人类发展艰难历程史实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人类诞生和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历程及种种辛劳的史实。教师要充分利用,善于挖掘其生命教育资源。让学生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生命要顽强不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例如,在讲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的《史前时代》时,我特意指出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木棒到弓箭,从茹毛饮血的生活到摩擦起火,再到定居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恶劣的自然条件,随时都将导致人类生命的结束。让学生进行今昔对比,得出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是多么珍贵啊!同时强调在这历程中,我们的先祖为了生存,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这也能启发我们的学生要关注生命的和谐与健康,学会尊重他人与关心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2. 挖掘教材里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故事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教材中有大量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渗透于课堂之中,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他们为人类、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一心为国为民为天下,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许许多多的历史英雄人物,他们为国为民英年早逝,他们虽死犹生,其生命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从而启发学生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3. 挖掘教材里战争和杀戮史实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教材中,无数次的战争、征伐与杀戮的史实,都渗透着生命教育的资源。这些都会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和死亡,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比如一战的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二战死伤人数更多,中国战场在抗战中,就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仅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就达三十万人以上。生命在战争中显得何等渺小,何等脆弱。通过这些血淋淋的史实,教育学生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神圣的,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善待。推而广之,世界上、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都应得到尊重和珍爱,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于这个世界上。
  
  三、 实施体验与感悟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实施体验和感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获得生命教育的关键途径。生命意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与思维碰撞中发展起来的,感悟出来的。课堂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
  1. 从人性的角度展示鲜活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对生命的感
  真正的生命情感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真实的教学素材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积极的生命情感。它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历史与社会教师要善于将最能体现人性光辉的鲜活素材展现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真情体验和感悟生命的可贵。例如,在讲到《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在规则中自由长大”这一课时,我从学生同龄人的角度,展示了温州12岁女孩小露丹给所有司机的一封信:“妈妈在一次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知道妈妈再也不会回家了,也永远看不到妈妈那亲我以后的笑容……三年后不幸又一次降临,爸爸在去工地的路上被汽车轧死了,那年我才六岁……”配着电台播音员深情并茂的朗读,有女生开始抽泣了。此时教师无需太多的语言,学生已有了深刻的生命情感体验,懂得在生活中要遵守规则,才能使自己、他人获得生命的权利,真正理解“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主题,增强生命意识。这远比空泛的道德说教和规则条目的灌输来得有效。
  2. 通过具体的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对生命的感悟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我讲到《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在生活中运用规则”这一课时,根据美国校园曾发生的真实火灾案例,让学生分别扮演中国籍学生和美国籍学生。两个中国学生为了救他们的美国同学跳入火海而丧生,可那两个美国学生却凭着老师教的逃生常识早已脱身。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让学生掌握紧急救险措施,落实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寻求紧急避险的规则这一课题,而且更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宝贵,增强了生命意识。真正的教育或许就是陶冶,“润物细无声”,学生的生命情感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无声滋润、涵化、展延、厚实。生命不仅在于个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命情感内化、升华为学生自我生命的积极情感。
  3. 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寻找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可将历史学习与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相结合,引导学生寻找一段历史,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感受生命的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历史的传承”这一课时,就要求学生为自己寻找一段历史,写一段“成长的历史”。可以从父母及亲友那里了解自己幼年的故事——口述史;可以从自己的照片及用过的物品——“文物”来反映自己的历史;还可收集关于家族的有关资料,如照片、家谱等。照片、书信、家谱都是生命历程中证明你鲜活生命的有力凭证。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分析问题,让学生找到对生命的感悟:从自身的成长历史中了解生命成长不易,体会到父母、亲友、师长的关爱和呵护。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之情,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的态度,这是每位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责任所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更要用真心呵护学生,以善意感化学生,以美感引领学生,全心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珍爱生命,享受到人生的成功与幸福。
  
  参考文献:
  [1]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彭玲艺.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2).
  (永嘉县上塘镇城关中学)
其他文献
本试验采用B超检测技术与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PG)、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等外激素处理相结合,对12只产后50d洼地绵羊非发情高峰季节进行同期发情配种。结果表明,利用外源激
创新是教育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勇于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尝试,调动学生创造的潜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步探索出了以下几种有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与方法。    一、 启发学生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太难了。”究其根源,则是学生长期
本文设计了由S3C2440微处理器和驱动芯片TA8435H控制的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并通过Linux 下应用Qt 设计开发嵌入式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的方法,通过触摸屏对步进电机转速、方向、细分
资本下乡,在带来资金的同时,还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激活了农村的一潭死水,破解了新农村建设的难题,对我国中西部落后农村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资本下乡是一柄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