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技入道 回归传统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l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人把书法当作手艺,常自称为“手艺人”,在我看来,书法确实有很大部分是手艺,涉及对水墨关系的处理、对线条的控制、对空间的把握等环节,但书法创作与木匠雕花、石匠刻石的过程还是有质的不同,其中关键在于,书家书写的过程是一种融入个人际遇与情感抒发的过程。古代文人士大夫常以之遣怀,如同王维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中的形象,自己一个人到竹林里去弹琴,书法并非是娱人的艺术,也正因此,书家个人的“情”、意绪、兴致,对于书法创作而言,是第一位的,是统摄书法作品的灵魂。
  当代书法理论家韩玉涛先生在《书法十讲》中说:“书法是哲学的,又是写意的。它是写意的哲学艺术。”我觉得这种总结是非常到位的。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书艺之奥妙在于“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者,抒也,散其怀抱,抒其意绪,由此方能进入艺境。
  古代诗人与艺术家非常珍视这种“意”和“兴致”。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傍晚时分,突然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如他在诗中所写:“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他在诗中记录下自己的这种心绪,在此情境下,才有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名句。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认为兴致的来去与灵感的开塞,非人力所为,有一种突发性,无规则可循,如他在《文赋》中说:“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就我个人的创作体会,我觉得虽然有时捕捉书法创作的灵感与意绪,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但为自己营造一种氛围,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我一般在创作之前,在书房中打开音乐,如理查德·克莱德曼、凯文科恩以及班得瑞等人的作品,我都很喜欢。有时在桌前焚一炷香,随着音乐与香气的浸润,我会慢慢进入到创作状态。这个过程,古人把它称作“感兴”。在这种状态下书写,往往神驰笔畅、心手相应。如果没有一种特有的意绪或情感,我一般不会动笔创作,更喜欢到书架前翻一翻书,研究一些古代书家的资料。
  我平时比较喜欢搜集尚未被今人注意到的一些金石碑版材料,这一方面有助于我的学术写作,另一方面,这些资料能让我与古人相感通,获得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的古意。在這个过程中,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拓展与延伸,个人似能与宇宙万物的源头触通。
  我对金石碑版的兴趣与我做博士后的经历有关。2004年至2008年,我有幸在浙江大学跟随陈振濂先生从事书法文献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我选择了清代金石学大家阮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阮元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钱穆先生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他“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材,领袖一世,实清代经学名臣最后一重镇。”在书法领域,阮元是“北碑南帖”论的提出者。为了分析他的碑学思想,我在汗牛充栋的故纸堆里,整理了大量古籍材料,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专著《阮元书学思想研究》。在此书中,我针对阮元的“书分南北”思想,指出阮元所说的“南北”指的是碑派与帖派书法两种书法谱系,区别二者的关键在于有无篆隶笔意,并非有些学者理解的仅限于地域意义上的“南北”。另外,我在书中指出,阮元对于王羲之的大胆怀疑,意在打破以二王书法为代表的书学体系,从而揭橥出粗厉雄浑、劲正刚健的另外一个书学体系,这对塑造近代书法美学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此书在201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是体现我这个阶段学术思考的一个反映。
  受到金石学相关思想理论的影响,我在自己创作中,有意识地融合一些碑派的写法,以使作品既有碑的质朴古拙,又有帖的流畅婉丽,努力融合二者,达到中和之美。   “致中和”,是中国古代哲人追求的至高境界,这也是我书法创作的审美理想。我在美国、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我发现世界各地的人都非常欣赏“和”的中国智慧,它不限于地域,是可以普遍适用的观念。对于一个人而言,“中和”之道可使他做事不偏激,心态平和,进而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对于一个群体而言,“中和”思想可使持各种观点的人和谐相处,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对于国家和世界而言,“中和”的智慧可以解决地区和国家间的冲突,为人类带来和平。这种中国智慧在哲学表述层面还比较抽象,书法能够形象地把这种哲学理念呈现出来,我努力用书法的形式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这种文化。
  我自己在从事书法创作过程中,一直没有忽视对美学、哲学、历史方面的学习,这些学问能帮助我分析时代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又直接或间接地与书法有关联,书法和这些学科并非是隔绝的,它们都关乎人类的心灵与境遇,都属于人文科学。我觉得文史哲学不好的人,是很难把字写得有灵气和书卷气的,仅仅是技法层面的娴熟,对于书法这门艺术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就我的理解,古代书家所处的“六艺”文化体系,大致与现在文史哲一体的学术体系相对应,我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不必刻意地将自己专业与其它专业分开,要以“大文科”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专业,要有意识地重新恢复与接近古人已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学问体系。只有怀有这种抱负的书家,才有可能成为大家。
  原来很多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学,对于字帖中涉及的官职称谓、礼制习俗、词语典故等,大都不讲,只讲字的写法,只注重技法层面的讲授,我认为这种书法教学会让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产生误区,他们很容易将书法理解为只是门技艺。我在书法教育领域一直呼吁要建立起“书法 ”的教育理念,以改变传统美术院校培养“书法家”的模式,目的是将书法与其它学科打通,建立起“大书法”的观念。
  我注意到一些地方的书法教学越来越重视文史课程的开设,有些院校还专门针对书画专业开设了古典诗词创作课程。这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对古代“六艺”文化体系以及“诗书画印”一体教育的承继。
  我自己除了阅读文学、历史类的书籍外,还有意识地结交擅长诗词写作的朋友,彼此之间相互唱和,然后把诗作写在扇面上,是难得的雅事。我平时也常参加诗人、学者参与的雅集活动,其实,这也是古代书家的传统,当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他参加雅集有感而发写成的作品。这些年来,我在很多地方一直倡导书法界应继承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宝贵传统,包括雅集,它有助于书坛风清气正地发展。同道之间相互切磋砥砺,谈艺论道,比起应付差事地写论文、做课题要更有价值,书法界应兴起这样的风气。
