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学前班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培养 识字 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孩子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学前班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学前班的孩子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二、动画结合,培养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引导儿童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儿童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学前班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儿童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儿童的想象,使儿童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儿童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儿童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又如课余饭后,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拆字游戏,如将冰、好、冲等字或按笔划或按其义拆开,在儿童理解其造型意义后加以复合,并用形象化、拟人化的方法介绍字的笔划构成,如"我"字,在介绍给小朋友时,我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编了一首儿歌:“斜斜一个点,长长一根线,我找小勾子,用手抓抓紧,我用大勾子,用手抓抓牢,上面加个点,我就站得好,”儿童根据儿歌,并进行了“我”字的“画画活动”儿童在画画的过程中,完全不是在写什么字,而是象念儿歌或者画小猫一样,用心描绘着这样一幅画,这不但满足了儿童的自编自画心理,突出了儿童稚拙可爱的天真模样,而且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有达到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三、意识教学,加深巩固
学前班儿童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儿童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儿童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儿童看书的时候,教师不忘提醒儿童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儿童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实践活动,引向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儿童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儿童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儿童在生活中识字。
五、课外延伸,提高能力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页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儿童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儿童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儿童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儿童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因此,对字的认识也就在相互交流,一次次观察、验证中得以巩固,一学期下来,我班有大部分的小朋友能迅速认识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小部分的小朋友能认识他好朋友的名字及一些特别儿童的名字,课后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识字能力,让儿童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使儿童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儿童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儿童多多实践,儿童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儿童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关键词 培养 识字 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孩子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学前班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学前班的孩子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二、动画结合,培养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引导儿童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儿童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学前班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儿童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儿童的想象,使儿童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儿童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儿童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又如课余饭后,我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拆字游戏,如将冰、好、冲等字或按笔划或按其义拆开,在儿童理解其造型意义后加以复合,并用形象化、拟人化的方法介绍字的笔划构成,如"我"字,在介绍给小朋友时,我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编了一首儿歌:“斜斜一个点,长长一根线,我找小勾子,用手抓抓紧,我用大勾子,用手抓抓牢,上面加个点,我就站得好,”儿童根据儿歌,并进行了“我”字的“画画活动”儿童在画画的过程中,完全不是在写什么字,而是象念儿歌或者画小猫一样,用心描绘着这样一幅画,这不但满足了儿童的自编自画心理,突出了儿童稚拙可爱的天真模样,而且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有达到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三、意识教学,加深巩固
学前班儿童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儿童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儿童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儿童看书的时候,教师不忘提醒儿童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儿童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实践活动,引向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儿童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儿童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儿童在生活中识字。
五、课外延伸,提高能力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页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儿童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儿童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儿童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儿童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因此,对字的认识也就在相互交流,一次次观察、验证中得以巩固,一学期下来,我班有大部分的小朋友能迅速认识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小部分的小朋友能认识他好朋友的名字及一些特别儿童的名字,课后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识字能力,让儿童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使儿童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儿童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儿童多多实践,儿童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儿童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