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报道一般注重于对事件事实的陈述,要求一定要具有客观真实性。而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运用则要求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化的艺术加工,用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与读者产生共鸣,其中包含着许多主观因素。比较注重于对艺术的加工及文学性的追求。但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新闻报道更加注重新闻与文学的结合,以此增加新闻的魅力,保证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闻行业;文学手法;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体行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然而在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于新闻的信息也不再被动的接受,而是去主动选择。传统的对于基本事实进行客观陈述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为了使新闻作品更具形象性以及感染力,就要将文学手法融入到新闻写作中去。但是如何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文学手法成为了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新闻写作主要是用来记录社会事实、传递真实消息以及反映时代背景的一种写作文体。它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传播,要求一定要具有真实性。许多人为新闻下了定义,如“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还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且未知的重要事实”总的来说,新闻报道一定要具有真实性,新闻语言必须完全准确无误。
文学语言则主要是运用语言文字对客观世界进行加工,用来表现作家的内心情感。主要表现形式有小说、散文、剧本等形式。注重的是人物感情的表达,可以进行虚构。尽管文学与新闻在创作手法上有区别,但是都是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的,因此新闻与文学的融合性是可行的。
二、新闻写作的文学化
新闻写作文学化的研究很早就兴起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了“新新闻主义”,其显著特点就是将文学写作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他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注重对事件中的场景、人物对话以及人物心理进行细节的刻画。在对事件中的真人真事进行报道描写时,会融入小说中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细致刻画的写作技巧。这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对传统新闻写作理论形成了冲击。但是这种报道方式又过于的融入了写作者的主观情感因素,因此使新闻报道失去了它的基本属性即真实性,受到了传统新闻界的批判和抵制。尽管如此,新新闻主义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成,并在不断的发展。他们认为新闻的真实是具有两面性的,他们要追求的新闻写作就是符合人性化的真实。他们坚信尽管他们的报道中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以及小说写作的气息,但是他们的报道一定是最真实的,在他们看来客观事实并不等于事件的真实。这种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学写作中运用的观念对我国的传统新闻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经过无数次激烈的讨论后,我们发现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写作手法是可行的,这样做会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具有亲切感、更加生动鲜活。
然而具体的运用就对新闻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要求新闻作者一定要具备强大的知识储备能力,拥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对文学写作技巧运用自如、信手拈来。其次,新闻作者要深入群众,新闻报道来源于百姓的真实生活,要想诞生优秀的、深入人心的新闻作品,就必须走到群众中去,体验百味人生。成为百姓的代言人,真实的反映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再次新闻记者一定要具有敢于牺牲,直面黑暗的勇气。要保证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和反映百姓心声,就必定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从而带来一定的威胁。但作为新闻记者一定要敢于发出声音,保证新闻真实性。最后,新闻作者一定要保证坚持新闻写作中的真实性原则,尽管文学写作方式已被大量运用到新闻写作之中,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新闻作者切不可为了吸引眼球和销量,就违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行业规范,失去了新闻最重要的原则即真实性。
三、新闻写作中文学手法的具体运用
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在我国很早以前其实就有。下面我们就其中几篇成功的运用文学手法的经典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为日后文学写作手法的成功运用提供经验借鉴。
(一)夸张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我们都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样一篇文章很熟悉,它曾经被收录在中学的课本之中。实际上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发表于1949年2月的新闻稿件。文中多处运用了“摧枯拉朽”“万船齐发”这类夸张性词语,使文章具有夸张效果却又不失真实性。将我军的气势磅礴及胜利场景在读者面前展开,使读者产生共鸣。所以,夸张的写作手法是可以被运用到新闻写作中来的。在文学写作手法中,夸张是具有特殊性的修辞手法的。因此,新闻写作者在对夸张手法进行运用时,一定要以客观的真情实感作为基础。夸张手法的运用只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对事件重点进行突出的一种手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使新闻报道失去真实性。因此,新闻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掌握好运用的尺度。
(二)想象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想象的过程是对存储的事实,进行加工的过程,极具个人主观色彩。因此,对于想象手法的运用,在新闻写作中的争议一直最大。但事实上新闻想象与文学想象是具有本质性区别的,文学想象一定是虚构的,但是新闻想象一定要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将想象运用到新闻写作中的成功案例是存在的,这就说明将想象这种文学写作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是可行的。要想保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还主要要依靠新闻作者的文学技巧运用能力和运用尺度[4]。新闻工作者只是在事件发生后,对事情进行事实的了解,然而他们并没有参与整个事件的发生,对事件细节并不了解。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对事件事实了解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是合理的。如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中,“... ...孩子梦中的微笑,母亲们脸上满足的表情,全国人民幸福的笑容,就是对人民志愿军和他们的指挥员彭德怀将军的感激的表示。”这种通过想象全国人民的心理,来表达对将军和志愿军的感情的写法,丰富了新闻展示的生活画面,启迪读者,振奋人心。
四、结语
将文学写作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来,可以大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当时新闻工作者在运用这些文学写作手法时,一定要注意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许桃.浅析文学化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使用[J].青春岁月,2015,05:112.
[2]姜威.浅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04:216-217.
[3]胡德桂.文学手法在新闻通讯写作中的运用(上)[J].写作,2014,01:25-30.