  由于我多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等环节,都需要运用理性思维,而书法创作更多地要借助灵感悟性与感性思维。在一般人看来,二者是相互排斥的,搞研究的往往搞不好创作,搞书法创作的往往搞不好研究。但我并不把二者视为矛盾,当灵思与兴致来时,则创作一些作品;当没有灵感时,则进入研究状态。我发现在研究书法材料的过程中,一些资料也能触发思绪,自然地引导出创作的兴致,因此,二者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
其他文献
【摘要】福建土楼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空间及文化内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逐渐引起多方关注。如今,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空间的不完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群及大量涌入的游客的使用需求,活化利用土楼现有资源,以保证福建土楼及客家文化的持续与传承已提上日程。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调研访谈分析当前民宿发展问题,应该在尊重土楼原有风格基础上加强文化传承,提出以将土楼建筑及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为目的的民宿改造的基本设计要求,以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学前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舞蹈教学,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前教育的舞蹈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创造,同时将舞蹈语言、舞
【摘要】现代城墙作为一城文化载体,与市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主要以文化功能面向世人,例如西安城墙、赣州明城墙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在未来,城墙或许可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打造未来城市文化空间。而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城墙的功能开发始终建立在古代城墙主要作为防御工事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以东汉开国之前,著名以少胜多战事“昆阳之战”为例探讨古代城墙的防御功能。  【关键词】古城墙;防御功能;昆阳之战  【
【摘要】通常艺术歌曲共有两个部分组成,即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共同表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艺术歌曲的确立是根据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定的,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歌曲体裁。本篇论文选择黄自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为例,将从声部中的旋律重叠、旋律对位、旋律呼应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声部特点,旨在为声乐表演者以及学者们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声部;玫瑰三愿
【摘要】青铜,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纯铜与锡、铅等其他金属的合金,铜锈呈青绿色。青铜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器作为穿越历史文明的精美器皿,以独特造型、别致纹饰、手工打造特色,给后世带来视觉盛宴,留存了历史古蕴。芜湖县文管所收藏的春秋窃曲纹青铜鼎,以纹饰精美、造型浑厚、器形庄严被鉴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  【关键词】芜湖县;青铜器;春秋时期;小型器;窃曲纹青铜鼎  【中图分
【摘要】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多地的庙会活动都受到严重的冲击。钟敬文指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象征载体,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庙会作为文化记忆的传承方式之一,对它的保护和发展工作迫在眉睫,因此,笔者通过对山西临汾沟上村子孙娘娘庙进行个案研究,旨在为更多的庙
【摘要】汶上县古称中都。自汉魏以来,这里佛教文化流行,发现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唐宋以后,更是寺院林立,信佛之风盛行。宝相寺和太子灵踪塔,以及地宫出土的金棺、佛牙、舍利闻名于世,使这里成为佛教圣地。  【关键词】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舍利;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汶上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济宁市。公元前501年,孔子曾任中都宰,清《山东通志》称之为“封疆夹齐鲁
朱理治  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国共产党及各抗日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敌视态度暴露无遗,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明目张胆地对陕甘宁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措施,导致陕甘宁边区陷入“几乎没有衣服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严重经济困境。在此危急关头,朱理治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能否稳定金融秩序、保障经济发展关系着边区政府、党与抗
【摘要】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借助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取得良好成效。随着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将已有的数字化成果进行有效应用,成为博物馆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伪满皇宫博物院三维藏品展示系统的技术实现、场景应用进行分析,为博物馆数字化成果的展示应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在线展示;伪满皇宫博
【摘要】存世的地面建筑与地下建筑是墓葬礼仪的物化形态,时人使用艺术化的语言和形式来表饰这个空间:以现实为粉本进行或夸张或压缩或反叛的摹写,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二手现实”。中国古代墓葬呈现出来的视觉形式是动态的,随时呈现出跟时代气息相符的新的艺术形式——镜像艺术。“复古”是一种基于模本的再创造行为,镜像艺术是这类复古行为的表征之一。  【关键词】“二手现实”;镜像艺术;“复古”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