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这学期我校的谢老师上了一节组内课——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同时也是校级研究课和区级公开课。我参与、经历了他磨课的全过程,四次课的设计虽有所迥异,但次次都给我留下了别样的感觉。外面,天气虽寒风凛冽,但坐在教室里的我总感觉有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整个课堂。现摘录一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片段] 师:同学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生:异口同声地大声说道:“看过了
镜头一: 上课铃声已经响了,可走廊上还有一群“小不点”置铃声于不顾,正兴致勃勃地玩着他们的游戏。直到任课老师要求他们进教室,他们才不情不愿地往教室里“挪”。 镜头二: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可下面的学生却自得其乐:孩子们不是交头接耳,就是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摸摸别人的文具;还有的斜着身子坐在位子上玩玩具;写作业时嘴里哼着歌;随意离开自己的位子去借铅笔、橡皮等,反正就是闲不住。 镜头三
高淳区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承“亲仁,近智”的办学宗旨,以“好学,力行”为校训,明确“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确立“生命为本,生态为纲,生活为本,生存为道”的教育理念,走“德育为首、科研先导、和谐发展”的育人之路,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依据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从培养人、造就人的意愿出发,近年来,结合学校工作,我们把“一月一事”主题教育“淳美微行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都会安排一个“练习”的教学内容,这是苏教版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最大的不同。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将功夫花在“练习”之外,才能真正发挥“练习”的教学功能。 一、寻找生活实际的落脚点 “练习”教材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用字词句”,中年级的“处处留心”,还是高年级的“语文与生活”,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时,很有必要分析一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寻找两者的
不只是波尔多,也可以勃艮第 《如懿传》一拍就是九个月,跨着年关,三季季节变化,张钧甯安如磐石于其中。她在这九个月里学会了品红酒和做手冲咖啡。 那种久居一处的规律和寡淡给了她机会,于无声处找到了新的生活之乐。“我其实还蛮喜欢被关在一个地方过很正常的生活……但是做的事情不能无聊,如果每天就是上班下班上班下班,我会疯掉……” 收工回到房间,她会点上蜡烛看剧本,红酒就在这个时候成了一种佐伴。不知道是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阐述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的教与学都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基于此点考虑,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本土资源,融入品德课程应当为教师所重视。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多种途径,整合多样而开放的有形和无形的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富有教育价值的细小环节和情节。能吸引学生并刻骨铭心的课堂往往是生动、能震撼其心灵,让其学有所获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教学细节。在一定程度上,新课程是由课堂上的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没有做好,就会影响甚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到实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
犹记得恩师毕业时嘱咐,要把自己当成海绵,永不停歇学习的步伐,所以参加省品德与品社优质课观摩活动,真是深感荣幸与欣喜。四天全省各地的课异彩纷呈,形式多样,让我收获颇丰,犹如亟待春霖的苗木,畅快淋漓地饱饮一顿。 执教品德应该在熟知课标的基础上,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此次学习收获之旅真如那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干剑而后识器”,让我对品德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品德课堂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这次观摩,每位教
经验主义集大成者洛克指出:“我们生来就不存在先验的法则,我们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先天异禀的标记,也没有丝毫理念图示的存在,这张白纸的描绘和书写完全依赖于经验和感知,我们的知识和观念也都是依赖我们的观察和经验的习得而建构起来的。”虽然洛克的主张太过于坚决,但却为我们指出了经验对于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巨大作用和意义。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还处于直观化和感性化的阶段,理性
陈献章曾言:“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也可以提升学生觉悟,促使学生快速长进。教师要对教学实际进行细致分析,巧设教学情境、布置思维障碍、利用多元矛盾,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拓展学生思维域度,全面塑造学生语文素养。 一、巧设情境促质疑,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逐渐向课堂教学引导者、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