[4]胡德桂.文学手法在新闻通讯写作中的运用(下)[J].写作(上旬刊),2014,02:17-22.
关键词:新闻行业;文学手法;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体行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然而在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于新闻的信息也不再被动的接受,而是去主动选择。传统的对于基本事实进行客观陈述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为了使新闻作品更具形象性以及感染力,就要将文学手法融入到新闻写作中去。但是如何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文学手法成为了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新闻写作主要是用来记录社会事实、传递真实消息以及反映时代背景的一种写作文体。它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传播,要求一定要具有真实性。许多人为新闻下了定义,如“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还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且未知的重要事实”总的来说,新闻报道一定要具有真实性,新闻语言必须完全准确无误。
文学语言则主要是运用语言文字对客观世界进行加工,用来表现作家的内心情感。主要表现形式有小说、散文、剧本等形式。注重的是人物感情的表达,可以进行虚构。尽管文学与新闻在创作手法上有区别,但是都是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的,因此新闻与文学的融合性是可行的。
二、新闻写作的文学化
新闻写作文学化的研究很早就兴起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了“新新闻主义”,其显著特点就是将文学写作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他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注重对事件中的场景、人物对话以及人物心理进行细节的刻画。在对事件中的真人真事进行报道描写时,会融入小说中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细致刻画的写作技巧。这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对传统新闻写作理论形成了冲击。但是这种报道方式又过于的融入了写作者的主观情感因素,因此使新闻报道失去了它的基本属性即真实性,受到了传统新闻界的批判和抵制。尽管如此,新新闻主义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成,并在不断的发展。他们认为新闻的真实是具有两面性的,他们要追求的新闻写作就是符合人性化的真实。他们坚信尽管他们的报道中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以及小说写作的气息,但是他们的报道一定是最真实的,在他们看来客观事实并不等于事件的真实。这种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学写作中运用的观念对我国的传统新闻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经过无数次激烈的讨论后,我们发现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写作手法是可行的,这样做会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具有亲切感、更加生动鲜活。
然而具体的运用就对新闻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要求新闻作者一定要具备强大的知识储备能力,拥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对文学写作技巧运用自如、信手拈来。其次,新闻作者要深入群众,新闻报道来源于百姓的真实生活,要想诞生优秀的、深入人心的新闻作品,就必须走到群众中去,体验百味人生。成为百姓的代言人,真实的反映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再次新闻记者一定要具有敢于牺牲,直面黑暗的勇气。要保证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和反映百姓心声,就必定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从而带来一定的威胁。但作为新闻记者一定要敢于发出声音,保证新闻真实性。最后,新闻作者一定要保证坚持新闻写作中的真实性原则,尽管文学写作方式已被大量运用到新闻写作之中,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新闻作者切不可为了吸引眼球和销量,就违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行业规范,失去了新闻最重要的原则即真实性。
三、新闻写作中文学手法的具体运用
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在我国很早以前其实就有。下面我们就其中几篇成功的运用文学手法的经典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为日后文学写作手法的成功运用提供经验借鉴。
(一)夸张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我们都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样一篇文章很熟悉,它曾经被收录在中学的课本之中。实际上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发表于1949年2月的新闻稿件。文中多处运用了“摧枯拉朽”“万船齐发”这类夸张性词语,使文章具有夸张效果却又不失真实性。将我军的气势磅礴及胜利场景在读者面前展开,使读者产生共鸣。所以,夸张的写作手法是可以被运用到新闻写作中来的。在文学写作手法中,夸张是具有特殊性的修辞手法的。因此,新闻写作者在对夸张手法进行运用时,一定要以客观的真情实感作为基础。夸张手法的运用只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对事件重点进行突出的一种手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使新闻报道失去真实性。因此,新闻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掌握好运用的尺度。
(二)想象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想象的过程是对存储的事实,进行加工的过程,极具个人主观色彩。因此,对于想象手法的运用,在新闻写作中的争议一直最大。但事实上新闻想象与文学想象是具有本质性区别的,文学想象一定是虚构的,但是新闻想象一定要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将想象运用到新闻写作中的成功案例是存在的,这就说明将想象这种文学写作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是可行的。要想保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还主要要依靠新闻作者的文学技巧运用能力和运用尺度[4]。新闻工作者只是在事件发生后,对事情进行事实的了解,然而他们并没有参与整个事件的发生,对事件细节并不了解。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对事件事实了解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是合理的。如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中,“... ...孩子梦中的微笑,母亲们脸上满足的表情,全国人民幸福的笑容,就是对人民志愿军和他们的指挥员彭德怀将军的感激的表示。”这种通过想象全国人民的心理,来表达对将军和志愿军的感情的写法,丰富了新闻展示的生活画面,启迪读者,振奋人心。
四、结语
将文学写作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来,可以大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当时新闻工作者在运用这些文学写作手法时,一定要注意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许桃.浅析文学化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使用[J].青春岁月,2015,05:112.
[2]姜威.浅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借鉴文学手法的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04:216-217.
[3]胡德桂.文学手法在新闻通讯写作中的运用(上)[J].写作,2014,01:25-30.
[4]胡德桂.文学手法在新闻通讯写作中的运用(下)[J].写作(上旬刊),2014,0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